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用鈷料在坯胎上繪畫,然後上透明釉,在1300℃的高溫下一次燒成,閃爍著柔媚而黯淡的非金屬光澤。白地藍花的青花瓷,色澤雅致,最早出現在唐代,宋代也有生產,不過唐宋青花瓷的燒造一直未獲徹底成功,直到元代至正時期景德鎮終于燒制出了成熟的青花瓷。
胎體潔白、紋飾精美、色澤淡雅的青花瓷一經燒制成功就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加之釉下青花可以不必擔心紋飾會受到磨損等固有的優點,青花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在明清時期已將青、白、黑釉等傳統瓷器排擠出市場,成為人們生活當中最常見的日用瓷。元代的景德鎮成為青花瓷燒制的中心,所生產的青花瓷主要是向國外銷售,國內很少見,但元代景德鎮為青花瓷燒造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明清時期青花瓷主要轉向內銷,生產規模擴大。明清兩代都在景德鎮設置了御窯場,專門為宮廷燒造瓷器。同時景德鎮及全國的青花瓷燒造也是如火如荼,于是就形成了“官窯”和“民窯”兩大體系。官窯與民窯青花瓷在技術上互相汲取,在造型、紋飾、題材上互相借鑒,形成了齊頭並進,互為促進的良性循環。青花瓷器的重要特點是以紋取勝,青花瓷的紋飾繁簡並存,主輔紋交叉構圖,用青色淡雅的顏色描繪花卉、人物、故事等等,甚至大型的山水圖案。用筆道的輕重不同來描繪青花的濃淡層次,成功地將中國傳統的水墨山水畫引入到了青花瓷之上。人們可以像在宣紙上作畫一樣在青花瓷上隨意宣泄自己的思想情感。詩情畫意,使人猶入幻境。青花瓷的燒制成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和創舉,直到今天人們依然在使用著青花瓷。
青花瓷是收藏家熱捧的對象,是瓷器收藏中的主要藏溫。元青花由于稀少而貴重,明永樂、宣德青花由于燒造技術達到巔峰而名貴,康雍乾青花瓷以精湛的工藝而著稱于世,這些精品青花瓷成為收藏市場上的寵兒,價格在百萬、干萬、上億都不是什麼新鮮的事。但是元青花和官窯青花瓷畢竟是少數,傳世和出土的青花瓷多數還都是民窯瓷器,所以民窯青花瓷的收藏不可小視,近些年來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升值潛力巨大。但在暴利的驅使下,青花瓷的作偽之風由來已久,在明清時期同時代就有仿造官窯器者,特別是近些年來,對于青花瓷的作偽已有了精粗分明,批量生產與絕版作品並存的猖獗局面。的確是出現了一些高仿品,真偽難辨,而且出現了批量生產的一般性仿品,充斥著市場。使得青花瓷的收藏呈現出日趨復雜化的特征。而本書則是要向讀者推薦5種鑒定手段,即通過知造型、看紋飾、辨釉質、識窯口、鑒胎質來確定你所遇到的青花瓷,以準確斷時代、辨真偽、評價值。在論述的時候,本書盡量簡練,力爭使其通俗易懂。但一種信念再強烈,也不免會有缺陷,希望不妥之處,大家給予無私的批評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