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郁達夫說,勞倫斯寫性是含蓄一種主義的。在中國三十年代,郁達夫、林語堂、饒述一慧眼識珠,很早就高度評價了其的成就。勞倫斯,同時是意象派的一個重要詩人,他把濃厚的詩意灌注到《戀愛中的女人》的寫作里。

《戀愛中的女人》是《虹》的續篇,是勞倫斯自認為技巧最圓熟的長篇作品。該著將性愛描寫提升到哲學和美學的高度,而那伴隨著熾烈的性愛體驗的,是對歷史、政治、宗教、經濟等社會問題的嚴肅思考。

霍嘉特認為,《戀愛中的女人》和《虹》這兩部長篇小說形成了英國現代小說的雙峰,在二十世紀文壇上獨樹一幟而至今不敗,更隨時光流逝而顯現藝術魅力。

D.H. 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著名詩人、小說家,20世紀最富爭議的作家之一。他生於英國諾丁漢,父親是礦工,文盲,母親出身於小資產階級家庭,父母價值觀念迥異,導致婚姻關系失和。畸形的家庭關系直接導致了勞倫斯的「戀母情結」,影響了他對婚姻家庭和性愛的觀念,但他也因此在文學創作中對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持以獨特的觀察視角,寫作出了多部驚世駭俗的作品。他一生坎坷,流亡的足跡遍布德國、法國、意大利、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美國、墨西哥,最后客死法國。勞倫斯提倡人性自由以及和諧的兩性關系,反對工業文明對自然的破壞。其最著名作品:早期作品《兒子與情人》,以及《虹》、《戀愛中的女人》和《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三部曲。
 

目錄

荒原上的苦難歷程(譯序)
第一章 姐妹倆
第二章 肖特蘭茲
第三章 教室
第四章 跳水人
第五章 在火車上
第六章 薄荷酒
第七章 圖騰
第八章 布萊德比
第九章 煤灰
第十章 素描薄
第十一章 湖中島
第十二章 地毯
第十三章 米諾
第十四章 水上聚會
第十五章 星期天晚上
第十六章 男人之間
第十七章 工業大亨
第十八章 兔子
第十九章 月光
第二十章 格斗
第二十一章 開端
第二十二章 女人之間
第二十三章 出游
第二十四章 死亡與愛情
第二十五章 是否結婚
第二十六章 一把椅子
第二十七章 出走
第二十八章 戈珍在龐巴多酒館
第二十九章 大陸
第三十章 雪葬
第三十一章 劇終
 

荒原上的苦難歷程

譯完這部長篇,費力地畫上最後亠個句號,恨不得跟勞倫斯的作品永別!他給人以太多的苦難,太多的折磨。不用說譯一遍,就是讀一遍你都會感剄心靈在冥冥中所受的撕裂與煎熬,然而伴隨而來的是創痛的快感。

讀這小說,恰如在荒原上絕望地爬行,只有一絲亮光、一線幻景還讓你希冀未泯,這就是愛。可這愛卻是何等苦澀的體驗!

至此,不由得念起女作家張愛玲的話:「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沉浮,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里有這惘惘地威脅。」

我以為D.H.勞倫斯正是以這種心境寫作這部巨著的。小說留給讀者的,只能是荒蕪的寂寥。至於那心靈荒原上的情、欲、愛,真可以用大詩人邁克爾·德雷頓的幾行素體詩來描摹:

愛在吐出蕞後一線喘息,
忠誠跪在死榻一隅,
純真正在雙目緊閉┅┅

小說伊始,我們已經看到這樣一令女人:她面色蒼白,故作高雅,實實是個女魔,一個變態的女人。她凼狠、狡詐,一心要古有男人、的靈魂。她為變態的強烈情欲所驅使,對男人可以竭盡溫情,一旦遭到挫敗,她會像瘋手一樣報復,大家閨秀的高雅此時會喪失殆盡,只露出魔鬼的本未面目。她是一個瘋狂的劊子手,她就是貴婦人赫麥妮。

小說向我們展示出的倫敦城,是一座人閬地獄。龐巴多酒館更是個烏煙瘴氣的鬼窟。一群行屍走肉般的男女,無望地及時行樂,鬼混庋日。他們心靈空虛,萬念俱友,煙酒也無法排遣心中無端的苦悶與孤獨,情欲的放縱只能加深心靈的痛苦。好一幅世紀末的群像!

勞倫斯用更多的篇幅描寫伯金和厄秀拉、傑拉德和戈珍這兩對情人苦澀的戀情,寫他們的追求。他們身處在一個悲劇的氛圍中,心頭籠罩著總也拂不去的陰影。他們試圖月愛——異性的及同性的來填補心靈的孤獨,可陌生的心總也無法溝通。他們甚至失去了生的意志——愛不起來、活著無聊、結著幽怨、系著壓抑。郁悶的心境令人難以將息。

伯金是一個天生的悲劇之子,他有著過於纖弱的靈魂與嬴弱的體質,這些足以鑄就他悲劇的氣質。速樣一個痛苦的精靈在冷酷無情的工業大明時代只能活得更累,苦難更為深重。他冷漠、憂郁、絕望,總在痛苦地思索人類的命運與人生的意義,但得出的都是悲劇性的結論:人類已日暮途窮,機器文明將導致人類的徹底毀滅。

這個悲劇之子在愛情上同樣苦苦地求索。貴婦人赫麥妮在千方百計糾纏他,那強烈的變態情欲令伯僉厭惡,可他又舍不得與她斷絕關系,最終自食其果,險些被赫麥妮殺死。他追求著才女厄秀拉,他們雙雙追求著一種靈與肉和諧的性關系。可他們始終達不到這個高尚的境界。冥冥中的憂郁、陌生與苦楚阻隔著他們,時有情欲的放縱也成過眼煙雲。與此同時伯僉無法抵抗傑拉德的魅力,他需要傑拉德的同性友誼作他愛情生活的補充。他與傑拉德時有沖突,無法迷剄親同手足的程庋。這又是一種折磨。

由此可見,伯金是一個現代的恙劇浪漫#。他預感大難臨頭,對社會和世界早已絕望,因此要追求一個個人圓滿的結局了此一生。

伯金是不幸的,個性悲劇與社會現實的黑暗只能把他一步步推向苦難的深淵。他的愛,他的思索與追求,是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條件下知識分子的痛苦寫照。欲哭無淚、欲罷不能、不堪回首、前景叵測,此乃伯僉的苦難歷程。

傑拉德·克里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人物。他是一位工業大亨,勞倫斯稱之為「和平時期的拿破侖,又一個俾斯麥」。他一心只想發展企業,增加利潤,像一台高精密的機器不知疲憊地運轉。他對工人冷酷無情,毫無人性與人遣可言;他信奉科學和設備,不知不覺中自己卻成了機器的奴隸。隨著企業的大發展和資本的大幅庋增加,他突然發現自己已經異化為菲人。他心靈空虛、毫無情感,空有一具美男子的軀殼,深感疲乏無力,生的欲望早已喪失殆盡。他時而會在夢中驚醒,在無限的孤獨中瑟瑟發抖,生怕有朝一田變成一具行屍走肉。他是一個精神上的閹人,心早已死了。

為了尋回真實的自己,他想到了愛,想借此良方起死固生。他先是與女模特米納蒂廝混,後又糾纏良家女兒戈珍。可是死人是無法愛的,他身上那股死亡氣息只能令戈珍窒息。最終戈珍棄他而去,投入了一個德岳雕塑師的懷抱。傑拄德氣急敗壞,精神錯亂中死在冰天雪地的阿爾卑斯山谷中。一具心靈冰冷荒芫的軀體葬在冰谷中,速兒是他最恰當的歸宿。

這是一篇感覺與斷想式的譯書體會,不知讀者以為然否?

譯者盡管近年來從事勞倫斯作品的專門研究,花費了一定心血,仍感到理解勞倫斯是件困難的事。勞倫斯最反對「理解」二字,而偏愛「感覺」與「體驗」。看來讀他的作品我們也得少點理性而多點直覺才好。

僅以此拙譯就教於廣大讀者。歡迎對譯文的批評。

黑馬
1988年7月於北京正義路
本書最早根據海納曼1956年版譯出,於1989年首版,之後有所修改,但仍保留了1989年的初版譯序。譯者所撰的注解條目散落於翻譯的注解條目之間,但都一亠列出,如有錯誤,夫責自明,以免牽連原注。
黑馬
2009年5月於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