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謝閣蘭文集」之《出征(真國之旅)》,具體內容包括《因為我住在一間瓷室當中》《我終於來到化境之端》《浴於滾滾洪流中》《馱夫》《前頭的世界和后頭的世界》等。


維克多·謝閣蘭(Victor Segalen,1878~1919),法國詩人、作家、學者,生於布列塔尼,早年學醫並終生以此為業,但其志趣卻在文藝和哲學方面。他所處時代的歐洲文壇,象征主義之象牙塔令人窒息,於是謝閣蘭利用自己海軍醫生的身份開始了尋找「異域」,拓建「自我帝國」的旅程。1903年,他去了塔希提,兩年的島居生活留下一部小說《遠古人》。隨着旅程深入,最初的個人審美逐漸在謝閣蘭筆下成為一種普世的人生美學,從而煥發出尼采式的拯救熱情,這種激情背后是歐洲19世紀末的虛無厭世——「上帝死了」,之后,要麼葬身於虛無,要麼,與虛無搏斗……「異域情調」與「多異之美」正是謝閣蘭憑以生存的信念。1909年他來到中國,用生命的最后十年致力於研究中國文化,並完成了從「中華帝國」到「自我帝國」的意識轉移。這期間創作、構思的一系列作品和論著——《碑》、《畫》、《勒內·萊斯》、《出征:真國之旅》、《異域情調論》等——奠定了謝閣蘭在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
 

目錄

譯者序
出征
1.我總是覺得這一類文章可疑
2.旅行的勾畫不該成於偶然
3.因為我住在一間瓷室當中
4.准備完畢,但我真有出發的權利嗎
5.路上的步子
6.不可或缺的小小旅行之神
7.我終於來到化境之端
8.俯瞰山口
9.河與山不相上下
10.為了題銘
11.至於真實
12.說到草鞋和杖
13.浴於滾滾洪流中
14.世界盡頭的大城
15.靜止的鎮日長閑
16.光榮的肉體
17.馱夫
18.女人,在真實之床上
19.那些「生活」於高原之上的人
20.前頭的世界和后頭的世界
21.旅行者的義務我全沒盡到
22.這些傳教使徒(在中國)本可以做
23.信奉着書本,以為
24.在人與神之間
25.自我與非我
26.一旦被畫到回歸這塊滑動的綢布上
27.過於忠實的朋友
28.作為結論
《出征》,一次穿越文學的旅行(繆里爾·德特里)
 

對維克多·謝閣蘭(Victor Segalen,1878—1919)的重讀和再評價,是近五十年法國文學界和批評界的一件大事。今天,我們談論近現代東西方文化、文學交流、乃至這一交流所引發的詩歌流變時,遲早總要說到謝閣蘭。許多評論家認為,謝閣蘭以他全部的寫作和生活賦予「異國情調」這個概念的充滿個性的新意義,無論從思想史還是從文學創作論的角度來說,都是至今為止東西方交會所產生的最有價值的成果之一。從1990年代起,謝閣蘭的小說和詩集開始翻譯到中國,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的確,奠定謝閣蘭在文學史上地位的幾部作品,都同他在遠東、特別是在中國的經歷密切相關。

謝閣蘭早年接受正統的醫學教育,一生以行醫為業,可是他的志趣,卻全在文學、藝術和哲學方面,這在1898年至1902年他就學於波爾多海軍醫科學校的時候,就已露出端倪,並且隨着他人生的進展,愈來愈顯明。可以說,從青年時代起,謝閣蘭就把自己定義為一個詩人和思想者,他一生的交游與寫作,也主要是面向巴黎的文化界,努力求得其他文學家、藝術家的承認。謝閣蘭這種人生定位第一次與中國鉤連,是在1902年他大學畢業后,作為海軍一等醫師,隨都蘭號赴任塔希提島的途中:當年十月,途經舊金山港時,謝閣蘭因身染傷寒,不得不在當地羈留一個多月;病后修養的空閑,他每每在當地的唐人街度過,華僑的生活、風俗、手工藝,特別是戲劇,都引起他興味盎然的觀察。這樣,當謝閣蘭結束海外任期,在1905年回到法國,開始比較密集的文學創作,漸漸熟悉了巴黎文壇的路數,並且不可遏止地厭惡起充溢着文壇的浮華而漚滯的風氣時,他就漸漸萌生了去遠東——對他來說那里代表着巴黎的反面——任職的念頭。從1908年5月起,謝閣蘭開始學習漢語,受業於東方語言學院微席葉(Arnold Vissiere)教授,在法蘭西學院旁聽著名漢學家沙畹(Edotlard Chavannes)的課,並結交了考狄(Henri Cordiet)、拉盧瓦(Louis Ialoy)等漢學界人士。1909年3月,謝閣蘭通過了海軍部「見習譯員」的考試,以進修漢語的名義調任中國,於同年4月從馬塞出發,6月中旬終於抵達很久以來就魅惑着他的北京。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