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的後半生

蔣介石的後半生
定價:348
NT $ 303
  • 作者:陳紅民
  •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8074412
  • ISBN13:9787308074414
  • 裝訂:平裝 / 5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有“蓋棺論定”之說。人死之後,其歷史地位基本就確定了。但重要的歷史人物往往“蓋棺”而不能“定論”,蔣介石即為一例,在他過世之時,海峽兩岸對他的評價有著天壤之別。他過世30多年了,無論在政界還是學界圍繞他的爭論從未停止過︰在台灣,對他的評價經歷了從“神化”到“丑化”的過程,甚至掀起過一些政潮;在大陸,對他的評價則經歷著從“漫畫”到“寫實”的過程。現實政治的演變與檔案材料(尤其是“蔣中正總統檔案”與“蔣介石日記”)的不斷開放,使得有關蔣介石的研究成為持續的“熱點”。

蔣介石(1887—1975),是中國近代史上叱吒風雲的人物。如何準確、客觀地評價蔣介石,特別是研究較為薄弱的蔣介石的後半生,歷來存在較大的爭議。書稿專寫台灣時期的蔣介石,以信史的角度,為我們完整而準確地勾繪出蔣介石在台灣26年的面貌。


陳紅民,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是國內蔣介石研究的權威學者,著有《胡漢民評傳》、《台灣政壇風雲》、《蔣介石全傳》等。
 

目錄

第一章 重掌國民黨政權
一 涵碧樓的新年
二 蔣、李“斗法”
三 復任“總統”
四 陳誠“組閣”
五 軍隊大改組
第二章 “保衛大台灣”
一 神秘的“白團”
二 政工改制,整飭軍紀
三 “防諜肅奸”與制台
四 棄守海南、舟山島
五 “精神物質總動員”
第三章 朝鮮戰爭與蔣介石政權之起死回生
一 “出兵”受挫
二 麥克阿瑟突訪台灣
三 阻撓停戰談判
四 劫掠志願軍戰俘
第四章 改造國民黨
一 反省
二 建立“革命實踐研究院”
三 改造經過
四 國民黨“七全大會”
第五章 “反共抗俄總動員”
一 “婦聯會”
二 “救國團”
三 “反共抗俄總動員”運動
四 發表《蘇俄在中國》
五 “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
第六章 “建設三民主義模範省”
一 建設“模範省”的理論設計
二 推行“地方自治”
三 “耕者有其田”與“四年經建計劃”
四 “反共抗俄戰士授田”
第七章 “對日和約”與日台關系
一 “舊金山和會”的門外客
二 “對日和約”的曲折
三 岸信介訪台
第八章 爭取“美援”的種種努力
一 台海“非中立化”與“放蔣出籠”
二 宋美齡與蔣經國訪美
三 尼克松訪台
四 “美台共同防御條約”
五 拒絕“海峽停火案”
六 大陳島撤退
七 “五二四”反美事件
第九章 整肅內部穩固統治
一 越洋起訴毛邦初
二 “王世杰案”
三 “吳國楨案”
四 “孫立人兵變”
五 連任“總統”
第十章 “外交空間”的伸縮
一 處理與日本的摩擦
二 與外國領導人商討“國際反共”
三 迎接艾森豪威爾訪台
四 與法國斷絕“外交關系”
五 度過台日關系的危機
第十一章 經受新的內外沖擊
一 平息“監察院”、“行政院”間政潮
二 再次任命陳誠“組閣”
三 “八二三”炮戰
四 為“西藏叛亂”事件推波助瀾
五 制定“八七”水災的救災措施
第十二章 “雷震案”
一 “憲政”難題
二 第三次任“總統”
三 《自由中國》的挑戰
四 “雷震案”
五 接見參加“陽明山會談”的學者專家
第十三章 “反攻”新策略
一 制定《光復大陸指導綱領》
二 派遣武裝游擊隊騷擾大陸
三 策動“毋忘在莒”運動
第十四章 政治新布局
一 國民黨“九全大會”上再任總裁
二 推出嚴家淦任“行政院長”
三 處理陳誠喪事
四 第四次當選“總統”
五 打擊瓦解“台獨”勢力
六 爭取海外僑胞的支持
第十五章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一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二 推行“九年國民義務教育”
三 “反共建國聯盟”
四 “討毛陣線”
第十六章 “外交”大潰敗
一 聯合國席位保衛戰
二 被逐出聯合國
三 失去盟友
四 台日關系的決裂
第十七章 “革新保台”
一 國民黨“十全大會”
二 “革新保台”
三 第五次當選“總統”
四 傳子交權
第十八章 蔣介石之死
一 晚年生活
二 病逝與治喪
後記
注釋
參考文獻
 

陳紅民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民黨史,以及民國史的研究工作,歷有年所,卓有成就。發表的著作,質、量均豐。陳教授研究的途徑,是從研究國民黨人胡漢民著手,進而擴及更多的相關人物和史事。其所表現的成就,是精于資料考訂和分析,來探求歷史的真相。故其發表的著作,深受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和肯定。在史學界中,陳教授屬于年輕的一代,所負的任務,至為重大。現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和浙大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可謂任重道遠。

江浙文風至盛,歷代皆然,于今亦然。當此中國國勢蒸蒸日上,社會經濟欣欣向榮之際,人文學科的研究發展,更顯得重要而特出。本人兩年前在奉化溪口參加民國史研討會時,深有所感,曾應當地民國研究中心之囑,留一題詞︰“山明水秀,人杰地靈;地大物博,民富國強。”意思是說,要使富強可大可久,人杰地靈至為必要。而要人杰地靈,就要重視人文學科的研究發展。陳教授以浙大人文學院教授之職,來推動這兩大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蔣介石與近現代中國”)工作,必可大展宏圖。尤其是對蔣介石的研究,有地理、人文與資料之便。

陳教授在南京大學時期,曾經參與《蔣介石全傳》和《台灣30年(1949—1979)》,以及《80年代的台灣》、《蔣家王朝2——台灣風雨》等撰著工作,對蔣在台灣26年(1950—1975)的經過,至為熟悉。現在出版《蔣介石傳的後半生》,論述蔣介石在台灣統治時期的史事,加以評論。這是陳教授的“拿手好戲”。現在,陳教授在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礎上,借近年新資料的出現,特別是蔣氏檔案與日記分別在台灣與美國對學者開放的有利時機,對蔣氏歷史地位有了更全面、更客觀的認識陳教授在書中所記述和評論蔣介石統治台灣26年(1950—1975)這期間,正是我在台灣充當國民黨的“小卒”,對這段史事,雖然身歷其境,只是“身在廬山中,不知廬山真面目”。讀了陳教授這本著作以後,恍然有悟。但也覺得蔣對台灣和中國文化,有相當的貢獻。例如隨蔣和國民黨從大陸撤退到台灣的一批專家和知識分子,使台灣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走上近代化,實在功不可沒。尤其台灣回歸中國,正是蔣氏領導對日抗戰的結果。過去由于政治的原因,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兩極化,即如我十年前在陳教授《蔣家王朝2——台灣風雨》的序中所言︰

就近年來個人的感受所及,兩岸對蔣氏的歷史評價,似有逆轉的趨勢,台灣方面過去的著作,對蔣氏能褒而不能貶,近年則以貶蔣為時尚。影響所及,毀其銅像者此起彼落,大有“文革”的批斗意味。大陸方面過去對蔣則是能貶而不能褒,近年已漸趨理性,雖不免毀多于譽,但亦不乏實事求是較為客觀的評價。這是對近代人物研究的態度一大進步,是忠于近代史研究的可喜現象。

因為政治的變遷,台灣方面曾有很長“神化”蔣氏的歷史,2000年之後,主政的民進黨對蔣氏進行了近十年的“文革”式批斗,最近因政治環境的改變,勢將告一段落。復以蔣氏檔案資料的公開,今後兩岸對蔣氏的研究和評價,必將趨于客觀。陳教授這一著作正是不斷與時俱進的表現。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