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取材於世間萬物,又不斷融人自我意識,從而詢成了一種介於具象和抽象之間的符號體系,這也是漢字能夠被當作材料而成為書法藝術的最根本的原因。
楷書也叫正書或真書。楷書作為一種書體,在魏晉時逐漸成熟,而到了中國文化的黃金時代——盛唐開始發展到了頂峰。
將字的筆畫按照一定的規則組織成字,叫結構,也叫「結體、結字、間架、小章法」等。它指的是字的筆畫之間、結構單位之間的搭配關系、組織規則和形式,是楷書的要素之一。
為了把楷書字寫得正確、清楚而美觀,必須對筆畫的長、短、粗、細、俯、仰、伸、縮和結構單位的寬、窄、大、小、高、低斜、正以及各讓的程度、主次的關系、向背的動勢、空間的大小等等,有妥當的處置,使筆畫分布得相稱,結構單位組織得和諧,字的重心安排得穩當。總的說來,每個字都要有合理的內在聯系,從而使之不空曠,不擁擠,不亂碰,不松弛,不倒塌,不呆板。否則,筆畫及結構單位搭配得不合規則,那就不僅不美觀,還會使人看來看去認不得,失去了實用的價值。
楷書間架結構的基本要求是平穩端正,勻稱美觀。平穩端正,即要把握字的重心和中心。字的重心指字的分量的支撐點;字的中心是一字的中心部位。勻稱美觀,指筆畫與筆畫之間的或部分與部分之間要寫得疏密得當,活潑而有變化,姿態優美大方,避免呆板擁擠。有人把結構比喻為人的面貌,雖然五官位置大體相同,但還是人人容貌各異,結構的安排要比筆法靈活得多,美麗的結體無疑是書家匠心獨具的結果。又有人把寫字比作造房,點畫如門梁柱的材料,結構如繪圖設計、裝配建造。材料不合格固然不能建造,材料合格了但是設計布置不當,也難以建成美觀的房子。所以結構很重要。
前人對漢字結構進行了長期的研究,找出了其中的一些規律,這對我們今天學習結構仍有很大幫助,我們應當繼承和借鑒。具體說,有唐代歐陽詢的結體三十六法,有明代李淳進的結體八十四法,有清代黃自元的結體九十二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