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意義

民間的意義
定價:141
NT $ 123
 

內容簡介

該論文集主要收錄了作者近幾年發表的有關民間問題的研究文章。第一輯主要在20世紀文學史的范圍內,討論了民間文化與文學史的關系以及民間視野中文學史的發展軌跡;第二輯主要討論了民間性審美在作家文本中的多樣化表達形式,力圖通過文本細讀,說明民間審美的特點;第三輯是關於新世紀文學研究的文章,討論了近幾年文學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王光東,男,1961年生於山東臨朐。上海大學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近年已出版著作《現代浪漫民間》(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民間理念與當代情感》(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張煒王光東對話錄》(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朴素之約》(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年)、《20世紀中國文學與民間文化》(合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發表論文數十篇。曾獲省部以上獎勵多次。
 

目錄

第一輯 民間視野與文學史
 「民間」的現代價值——中國現代文學與民間文化形態
 民間形式的審美活力——重說胡適與白話文學的關系
 在民間與啟蒙之間——「五四」時期周作人的民間理論
 大眾化與民間——文學意義的一種分析
 十七年小說中的民間形態及美學意義——以趙樹理、周立波、柳青為例
 民間大地的甦醒——民間文化形態與80年代小說
 民間與啟蒙——關於90年代民間爭鳴問題的思考
 當代文學史寫作的新思路及其可行性——對於兩個理論問題的再思考
第二輯 民間審美與作家創作
 民間審美的多樣化表達
 劉半農:民間的語言自覺與價值認同
 民間啟蒙文化批判——老舍《駱駝祥子》新解
 《邊城》:民間的現代性與庄嚴
 民間的當代價值——重讀《九月寓言》
 與民間的對話及意義的發現——韓少功論
 復蘇民間想象的傳統和力量——由莫言的《生死疲勞》說起
 「主題原型」與新時期小說創作
第三輯 新世紀文學中的幾個問題
 「鄉土世界」文學表達的新因素
 文學想象力的民間資源
 影響當下文學精神承擔能力的幾個因素
 論文學進入生活的能力——文學能力論之一
后記
 

去年春天,在醞釀這套學院文學批評叢書的時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在今天這樣比較復雜的文化、文學語境中,談論和思考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界定這種文學活動的學術品質,梳理出它的發展脈絡,或者說給今天的文學批評命名,實際上已經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以來,當代文學的話語方式、話語背景和學術空間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拓展,文學批評所顯現出來的影響力,它在當代文學學科的意義和學術價值已世所共睹。文學批評持續著它整體活躍的態勢。但是,近些年,那些「批評缺席」、「批評有無存在的必要性」的質疑、詰責之聲仍時而響起。當代文學批評遭遇到市場經濟的沖擊,似乎陷入到失語和能指匱乏的困頓之中,很大一部分批評空間正悄然被諸多媒體所占領。文學批評的責任與承載力究竟是什麽?文學批評應有什麽樣的形態、格局和秩序?批評的倫理和能力、批評的學術化、批評家的身份等問題,都開始困擾我們這個時代的寫作與批評。

回望這些年來的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確是有太多的文學與非文學的因素,特別是種種體制內的評價機制,都很嚴正地考驗著我們的批評品格。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的「思想家淡出,學問家凸顯」的學術背景下,批評的「學院化」取向愈益突出,也給當代文學批評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一個很明顯的問題是,在這樣的學術風尚中,雖然學院知識生產的先天優勢被充分地彰顯出來,知識、學問譜系化,精確、嚴謹的學術生長態勢確實得到強化,但是,另一個令人堪憂的、窒息學術生命力的因素同時也被極大地擴張,大量的被稱之為「正確的廢話」的所謂研究論文開始大量涌現。而這種形態的最終結果,可能就是學術研究的新模式化的產生和僵化,進而導致批評的學術活力和思想力量的真正喪失,這與學院批評所應具有的「有學術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學術」的境界完全是南轅北轍。而對於批評來說,面對鮮活的文學現場,置身於「學院語境」中的學者型的學院批評家,若想擺脫掉可能有的身份危機和學科禁忌,就不得不重新考慮文學批評的命運和使命。因為,無論是理論還是批評,在任何時候,都已經不是單純的智力活動,而是一種有意昧的文化思考、道德考量和學術底蘊的豐盈與否。批評究竟應該有什麽樣的擔當,今天的文學批評對學科話語的成熟,對文學史寫作及其文學生態應該有怎樣的貢獻,就成為擺在學院批評家面前的重要課題。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位列這套「文庫」的二十位學院批評家,正以他們文學批評寫作的實績、卓著的影響力,捍衛著批評的權威性和文學的尊嚴。這個批評家群體,憑借他們特有的活力、穩健和能動性,正形成一個新的批評風范和批評秩序。這種批評以或厚實或靈動的話語魅力、清醒的判斷力,以及理論的熱情、能動的解讀和闡釋,充分地顯示了當代文學批評的一個不俗的高度。我們體會到,在這里,批評確實是一個抵達心靈的創作性活動,是有靈魂重量的精神言表。活力與激情,學理與思想,深邃與輕盈,宏闊與精致,都充溢在他們文字的字里行間。還有,批評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對時代和文學發問的能力,理論背景和批評立場,也都在他們執著而堅定的批評活動中盡顯無遺。他們對我們時代文學的審美判斷、話語方式,批評秩序的重新建構,已經在整體上開始改變當代文學批評的語境和「隋境」。不誇張地說,學院精神的純粹和魅力,在當代文學批評的空間維度里獲得深刻的錘煉和彰顯。

可以說,《學院批評文庫》幾乎囊括了近十年來學院批評的中堅力量,是對學院批評的一次全面檢閱。他們以銳利的學術眼光闡釋當代文學,自主地參與到當代文學經典化的過程當中,大大豐富了當代文學的精神內涵。也正是他們各自獨立的思想品格和理論風采,才使學院批評變得堅實而有聲有色。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感到,文學批評在今天所面臨的深刻的挑戰和許多待解的問題。近年來,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強調和思索當代文學寫作的「原創性」問題,那麽,當代文學批評與研究的「原創性」是什麽呢?我們總是渴望和期待文學創作給我們增加更大的內心含量,我們需要認真反思反省,當代文學批證是否向人們敞開了心扉,演繹本色的靈魂之舞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