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圖在全球化視野下對當代中美民族主體性建構進行比較研究,從歷史演變、理論闡釋和文本分析等方面具體深入地研究中美民族主體性在當代的差異和類同。對二十一世紀的全球化進程給中美兩國的民族意識和主體精神產生的影響進行比較和總結,提出文化交匯和民族建構的雙重形態是認識全球化進程與國際關系演變的一個重要坐標系。
民族主體性是一個國家各個族群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共同形成的民族主要特性及民族自我意識。
它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產物,傳承和更新于民族國家特有的集體記憶和價值體系之中。
“天下觀念”和“帝國意識”則體現了中美兩國傳統政治文化觀念的核心特征,對于我們理解兩國間的“競爭與交往關系”和雙方在重建世界秩序時不同的戰略思維方式,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錄
總序
引論 全球市場與文明沖突
第一章 敬天意識與使命意識——敬天事家與因信自立
第二章 民族意識與帝國意識——堅韌自強與內斂外揚
第三章 歷史意識與現實意識——安土守成與求交逐新
第四章 今生意識與來世意識——禮俗認同與靈肉兩難
第五章 變通意識與競爭意識——克己務實與尊強好勝
結語民族特性與天下秩序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引論 全球市場與文明沖突
第一章 敬天意識與使命意識——敬天事家與因信自立
第二章 民族意識與帝國意識——堅韌自強與內斂外揚
第三章 歷史意識與現實意識——安土守成與求交逐新
第四章 今生意識與來世意識——禮俗認同與靈肉兩難
第五章 變通意識與競爭意識——克己務實與尊強好勝
結語民族特性與天下秩序
後記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序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關系研究的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理論上的多樣化以及互為滲透的綜合化趨勢,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學科以前由少數主流學派統馭的局面。研究的內容和視野得到空前的拓展,提出了許多新的概念,一些傳統概念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面對全球化發展對人類社會生活之影響的日益彰顯,國際關系學界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把他們所從事的學科領域稱之為“世界政治”或“全球政治”,而不再滿意于過去的“國際政治”。18世紀晚期英國哲學家邊沁當初創造的“international”這個詞,反映的是他所處時代歐洲國家間政治的現實,即由建立在領土疆界上的民族國家之間關系構成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而今200多年後,還繼續用原來對國際體系的認識框架來解讀這個跨國性和全球性的世界,顯然不相適應了,盡僭國家仍然是國際關系中的主要行為體。這種認知的變化源于時代的變遷。全球化是一個恢宏和漫長的歷史進程,但它的當代表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昭示了全球性與國際關系研究這個學科的關聯意義。有鑒于此,我們認為,全球視域對于促進國際關系學科的知識進步是必不可少的,無論對于審視歷史上國際關系的演變,還是認識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關系的變化與趨勢,都是如此。這也是本叢書題名為“全球視域下的國際關系”的初衷。
我國的國際關系研究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而生長發展,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中同國家戰略目標與和平發展有緊密聯系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過去的30年間,我國這個領域知識共同體的學術自覺有了顯著的提高,一是增強了把國際關系研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的意識,二是致力于建立學術研究與國際關系實踐中新問題、新趨勢的聯系。這些努力使我們這個學科的發展保持了應有的活力。而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事務中影響力的提升以及與外部世界交融的日趨密切,我們的學科建設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坐標上,創建我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已成為學術界共同的願景。我們知道,世界政治是一個連續性和可變性並存的社會世界,國際關系研究的任務不僅要說明國際體系是怎樣變化而且要說明應該怎樣變化,因而它是一門有關人類社會實踐與命運、具有規範性研究特性的學科。美英等西方國家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時間比較長,基礎理論發達,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在學理上認真學習借鑒的成果,但他們的研究特別是主流理論,主要是根據西方經驗及其對現代歷史的理解構建起來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思想判斷上的偏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和平崛起中的發展中國家,並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作為理論思維的指導,我們的國際關系理論化之路不能重蹈西方的老路,它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將中國經驗和世界經驗結合並以此來理解世界政治的基礎上,以使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的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規範要求。任何的學術進步和理論創新只有在揚棄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我們的國際關系研究也惟有循此而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會實現共同的願景。
這套叢書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依托國家985工程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項目而組織籌劃,並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從2009年起陸續出版。這套叢書的出版,既受澤于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之優良學統的浸潤,更得惠于叢書作者們之激奮于時代和國家發展的感召。該叢書的意旨在以全球視域為基點,結合有關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著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叢書內容豐富,包括國際關系思想和理論、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全球冶理、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體性、20世紀以來的國際史、全球國際體系和地區體系,大國外交和戰略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涵蓋了國際關系研究的理論、歷史和現狀三大方面的領域。我們希望,這套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叢書的出版,將對促進我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事業有所幫助。是所望焉,謹此序。
朱瀛泉 2008年10月于南京
我國的國際關系研究伴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而生長發展,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中同國家戰略目標與和平發展有緊密聯系的一個重要學術領域。過去的30年間,我國這個領域知識共同體的學術自覺有了顯著的提高,一是增強了把國際關系研究作為一門獨立學科來建設的意識,二是致力于建立學術研究與國際關系實踐中新問題、新趨勢的聯系。這些努力使我們這個學科的發展保持了應有的活力。而隨著中國在全球政治和經濟事務中影響力的提升以及與外部世界交融的日趨密切,我們的學科建設處在了一個新的歷史坐標上,創建我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已成為學術界共同的願景。我們知道,世界政治是一個連續性和可變性並存的社會世界,國際關系研究的任務不僅要說明國際體系是怎樣變化而且要說明應該怎樣變化,因而它是一門有關人類社會實踐與命運、具有規範性研究特性的學科。美英等西方國家從事這個領域的研究時間比較長,基礎理論發達,其中有不少值得我們在學理上認真學習借鑒的成果,但他們的研究特別是主流理論,主要是根據西方經驗及其對現代歷史的理解構建起來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或思想判斷上的偏頗。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正在和平崛起中的發展中國家,並以馬克思主義科學原理作為理論思維的指導,我們的國際關系理論化之路不能重蹈西方的老路,它完全有可能建立在將中國經驗和世界經驗結合並以此來理解世界政治的基礎上,以使中國國際關系理論和知識體系的建設適應時代發展的規範要求。任何的學術進步和理論創新只有在揚棄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我們的國際關系研究也惟有循此而進行堅持不懈的探索,才會實現共同的願景。
這套叢書系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依托國家985工程南京大學“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系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項目而組織籌劃,並作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規劃重點圖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從2009年起陸續出版。這套叢書的出版,既受澤于南京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之優良學統的浸潤,更得惠于叢書作者們之激奮于時代和國家發展的感召。該叢書的意旨在以全球視域為基點,結合有關國際關系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著重探索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和國際關系的發展、變化及其規律。叢書內容豐富,包括國際關系思想和理論、國際經濟政治秩序和全球冶理、全球化與民族國家主體性、20世紀以來的國際史、全球國際體系和地區體系,大國外交和戰略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涵蓋了國際關系研究的理論、歷史和現狀三大方面的領域。我們希望,這套綜合性國際問題研究叢書的出版,將對促進我國國際關系研究學術事業有所幫助。是所望焉,謹此序。
朱瀛泉 2008年10月于南京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