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中國,為“四君子”之首,既稱君子,則說明所重在其品格,而花草樹木本無知無情,其品格究其根本,仍然是來自于人的精神之寄托。
按心理學家的說法,是梅的品格與精神實為人的品格與精神的投射,是人賦予其品格與精神。因此尋梅之“尋”,尋覓的當是梅的品格與精神。
這種品格與精神,在中華文化中又是由“意象”來體現的,從“鹽梅和羹”的梅果意象到“折梅寄情”的梅花意象,再到把整個梅樹、梅花視為一完整的君子人格的梅魂意象,梅的形象完成了從實用性的調味與醫藥到精神性的賦予理想、寄托人格的轉變。
所謂尋梅的歷程,既是中華思想、中華文藝對梅的意象進行建構,對其精神意義進行發掘的歷程,也是中國古代仁人在梅身上實現人格建構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