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莫斯有關技術和技藝方面的論述所構成的一本真正的全集,是一項深入、全面且相當具有開創性的成就。

本書內容幾乎涉及社會學、人類學和歷史學中有關技術的所有重要問題,從舊石器時代石器的制作與交換、殖民地田野點的調查,到生物文化(莫科和他的同事都沒有使用過“物質文化”一詞)的社會和象征意義;小到吃飯、走路、坐姿,甚至是睡覺,都不能被看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這些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文明中,成為他們相互區分的標識。

馬塞爾‧莫斯(Marcel Mauss ,1872-1950),法國社會學家、民族學家,涂爾干的學術繼承人。曾在巴黎大學和波爾多大學學習哲學。1898年,涂爾干創辦《社會學年鑒》,莫斯負責該刊物宗教方面的研究與編輯。他曾對宗教實踐發生興趣,以後轉向比較社會人類學的研究,被尊為法國實地民族學派創始人。1925年,創辦巴黎大學民族學研究所。1931~1939年,在法蘭西學院任教。最著名的著作是《禮物》。

  愛彌爾‧涂爾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社會學和人類學歷史上最著名的導師之一,與卡爾‧馬克思和馬克斯‧韋伯共享社會學三大思想家的榮譽。 他創立了著名的《社會學年鑒》,是法國第一份社會科學雜志,並由此形成了法國社會學年鑒派。主要著作有︰《社會分工論》《自殺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亨利‧于貝爾(Henri Hubert,1872-1927),法國社會學家,與涂爾干合編《社會學年鑒》,高等學術實習學校歐洲早期宗教史教授,國立古物陳列館副館長。
 

目錄

總序
中文版序
前言
致謝
圖示說明
導論 技術之承載︰馬塞爾‧莫斯和法國社會科學的技藝研究
第一篇 技術(1901)
第二篇 技術:簡介(1903)
第三篇 關于文明概念的札記
第四篇 國族(1920/1953,摘錄)
摘錄一
摘錄二
一、文明
二、技藝
第五篇 社會學的分工(1927,摘要)
摘錄一
摘錄二
第六篇 關于人類技術起源的爭論(1929)
第七篇 諸文明:其要素與形式(1929/1930)
導言
文明的事實
文明及其形式
文明一詞的普通涵義
第八篇 (關于傳統的)一般描述性社會學研究計劃的片段(1934,摘要)
第九篇 身體技術(1935)
身體技術的觀念
身體技術的分類原則
一、以性別劃分的身體技術(不僅是性別間的勞動分工)
二、以年齡劃分的身體技術
三、以效率劃分的身體技術
四、以傳承形式劃分的技術
身體技術的傳記式列舉
一、生育和分娩的技術
二、孩童時期的技術
三、青少年時期的技術
四、成人時期的技術
總體思考
第十篇 技術學(1935/1947)
身體技藝
具有廣泛用途的普通技藝
機械技藝

具有廣泛用途的特殊技藝/具有特定用途的普通工業
一、編制技藝
二、陶藝
三、茅草制品和制繩
四、膠和樹脂
五、武器
六、攻擊型兵器
七、拋射兵器
八、防衛兵器
九、展示性盔甲
具有特定用途的特殊化工業
第十一篇 先于物質觀念的諸概念(1939)
第十二篇 技藝與技術(1941/1948)
傳記注釋
出版後記
 

2006年,我開始客座于中央民族大學,主持其“985工程”民族學理論研究課題,倍此機會,召集了一系列學術研討與調研活動。我們的第一個大型活動,是2006年在貴陽花溪舉辦的“物文化夏令營”,該活動主題為“物質文化的人類學”;第二個大型活動,是2007年倫敦大學Stephan Feucht-wang與Michael Rowlands教授關于文明人類學的講習活動。兩次活動各有“關鍵字”,即“物”與“文”。兩個“關鍵字”各有所指,但我們更關注二者之間關系的探討。到底“物”與“文”之間關系的人類學認識將給我們的研究帶來何種裨益?參與這些活動的師生,各有各的思考。其中,Feuchtwang與Rowlands教授對于我們的研討貢獻特別大,他們為我們梳理了西方人類學界存在的大量關于物質文化與文明的文獻,強烈推薦了2006年才出版的莫斯(Marcel Mauss)《論技術、技藝與文明》一書。

莫斯的這本書,可謂是西方學界關于“物”與“文”這兩個“關鍵字”之問關系的一種經典論述。

我托老友Feuchtwang教授在倫敦書店幫我購來此書,閱讀之後,大為振奮。隨即,我于2009年將之列為我在北大開設的《人類學原轡選讀》課程的首要閱讀書目,還安排選修該課睜同學逐章翻譯讀解,過後,又邀請羅楊將之匯集起來,核對原文,形成這部譯稿。

我與將莫斯及涂爾干關于技術、技術學、文明的札記編輯起來,並以英文版發表的法田考古學家納丹‧施郎格(Mathan Schlager)教授取得聯系,經他幫助,獲得了該書中文版權。

我興奮地看到,兩位英倫教授、我的學生們及施郎格教授的共同努力,終于有了一個結果。

本書是基于英文翻譯做的“再次翻譯”,兩種語言的譯者名單羅列于下︰

章節 英文譯者 中文譯者
前言、致謝、圖示說明 Nathan Schlanger 秦婷婷
導論 Nathan Schlanger 羅楊
第一篇 技術 Nathan Schlanger 王博
第二篇 技術:簡介 Nathan Schlanger 李偉華
第三篇 關于文明概念的札記 William Jeffrey 張帆
第四篇 國族 Dominique Lussier 舒瑜
第五篇 社會學的分工 William Jeffrey 趙笛
第六篇 關于人類技術起源的爭論 J.R.Redding 侯豫新
第七篇 諸文明:其要素與形式 J.R.Redding 卞思梅
第八篇(關于傳統的)一般描述性社會學研究計劃的片段
Nathan Schlanger 趙金虎
第九篇 身體技術 Ben Brewster 楊大衛
第十篇 技術學 Dominique Lussier 于昕
第十一篇 先于物質觀念的諸概念 Dominqiue Lussier 吳銀玲
第十二篇 技藝與技術 J.R.Redding 彭菡萏
傳記注釋 Nathan Schlanger 何貝莉
照片說明 Nathan Schlanger 羅楊

本書的諸篇章和段洛,曾發表于《社會學年鑒》(Annee sociologique)、《人類學》(L’Anthropologie)、《心理學雜志》(Journal de psychologie),後由法蘭西大學出版社、Berghahn/Durkheim Press出版了匯編。中文版得到這兩家出版社的授權。

關于莫斯這些有關片段產生的歷史和思想背景,施郎格教授已在“導論”中作了系統而獨到的闡釋。至于莫斯的這本書對于這些年來我與幾位友人致力子探討的文明入類學有何重大啟發,我在近期發表的一篇文章中也試圖加以說明(見王銘銘︰“超社會體系——文明人類學的初步探討”,載《中國人類學評論》,第15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施郎格教授專攻考古學,他在編選莫斯的有關論述時,懷有的是考古學對人類技術史的關懷。我想說,我們也能從原作看到,莫斯關注的,其實是文明的多樣性。我以為,對于以研究“文明之外的社會”為己任的人類學家而言,莫斯的文明論有著巨大的挑戰。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