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謝閣蘭文集」之《畫&異域情調論》,具體內容包括《忠貞的畫像》《眼中的影像》《天上飛仙》《蜀漢的宴戲》等。維克多·謝閣蘭(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國詩人、作家、學者,生於布列塔尼,早年學醫並終生以此為業,但其志趣卻在文藝和哲學方面。他所處時代的歐洲文壇,象征主義之象牙塔令人窒息,於是謝閣蘭利用自己海軍醫生的身份開始了尋找「異域」,拓建「自我帝國」的旅程。1903年,他去了塔希提,兩年的島居生活留下一部小說《遠古人》。隨着旅程深入,最初的個人審美逐漸在謝閣蘭筆下成為一種普世的人生美學,從而煥發出尼采式的拯救熱情,這種激情背后是歐洲19世紀末的虛無厭世——「上帝死了」,之后,要麼葬身於虛無,要麼,與虛無搏斗……「異域情調」與「多異之美」正是謝閣蘭憑以生存的信念。1909年他來到中國,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並完成了從「中華帝國」到「自我帝國」的意識轉移。這期間創作、構思的一系列作品和論著——《碑》、《畫》、《勒內·萊斯》、《出征:真國之旅》、《異域情調論》等——奠定了謝閣蘭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維克多·謝閣蘭(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國詩人、作家、學者,生於布列塔尼,早年學醫並終生以此為業,但其志趣卻在文藝和哲學方面。他所處時代的歐洲文壇,象征主義之象牙塔令人窒息,於是謝閣蘭利用自己海軍醫生的身份開始了尋找「異域」,拓建「自我帝國」的旅程。1903年,他去了塔希提,兩年的島居生活留下一部小說《遠古人》。隨着旅程深入,最初的個人審美逐漸在謝閣蘭筆下成為一種普世的人生美學,從而煥發出尼采式的拯救熱情,這種激情背后是歐洲19世紀末的虛無厭世——「上帝死了」,之后,要麼葬身於虛無,要麼,與虛無搏斗……「異域情調」與「多異之美」正是謝閣蘭憑以生存的信念。1909年他來到中國,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並完成了從「中華帝國」到「自我帝國」的意識轉移。這期間創作、構思的一系列作品和論著——《碑》、《畫》、《勒內·萊斯》、《出征:真國之旅》、《異域情調論》等——奠定了謝閣蘭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