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實用型醫學書籍,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醫學常識,同時,也讓人民大眾掌握一些對疾病基本的診斷、治療常識,在社區醫生的幫助下,積極開展家庭病床,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上醫院,康復回社區。」非處方藥的面世,也需要群眾掌握更多的診斷常見小傷、小病的本領,能判斷醫生是否給自己正確、合理地使用了非處方藥。許多事實表明,在社區醫生的指導下,如果病人的家屬積極配合,並且具有相應的醫學常識,病人疾病的康復會快得多。
近幾十年來,醫學科學的進展很快,新的診療方法不斷出現,甚至對許多疾病的認識也發生了重大變化,診斷方法和治療措施都有了新的進步,為醫生寫的書如汗牛充棟、比比皆是,但是能讓老百姓讀明白的醫學書籍卻並不多,何況還要讓對醫學外行的人也能照本宣科,就更少了。
2006年,我從事了社區衛生管理工作,特別是社區衛生服務指導工作之后,我發現,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非醫學專業人員比較喜歡讀醫學科普書籍,我便和太原市衛生局副局長、山西省社區衛生服務協會副主會長溫躍春,組織了一批在基層工作的醫生和從事工作的同志,共同編寫了這套叢書。這套叢書的主要讀者對象應該是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非醫學專業人員。使他們通過閱讀本書,對常見疾病症狀相關化驗結果分析、合理調整膳食結構適時調整心態以及家庭護理技術能初步了解,並且也能按照書中的指導,選則正確的去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護理工作。同時,也能在醫生指導下,選購非處方藥,進行常見小病的治療,做到小病自己治。即使是患有大病,也能從本書中得到啟示及早醫治,而不至延誤病情和治療,同時在病人入院前或出院后康復期有合理的照料。
需要指出的是,本套叢書介紹的診斷治療方法,僅供參考,並不能代替醫生做出診斷治療。特別是藥物劑量,非醫學專業人員更不能憑本書「按圖索驥」或「對號入座」。這是因為醫學畢竟是一門相當復雜的科學技術,治療疾病又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沒有醫師資格和行醫執照的外行人,是不能涉足其問的。
得什麼病是無法選擇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爭取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