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燒制出了成熟的白瓷器,從釉色上看達到了“雪白”,白瓷的燒制成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為顏色釉瓷器、特別是後來青花瓷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白瓷產生之後受到人們的熱捧,在唐代迅猛發展,形成了以邢窯白瓷為代表的白瓷系統,邢窯自瓷達到了白瓷燒造的歷史之最。從西安大明宮遺址出土的白瓷器看,種類繁多,以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具為主,異常精致,雪白、純白色訓都有,釉質勻冶,細膩光滑,閃爍著柔和的非金屬光澤,美輪美奐。從出土瓷器看,邢窯白瓷中不僅有精致白瓷器,嘏且還有普通和較粗白瓷器,正如杜甫在《憶昔》詩中所述︰“憶苦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可見唐︰代的繁榮,物價也越來越低,開元至天寶末年物價都相當穩定且低”。“東都斗米十五錢,青、齊五錢,粟三錢”(《資治通鑒》卷二一二),“兩京米頭號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通史》卷七《食貨‧歷代蛐衰戶口》),據此推斷邢窯白瓷器必是以高質量的產品、極低的價格而通銷天下。邢窯白瓷器隨著唐代“南青北白”瓷業格局的形成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用具。從燒造技術上看,邢窯白瓷在唐代達到了頂峰,邢窯的許多精制白瓷至今依然代表著白瓷燒造的最高水平。隨著“大唐盛世”的逝去,邢窯白瓷失去了強大的物質文化支撐,迅速衰落。但白瓷並不會因此而淡出人們的生活,入宋後,定窯在繼承邢窯白瓷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定窯白瓷一改邢窯白瓷胎釉較厚等特點,變得輕薄,以雋永的造型、純正的釉色取勝,在成本控制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價格變得更為低廉,許多窯場都仿燒定窯白瓷,形成了一個地域空前廣大的瓷窯系統,打破了自唐代以來的“南青北白”的瓷業格局,無論南方和北方都通銷之。從整個白瓷燒造史上看,中國古代白瓷發展至唐宋時期達到全盛。
本書囊括了唐宋時期白瓷器的主流,白瓷由于在歷史上是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日常生活用品,存世量極大,這些造型雋永、雕刻凝練的白瓷承載著眾多的歷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科研、觀賞和收藏價值,被歷代人們所喜愛和收藏;雖然存世量較大,但偽的器物也非常多,當然在收藏過程中,人們還遇到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不過真偽和價值判斷成為問題的焦點。本書從器物學的研究方法入手,將萬千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直述鑒定要點,從知造型、看紋飾、辨釉質、識窯口、鑒胎質等五個方面作為切入點,對文物進行鑒定,力求能夠通俗易懂,使讀者準確斷代、辨偽、評判價值。
在撰寫本書的過程當中,本書把握的原則有兩點,一是要真實,拿不準、不確切的不寫。二是要全面,不是一個點、—個時期地寫。以上是本書所要堅持的,但一種信念再強烈,也不免會有缺陷,希望不妥之處,大家給予無私的批評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