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勞動力流動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現象。本書以農戶家庭為基本視角,從農戶收入流增長及其來源分析出發,圍繞農戶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行為,研究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特征、農村勞動力流動行為的特征以及相應政策制度的演變規律。
本書從理論層面回答了農民就業為什麼會形成高度的理性行為,農戶家庭的內生和外生就業決策機制是什麼,政策制度及其他經濟社會因素如何影響農民的就業和流動行為等問題。本書從實證層面回答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民的就業行為特征如何,政策演變的路徑如何,未來的政策需要如何完善,以拓寬農民就業渠道、提升農民就業層次、持續提高農民收入等問題。
王春超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廣東省教育部科技部企業科技特派員。現為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博士後。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管理世界》、《統計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科學》、《中國農村經濟》等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多篇學術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刊物轉載。主持或參與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十余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5項、省廳級科研獎勵6項。
目錄
序一
序二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四、研究思路、方法與數據
五、本書結構安排
六、研究的創新點
第一章 理論框架︰概念界定、分析框架與理論假設
一、若干概念界定
二、理論分析框架和路徑
三、基本假設
第二章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行為︰以湖北為例
一、農戶收入流與就業決策行為的演變
二、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發生機制
三、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靜態影響因素模型
四、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動態影響因素模型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農戶勞動力流動行為︰以湖北為例
一、農戶勞動力流動行為的演變
二、農戶勞動力流動及其靜態影響因素模型
三、農戶勞動力流動的動態影響因素模型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政策約束下的行為
一、中國農戶就業決策的外部政策制度變遷
二、農戶就業決策與政府政策變遷的動態演進
三、政府政策對農戶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機理
四、政府政策約束下農戶間社會互動的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性評述
一、總體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序二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二、問題的提出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四、研究思路、方法與數據
五、本書結構安排
六、研究的創新點
第一章 理論框架︰概念界定、分析框架與理論假設
一、若干概念界定
二、理論分析框架和路徑
三、基本假設
第二章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行為︰以湖北為例
一、農戶收入流與就業決策行為的演變
二、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發生機制
三、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靜態影響因素模型
四、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動態影響因素模型
五、本章小結
第三章 中國農戶勞動力流動行為︰以湖北為例
一、農戶勞動力流動行為的演變
二、農戶勞動力流動及其靜態影響因素模型
三、農戶勞動力流動的動態影響因素模型
四、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政策約束下的行為
一、中國農戶就業決策的外部政策制度變遷
二、農戶就業決策與政府政策變遷的動態演進
三、政府政策對農戶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的影響機理
四、政府政策約束下農戶間社會互動的就業決策和勞動力流動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性評述
一、總體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三、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三農”問題是事關我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也是當今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正因為它“重大”,又因為它是“熱點”,所以近十幾年來研究者眾多,著述頗豐。這種狀況也極易形成低水平或同層次的重復。要獨闢蹊徑,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實屬不易。王春超這本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形成的專著,廣泛吸取前人和他人理論研究的精華,但又不拘泥于傳統的研究思路.頗具創新思想,以大量的實證調查為依托,在理論創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農戶就業決策行為是經濟理論界長期關注的論題,但以往的研究大都忽略了政府政策對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影響;即便有一些初步的研究,也大都側重于經濟政策的短期影響,或側重于分析在外部政策變化的條件下農戶的靜態行為反應。然而,農戶作為“理性經濟人”,對于政府政策實際上十分敏感,並且通常根據政策的變化來動態地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這在當代中國表現得尤為明顯和突出。因此,當代中國的農戶在就業決策行為中不僅面臨著家庭稟賦與不冗全競爭市場這兩重約束,而且還面臨政府政策的外部約束。這種加上政府政策外部約束的三重約束分析框架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拓寬研究視野的重要創新。
本書研究方法的創新突出表現為采用動態面板數據多元離散選擇模型對農戶的動態就業決策行為選擇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進行的計量分析。以往的此類研究大都采用橫截面數據,這只能滿足對農戶就業決策行為靜態或比較靜態研究的需求,而不能從制度變遷、歷史演進的角度將農戶置于政策變革的環境中來考察他們就業決策的動態變化。 誠然,采用動態面板數據多元離散選擇模型需要長期追蹤調查的時間序列數據,好在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和湖北省“三農”信息中心在這方面已有卓有成效的工作,並無私地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所需的數據。
研究視野與研究方法的創新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理論見解和新的研究結論。擇其要者,概述如下。第一,作者把農戶分為生存壓力型、效益追求型與經濟發展型三類,仔細地分析了這三類農戶不同的內生勞動就業決策機制,並建立了相應的模型。作者還進一步分析了農戶作為整體如何參與村莊社區的互動博弈,農戶在整體效用提高的進程中又是如何從“調整”、“追趕”機制轉換為“慣性”機制的。第二,作者提出了“農村就業兩端剛性”這一新的理論概括,並指出其產生的原因在于農戶就業決策系統呈現出了比較穩定的“狀態依賴”特征。第三,作者細致地分析了政府政策的邊際變化對單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行為的影響程度,並通過對農村中社會互動行為的研究,提出了政策因素如何在農村社區群體中滲透的新解釋。第四,作者對農戶就業決策與政府政策變遷的動態演進作了開拓性的研究,不僅從理論上描述了這種動態演進的基本規律,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還以博弈論的方法仔細刻畫了農戶與政府博弈五種不同情形的演化路徑。
當然.本書也並非盡善盡美,還存在很多需要今後進一步研究的領域。例如,如何在農戶就業決策行為中將政府政策內生化並模型化,就是一項尚未完成,而且也是十分艱巨,同時也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本書作者王春超博士是一位勤奮且頗有些天賦的青年學者。我作為他的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的指導教師,一直為他的奮發進取和腳踏實地的研究態度感到欣慰。他的學士論文與碩士論文都被評為優秀論文,其博士論文也以全優的票數通過了答辯委員會的答辯。除此以外,王春超博士還獲得過全國第十屆和第九屆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全國第九屆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並獲得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而且是迄今為止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目前,他已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以及《管理世界》、《統計研究》、《經濟學動態》、《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經濟科學》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其中有些文章還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等刊物專載。這些文章也構成了本書厚實的前期研究基礎。
王春超博士目前正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無疑,這是一個更廣闊的研究平台,我相信,憑借他的勤奮與天賦,立足于這一新的平台,他必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希望本書的出版成為他今後漫長學術生涯的一個新的起點。
農戶就業決策行為是經濟理論界長期關注的論題,但以往的研究大都忽略了政府政策對農戶就業決策行為的影響;即便有一些初步的研究,也大都側重于經濟政策的短期影響,或側重于分析在外部政策變化的條件下農戶的靜態行為反應。然而,農戶作為“理性經濟人”,對于政府政策實際上十分敏感,並且通常根據政策的變化來動態地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這在當代中國表現得尤為明顯和突出。因此,當代中國的農戶在就業決策行為中不僅面臨著家庭稟賦與不冗全競爭市場這兩重約束,而且還面臨政府政策的外部約束。這種加上政府政策外部約束的三重約束分析框架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拓寬研究視野的重要創新。
本書研究方法的創新突出表現為采用動態面板數據多元離散選擇模型對農戶的動態就業決策行為選擇以及各種因素的影響進行的計量分析。以往的此類研究大都采用橫截面數據,這只能滿足對農戶就業決策行為靜態或比較靜態研究的需求,而不能從制度變遷、歷史演進的角度將農戶置于政策變革的環境中來考察他們就業決策的動態變化。 誠然,采用動態面板數據多元離散選擇模型需要長期追蹤調查的時間序列數據,好在國家統計局湖北調查總隊和湖北省“三農”信息中心在這方面已有卓有成效的工作,並無私地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所需的數據。
研究視野與研究方法的創新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理論見解和新的研究結論。擇其要者,概述如下。第一,作者把農戶分為生存壓力型、效益追求型與經濟發展型三類,仔細地分析了這三類農戶不同的內生勞動就業決策機制,並建立了相應的模型。作者還進一步分析了農戶作為整體如何參與村莊社區的互動博弈,農戶在整體效用提高的進程中又是如何從“調整”、“追趕”機制轉換為“慣性”機制的。第二,作者提出了“農村就業兩端剛性”這一新的理論概括,並指出其產生的原因在于農戶就業決策系統呈現出了比較穩定的“狀態依賴”特征。第三,作者細致地分析了政府政策的邊際變化對單個農戶就業決策與勞動力流動行為的影響程度,並通過對農村中社會互動行為的研究,提出了政策因素如何在農村社區群體中滲透的新解釋。第四,作者對農戶就業決策與政府政策變遷的動態演進作了開拓性的研究,不僅從理論上描述了這種動態演進的基本規律,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還以博弈論的方法仔細刻畫了農戶與政府博弈五種不同情形的演化路徑。
當然.本書也並非盡善盡美,還存在很多需要今後進一步研究的領域。例如,如何在農戶就業決策行為中將政府政策內生化並模型化,就是一項尚未完成,而且也是十分艱巨,同時也十分有意義的工作。
本書作者王春超博士是一位勤奮且頗有些天賦的青年學者。我作為他的學士、碩士、博士論文的指導教師,一直為他的奮發進取和腳踏實地的研究態度感到欣慰。他的學士論文與碩士論文都被評為優秀論文,其博士論文也以全優的票數通過了答辯委員會的答辯。除此以外,王春超博士還獲得過全國第十屆和第九屆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的一等獎和二等獎、全國第九屆統計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並獲得湖北省第五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而且是迄今為止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之一。目前,他已在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view以及《管理世界》、《統計研究》、《經濟學動態》、《中國農村經濟》、《中國農村觀察》、《經濟科學》等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其中有些文章還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等刊物專載。這些文章也構成了本書厚實的前期研究基礎。
王春超博士目前正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無疑,這是一個更廣闊的研究平台,我相信,憑借他的勤奮與天賦,立足于這一新的平台,他必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希望本書的出版成為他今後漫長學術生涯的一個新的起點。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3折$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