徐仲才醫案醫論集

徐仲才醫案醫論集
定價:132
NT $ 115
 

內容簡介

《徐仲才醫案醫論集》由徐仲才醫案、徐仲才運用仲景方治療急難重病,徐仲才醫論醫話、徐仲才傳承文章薈萃四部分組成。除收集部分已發表的文章和醫案外,又把徐仲才先生之女徐蓉娟保留的其父就診時原始病例進行整理歸納,充實補充。在“人才輩出文章薈萃”欄中又收編了以下新近撰寫首次刊行的文章有︰陸鴻元教授《徐仲才先生傳略暨扶陽理論的闡發與實踐—後附“徐仲才醫案100例應用附子剖析”》、徐蓉娟教授《回憶我的父親徐仲才—家傳師授創新意》、郭天玲教授《徐仲才先生的中醫流派特色—兼論其對徐、祝兩家醫學的傳承》,以上文章各有側重,可有助于讀者對徐仲才先生扶陽學術思想的理解。



徐仲才(1911—1991),名樹梓,上海中醫學院內兒科教授,主任中醫師。先生無論從學術思想、遣方用藥或臨診態度、社會活動均深受乃父影響。出于其父徐小圃對祝味菊善用溫陽藥的推崇和服膺,20歲的仲才先生從南洋醫科大學肄業後便師從祝味菊先生,並深得其重陽思想、中西醫理念以及對附子等溫熱藥的認識和應用等方面的真傳。先生學成後,于1935年在滬自設診所開業行醫。他倡導小圃先生“陰為體,陽為用,陽氣在生理情況下是生命的動力,在病理情況下又是抗病的主力”的學術觀點。先生經治的多為內科雜病、小兒呼吸及消化系統的疾病,治愈大量疑難病例,尤其在治療咳喘病方面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並積累了運用麻黃、附子等溫熱藥的豐富經驗。例如在附子配伍方面︰他主張附子或與重鎮藥,或與清熱瀉火藥,或與甘寒養陰藥同用,這些配伍方法既可各行其道、各司其職,又可相互監制、防偏糾弊,使陰得陽助、陽得陰扶,從而拓展了附子的應用範圍。在附子的劑量上,他主張用量適度。如上世紀70年代,他在解放軍某空軍醫院應用附子專題講座上一再闡明自己重視扶陽,但不是唯陽氣論者。強調“陰陽互根”是中醫理論核心,陰無陽不生,陽無陰不長,並比喻為刀和刀鞘的關系,刀子越快越好,但也要有刀鞘的保護。為此,在重視扶陽益腎的前提下,也要考慮到滋陰藥物的適當配伍,以期取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目錄

徐仲才醫案
 丹痧(猩紅熱)
 暑熱癥
 喉痹(慢性咽炎)
 咳嗽
 咳喘病(慢支肺氣腫)
 哮喘
 喘腫(肺心病、心衰)
 頭痛(高血壓病)
 中風(腦血管意外、腦干損害)
 眩暈(梅尼埃綜合征)
 怔忡(心肌病)
 胸痹(心肌炎後遺癥)
 黃疸(傳染性肝炎)
 肝火
 脅痛(肝炎後綜合征)
 胃脕痛(慢性胃炎、潰瘍病)
 慢性腹瀉(慢性結腸炎)
 小兒寒疝
 小兒血尿(急性腎小球腎炎)
 遺尿
 癃淋
 痹證
 盜汗
 絕經期綜合征
徐仲才運用仲景方治療急難重病
徐仲才醫論醫話
 附子在臨床上的應用
 附子應用的體會
 辨證論治治療哮喘的一些體會
 中醫治療哮喘的一些體會
 小兒哮喘分期辨治
 黃疸治療之我見
 小兒泄瀉證治
徐仲才學術經驗傳承
 徐仲才先生傳略暨扶陽理論的闡發與實踐
 附︰徐仲才醫案100例應用附子剖析
 回憶我的父親徐仲才
 徐仲才先生的中醫流派特色
 論著名老中醫徐仲才運用扶陽法與治脾腎
 中醫扶陽法治療陽虛型慢性支氣管炎
 “電子計算機模擬徐仲才教授診療咳喘病系統”簡介
 徐仲才應用小青龍湯的經驗
 

大道岐黃,薪火相傳。中國醫藥學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瑰寶,相繼數千載,代有創新、發展,形成眾多流派大家,彰顯不同學術觀點,在實踐中理論升華,理念更新,成就卓著,如星河燦爛,寰宇生輝。上海自明代以來,商埠繁榮,文化中興,藥鋪林立,名醫薈萃。自上世紀徐氏懸壺滬上,歷經杏圃、小圃、伸才諸公三代相傳。上世紀30年代後徐小圃尤以兒科著稱,屢起沉痾,回逆膏肓,愈病無數,乃聲名廣播。嗣後60余載,小圃、仲才二代孜孜以求,獨創流派,顯赫醫壇。

徐氏父子以兒科擅長,兼主內科疑難雜病。二公皆重《傷寒論》之研究。是書所立之“六經辨證體系”繼承《內經》經絡、髒腑、氣血、營衛以及邪正相爭、陰陽消長等理論,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之基礎。書中載方1 1 3首,君臣佐使配伍嚴謹,蓋汗吐下和溫清諸法,對後世影響巨大,故喻昌評說為“眾法之宗,群方之祖”。二公勤求古訓,首重“傷寒”。加之家學淵源,因而功底非凡。其臨診思維靈變、方用靈活、知常達變、獨闢蹊徑,面對重難危證,亦能運籌帷幄而致平和.與其學術素養超群不無關系。

徐氏倡導扶陽為其臨證特色。數十年艱辛努力,爬羅剔抉,刮垢磨光。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實非一蹴而就。人日技術創新需要智慧;理論創新更需要膽略。勤奮潛行,胸襟開闊,方能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善于在百家爭鳴中推陳出新。二公興業申江,海派風騷昭然可鑒,不僅敢為天下先.更悅海納百川,于發皇古義中融會新知。二公對名醫祝味菊善用附子等溫陽藥之經驗甚為服膺.虛心汲納。祝公治學推崇仲景、景岳諸家,頗受清末四川“火神派”鄭欽安及其《醫理真傳》等名著影響,該派以注重人身真陽,善用姜、附而得名。後祝氏由川入滬,其治病雖見高熱神昏、唇焦舌蔽亦用附子,遂有“祝附子”之稱,滬上醫界幾無不知。小圃公素來崇倡仲景之學,長于應用麻黃,亦有”徐麻黃”之譽。推究小兒以“肉脆、血少、氣弱”為特點,當屬稚陰、稚陽,而非“純陽之體”,故必須處處顧及陽氣,再從祝味菊先生救治其長子徐伯遠的實際效驗,深感溫熱扶陽之重要,遂進一步樹立了”陰為體、陽為用,陽氣在生理情況下是生命動力,在病理情況下又是抗病主力”的理念。外感多用麻桂,里證重用姜附。同道有長,竭誠請益,體現了一代大家虛懷若谷之高尚風度。

昔傅山有《賣藥》詩日︰ “衡尹傳湯液,疇箕不見書。想來明晦際,亦事鬼臾區。所以長沙老,相承金匱俱。既無嘗藥聖,誰是折肱儒。即不千緡也,其能一視歟。真人十六字,老夫一半除。”以徐氏二公德藝雙馨當屬青主呼喚之“嘗藥聖”、 “折肱儒”之列亦無愧也。

雅量涵高遠,虛懷鑒古今。我輩于上世紀50年代中期就讀于上海中醫學院,又先後在曙光醫院、龍華醫院接受臨床教學和實習,我更于畢業後分配于龍華醫院工作。徐仲才老師循循善誘、平易近人,我輩學子無不心懷敬重。孔子日︰“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先生早年就讀于上海南洋醫科大學,後又師從祝味菊,中西兼通,更重于扶陽學說的傳承,且勇于創新,于大量內兒重病診治中熟諳“陰為體、陽為用,陽氣在生理情況下是生命動力,在病理情況下又是抗病主力”的學術觀點,運用自如,並積累了許多附子配伍應用之經驗。先生博學廣識,溫文儒雅,仁者情懷,敬業樂群。講台執教,一絲不苟,旁征博引,侃侃而談,受眾如沐春風,如入蘭台聖殿。臨診帶教,內難解析,經方運用,醫理闡述,生動極致,予吾輩終生受甩而難忘。先生以小圃公為榜樣,熱衷干中醫藥事業振興,推波助瀾,身體力行,尤于曙光醫院之主政,龍華醫院之籌建,嘔心瀝血,終日辛勞,居功不傲。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王安石《孤桐》)。先生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中醫學的繼承與發揚緊密聯系。太史公司馬遷嘗言︰“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鏡者.未必盡同。”當今我們正處于外來文化之沖擊大潮中,中醫西化亦不可忽視。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我們要學習仲才老師“繼承不泥古,創新不離宗”的精神。世界建築設計頂級大師貝聿銘先生曾有一句感人肺腑的名言︰ “在我的身上東方和西方兩個世界並存。我在進行建築設計時,會不時回憶我的出身背景,不這樣做是很困難的。”可見借鑒是必要的。但鏡子不能代替我們本身,伸才先生正是這種精神之典範。

《徐仲才醫案醫論集》由我校陸鴻元、徐蓉娟、郭天玲等三位資深教授編撰,不日付梓,此乃全面、系統介紹徐仲才學術淵源及臨證經驗的又一力作。三位教授均曾受業于仲才先生,蓉娟教授系先生之女,衷中參西,耳濡目染,幼承庭訓,三君合力、傾心協作,誠屬嫡系真傳。該書不久面世,當卜紙貴洛陽,可喜可賀。此前有幸拜讀初稿,頗受教益,有感是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