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皈依

末那皈依
定價:120
NT $ 104
  • 作者:錢文忠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3-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5801903
  • ISBN13:9787545801903
  • 裝訂:198頁 / 22 x 15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末那皈依」是指一種精神覺悟,指在更高的峰巔,以更深的智慧回首浩瀚紅塵。

本書是本世紀初的一部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心靈史、精神史、學術史。這里沒有什麼框架體系,也沒有什麼「宏大敘事」,有的只是瞬間一覺、人間摯情、心靈交匯,然而,這就是構築人類歷史最寶貴的原材料,是串聯崇高殿堂的散見的珍珠。

作者錢文忠是季林先生的關門弟子、中國僅有的幾位精通梵文巴利文的學者之一、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無錫錢家的後人。

本書為一本學術隨筆集,以季羨林、王元化、鋼和泰等學術大師及錢剛、李錚等中年學者為線索,以生動的文筆、飽含的熱情為我們勾畫了一幅20世紀中國學術發展簡史。

書中既有對季羨林、王元化、黃侃等大師的評述、肯定,也有對沈曾植這樣有爭議的人物的重新重治,還有對陳三立、趙元任、鄭振鐸、周一良等先生的側面描寫,極大地豐富了這些學界前輩的形象。

錢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貫江蘇無錫。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師從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並發表學術論文。20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學5年。1996年,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現為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編纂委員會委員。著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玄奘西游記》等多部作品和專著,譯著作有《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等;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余種;發表各類論文一百余篇。
 

目錄


一生為東方文化招魂——季羨林先生學術思想評述
「必須有心的光明」——王元化先生學術思想評述
牛島 子女史
井上大衛教授
回歸巴別塔之前
冥頑與愚痴
沈曾植其人其學
神州袖手人陳三立
男爵及其幻想:紀念鋼和泰
俠儒經師黃季剛
書信里的陳寅恪
風住塵香花已盡——韋蓮司·胡適·楊聯
趙元任的笑與哭
江流世變心難轉——吳宓先生的偉大悲劇
鄭振鐸與戰亂中的文獻
智慧與學術的相生相克
紅與黑——從周一良先生《畢竟是書生》看現代中國知識人的歷程
「畢竟是書生」——紀念周一良先生
憶丹楓先生
娑羅耆宿朱西
一位沒有著作的學者與作家——紀念李錚先生
嘔心史隨人去:送錢鋼兄遠行
附錄一 《瓦釜集》後記
附錄二 無用之物方有大用
附錄三 錢文忠:國學不是國產「心靈雞湯」
後記
 

我認識文忠已經十五六年了,當時他是一個剛過二十歲的青年學生,是季羨林先生很是看重的弟子。一談之下,就感到這個年輕人不僅聰慧過人,而且博聞強記,知識面之廣,很是令人吃驚。當時很為先生慶幸,終於獲此理想之傳人!私心認定文忠一定能在先生的培育下,領軍於中國新一代傑出學者。

不想世事多變,雖經我們多方奔走努力,文忠畢業後仍然未能留在北大繼續他的研究,如此人才流失,令人痛心疾首,無疑是北大的一大損失!此後,文忠流落京滬,連登記一紙平民戶口亦數年而不可得1 1999年,我去香港教書,無意中讀到1999年7月的《香港書評》,一則大標題赫然在目,是「中國學術界的希望——《瓦釜集》及其作者錢文忠」!文章對文忠的學思歷程作了簡要介紹,最後說,很多人以為陳寅恪、錢鍾書之後,中國學術界後繼無人,而今,「有了錢文忠這樣的青年才俊,頓時令人覺得中國學界還是有希望」。我認為這樣的評價並不為過!

1990年,文忠離開北大後,我們仍常有往來。因他梵文造詣頗深,我在講佛經有疑難時常向他請教。今年9月由孔子基金會在北京召開「季羨林研究所」成立大會,我雖在病中,但這個會必得參加。主持人臨時讓我講幾句話,由於我全無准備,一時不知講什麽好。我未曾直接上過季先生的課,但一向視先生為我最敬重的老師。要講先生的為人、為學,也許幾天也說不完,突然想到孔子總結他自己為人、為學的兩句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我想,用這兩句話來概括先生也是很恰當的。在談到先生的「誨人不倦」時,我提到新任命的「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錢文忠,認為文忠的古今中外學術和多種語言基礎都有條件足以步先生之後塵,使先生的為人、為學都得到繼承,並發揚光大。近日粗讀文忠的《末那皈依》更感到我以上的信心和期待不會錯!

「末那皈依」是指一種精神覺悟,是指在更高的峰巔,以更深的智慧回首浩瀚紅塵。應該說《末那皈依》這本書是本世紀初的一部很重要、很有特色的心靈史、精神史、學術史。這里沒有什麽框架體系,也沒有什麽「宏大敘事」,有的只是瞬間一覺、人間摯情、心靈交匯,然而,這就是構築人類歷史最可寶貴的原材料,是串聯崇高殿堂的散見的珍珠。

如果歷史不是先有架構,後找事實「填充」,而是從事實碎片出發,匯集為歷史洪流,那麽,文忠書中極為寶貴的歷史片段就是建立歷史大廈的磚瓦木石。

清末以來,由於西學的輸入,中國學術進入了一個重大的轉型期,總結這一百多年來的中國學術的發展無疑對中國學術今後的發展至關重要。文忠的文集定名為「末那皈依」可能即有此意。這本文集對清末以來的眾多學者進行了個案研究,不僅總結他們的學術思想,而且自內而外,對他們的心態思緒、為人風范都作了他人力所未逮的歷史分析和情感分析,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百年來,我們已有梁啟超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還有錢穆的同名著作,這對我們研究清初至民國初年的學術史很有幫助,但我們還沒有一本對清末以至整個20世紀中國學術的發展演變進行系統研究的書。特別是百余年來,我國學術界在翻譯、介紹、研究西方學術文化方面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與此同時,在與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中國自身文化傳統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化,有了不可忽視的新進展;又加以近日新出土文獻之豐富,及對其研究的重大成就,也許,可以說我們已經到了可以撰寫一部《中國百余年學術史》的時候。這將會大大推動我國當今的學術研究向縱深發展,使我們得以從對中國傳統學術文化和20世紀傳人的西方學術文化「照著講」的階段,進入以創新、開拓為本的「接著講」的新階段,也是中國學術文化將對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新階段。我認為文忠將是撰寫《中國百余年學術史》的最佳人選之一。我們期待著能早日看到他為總結中國百余年學術發展做出划時代的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