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采用較為通俗的語言,系統講述了城市節水的有關內容以及我國城市節水的現狀,從用水器具、雨水利用、再生水利用、城市綠地節水技術、工業節水等方面分別講述了城市節水的核心內容並簡要介紹了在我國城市中普遍應用的節水技術。希望讀者可以從中了解關於城市節水的基本信息並能對實際生產、生活有一定指導作用。
看來,地球上並不缺少水。如果將這些水平均分布於地球表面,相當於在地球整個表面覆蓋一層平均深度為2650米的水。所以有人說地球的名字起錯了,應該叫做「水球」。但是,十分可惜,這些水98%是咸水,而且主要分布在海洋中,淡水只占地球水總量的2%,約3×1011立方米,而這2%的淡水也不能全為人類所應用,因為它的88%被凍在兩極的冰帽和冰川里,雖然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冰川的利用方法,但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大規模利用。除此之外,地下水的淡水儲量也很大,但絕大部分是深層地下水,開采利用得也很少。
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湖泊淡水以及淺層地下水,其中可供直接飲用的更是只有O.5%。打個形象的比方,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水資源大約相當於一個大可樂瓶中的一滴水。這真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一大不幸。從這個意義上說,節約用水、科學用水,保護水體免遭污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目錄
第1章 水資源及其利用
1.1 水資源危機
1.1.1 世界性的水危機
1.1.2 中國會出現水危機嗎?
1.1.3 中國城市用水現狀和未來需求
1.2 水循環與水污染
1.2.1 水的自然循環
1.2.2 水的社會循環
1.2.3 自然循環與社會循環的關系
1.2.4 水污染及其危害
1.3 城市水系統
1.3.1 城市水系統的組成
1.3.2 不同用途對水質的要求
1.3.3 水是如何進行處理的?
1.4 城市節約用水
1.4.1 城市用水分類
1.4.2 城市節水的途徑
1.4.3 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第2章 節約生活用水
2.1 城鎮生活用水與節水
2.2 水龍頭節水
2.2.1 了解水龍頭
2.2.2 水龍頭的規格與安裝
2.2.3 水龍頭的使用特性
2.2.4 根據不同功能需求選擇不同的水龍頭
2.3 便器節水
2.3.1 沖水便器系統的組成
2.3.2 沖水便器與水箱
2.3.3 水箱配件
2.3.4 污水輸送管
2.3.5 節約便器用水的一些技術措施
2.4 控制閥門
2.4.1 旋塞控制閥門
2.4.2 球閥
2.4.3 閘閥
2.4.4 截止閥
2.4.5 隔膜閥
2.4.6 止回閥
2.4.7 過濾器
2.4.8 減壓閥
2.5 其他用水
2.5.1 洗衣機
2.5.2 直飲水
2.5.3 洗碗機
2.5.4 洗浴、淋浴器和熱水器
2.6 流量的測定
第3章 城市雨水利用
3.1 雨水在水循環中的作用
3.1.1 水資源流失
3.1.2 水污染
3.1.3 洪澇
3.2 雨水的用途與綜合效益
3.2.1 雨水的用途
3.2.2 雨水的綜合效益
3.3 城市雨水利用的定義與類型
3.3.1 雨水利用的類型
3.3.2 城市雨水利用與生態景觀、園林道路、水利等方面的關系
3.4 城市雨水利用的方法
3.4.1 雨水收集、儲存和利用
3.4.2 雨水滲透——間接利用
3.4.3 多功能的綜合利用
3.5 城市雨水利用的一些關鍵問題和實用技術
3.5.1 雨水水質與安全
3.5.2 高效的源頭截污
3.5.3 防澇與排放
3.5.4 科學的人工處理
3.5.5 經濟生態的自然處理
3.6 雨水滲透技術
3.6.1 低勢綠地
3.6.2 人造透水性地面
3.6.3 滲透管(渠)
3.6.4 礫石溝
3.6.5 滲透井
3.7 雨水利用系統的維護與管理
3.8 城市雨水利用實例介紹
3.8.1 校園雨水利用實例
3.8.2 公園雨水利用實例
3.8.3 住區雨水利用實例
3.8.4 辦公區雨水利用實例
3.8.5 建築雨水利用實例
第4章 再生水利用
4.1 最早的再生水——中水
4.2 使用再生水是城市發展的需要
4.3 再生水的處理技術
4.3.1 物化處理工藝
4.3.2 生化處理工藝
4.4 再生水的水質和用途
4.4.1 道路噴灑
4.4.2 綠化
4.4.3 景觀水體
4.4.4 洗車
4.4.5 沖廁
4.5 再生水安全嗎?
4.5.1 再生水水質安全
4.5.2 再生水水量安全
4.5.3 再生水管理安全
4.6 使用再生水划算嗎?
4.6.1 再生水的處理成本
4.6.2 成本比較:再生水與其他取水方式
4.6.3 再生水定價
4.6.4 再生水的投入產出比分析
4.7 再生水利用實例
4.7.1 北京清河再生水廠
4.7.2 新世紀飯店再生水站
第5章 城市綠化節水
5.1 城市為什麼需要綠化
5.1.1 美化環境
5.1.2 改善環境
5.2 城市綠化植物
5.2.1 選擇城市綠化植物的標准
5.2.2 城市綠化植物的分類
5.3 植物能喝多少水
5.3.1 水和植物的關系
5.3.2 綠化喬木能「喝」多少水
5.3.3 綠化灌木能「喝」多少水
5.3.4 草坪與地被植物能「喝」多少水
5.4 城市綠化節水耐旱植物——真正節水的源頭
5.4.1 什麼是節水耐旱植物
5.4.2 節水耐旱植物的特點
5.4.3 節水耐旱植物的分類
5.5 城市綠化節水途徑
5.5.1 城市綠化節水方法選擇的原則
5.5.2 選擇節水耐旱綠化植物
5.5.3 應用節水灌溉技術
5.5.4 實施節水灌溉計划
5.5.5 充分利用雨水
5.5.6 采用合理的節水保墒技術
5.5.7 制定合理的綠地管理制度
5.6 城市綠化節水灌溉技術
5.6.1 常用的城市綠化節水灌溉技術
5.6.2 常用的綠化節水灌溉產品
第6章 工業節水
6.1 工業用水量計量
6.1.1 工業用水量
6.1.2 工業取水量
6.1.3 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
6.1.4 單位產品取水量
6.1.5 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
6.2 工業節水不可忽視
6.3 工業節水大有潛力
6.3.1 節水技術改造
6.3.2 節水型生產工藝
6.3.3 再生水在工業生產中的使用
6.4 開發工業替代水源實例
6.4.1 工業廢水的處理回用
6.4.2 工業原料的回收利用
6.4.3 海水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6.5 工業用水的科學管理
6.5.1 工業取水定額
6.5.2 清潔生產
附錄 節水耐旱植物
結語
1.1 水資源危機
1.1.1 世界性的水危機
1.1.2 中國會出現水危機嗎?
1.1.3 中國城市用水現狀和未來需求
1.2 水循環與水污染
1.2.1 水的自然循環
1.2.2 水的社會循環
1.2.3 自然循環與社會循環的關系
1.2.4 水污染及其危害
1.3 城市水系統
1.3.1 城市水系統的組成
1.3.2 不同用途對水質的要求
1.3.3 水是如何進行處理的?
1.4 城市節約用水
1.4.1 城市用水分類
1.4.2 城市節水的途徑
1.4.3 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
第2章 節約生活用水
2.1 城鎮生活用水與節水
2.2 水龍頭節水
2.2.1 了解水龍頭
2.2.2 水龍頭的規格與安裝
2.2.3 水龍頭的使用特性
2.2.4 根據不同功能需求選擇不同的水龍頭
2.3 便器節水
2.3.1 沖水便器系統的組成
2.3.2 沖水便器與水箱
2.3.3 水箱配件
2.3.4 污水輸送管
2.3.5 節約便器用水的一些技術措施
2.4 控制閥門
2.4.1 旋塞控制閥門
2.4.2 球閥
2.4.3 閘閥
2.4.4 截止閥
2.4.5 隔膜閥
2.4.6 止回閥
2.4.7 過濾器
2.4.8 減壓閥
2.5 其他用水
2.5.1 洗衣機
2.5.2 直飲水
2.5.3 洗碗機
2.5.4 洗浴、淋浴器和熱水器
2.6 流量的測定
第3章 城市雨水利用
3.1 雨水在水循環中的作用
3.1.1 水資源流失
3.1.2 水污染
3.1.3 洪澇
3.2 雨水的用途與綜合效益
3.2.1 雨水的用途
3.2.2 雨水的綜合效益
3.3 城市雨水利用的定義與類型
3.3.1 雨水利用的類型
3.3.2 城市雨水利用與生態景觀、園林道路、水利等方面的關系
3.4 城市雨水利用的方法
3.4.1 雨水收集、儲存和利用
3.4.2 雨水滲透——間接利用
3.4.3 多功能的綜合利用
3.5 城市雨水利用的一些關鍵問題和實用技術
3.5.1 雨水水質與安全
3.5.2 高效的源頭截污
3.5.3 防澇與排放
3.5.4 科學的人工處理
3.5.5 經濟生態的自然處理
3.6 雨水滲透技術
3.6.1 低勢綠地
3.6.2 人造透水性地面
3.6.3 滲透管(渠)
3.6.4 礫石溝
3.6.5 滲透井
3.7 雨水利用系統的維護與管理
3.8 城市雨水利用實例介紹
3.8.1 校園雨水利用實例
3.8.2 公園雨水利用實例
3.8.3 住區雨水利用實例
3.8.4 辦公區雨水利用實例
3.8.5 建築雨水利用實例
第4章 再生水利用
4.1 最早的再生水——中水
4.2 使用再生水是城市發展的需要
4.3 再生水的處理技術
4.3.1 物化處理工藝
4.3.2 生化處理工藝
4.4 再生水的水質和用途
4.4.1 道路噴灑
4.4.2 綠化
4.4.3 景觀水體
4.4.4 洗車
4.4.5 沖廁
4.5 再生水安全嗎?
4.5.1 再生水水質安全
4.5.2 再生水水量安全
4.5.3 再生水管理安全
4.6 使用再生水划算嗎?
4.6.1 再生水的處理成本
4.6.2 成本比較:再生水與其他取水方式
4.6.3 再生水定價
4.6.4 再生水的投入產出比分析
4.7 再生水利用實例
4.7.1 北京清河再生水廠
4.7.2 新世紀飯店再生水站
第5章 城市綠化節水
5.1 城市為什麼需要綠化
5.1.1 美化環境
5.1.2 改善環境
5.2 城市綠化植物
5.2.1 選擇城市綠化植物的標准
5.2.2 城市綠化植物的分類
5.3 植物能喝多少水
5.3.1 水和植物的關系
5.3.2 綠化喬木能「喝」多少水
5.3.3 綠化灌木能「喝」多少水
5.3.4 草坪與地被植物能「喝」多少水
5.4 城市綠化節水耐旱植物——真正節水的源頭
5.4.1 什麼是節水耐旱植物
5.4.2 節水耐旱植物的特點
5.4.3 節水耐旱植物的分類
5.5 城市綠化節水途徑
5.5.1 城市綠化節水方法選擇的原則
5.5.2 選擇節水耐旱綠化植物
5.5.3 應用節水灌溉技術
5.5.4 實施節水灌溉計划
5.5.5 充分利用雨水
5.5.6 采用合理的節水保墒技術
5.5.7 制定合理的綠地管理制度
5.6 城市綠化節水灌溉技術
5.6.1 常用的城市綠化節水灌溉技術
5.6.2 常用的綠化節水灌溉產品
第6章 工業節水
6.1 工業用水量計量
6.1.1 工業用水量
6.1.2 工業取水量
6.1.3 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
6.1.4 單位產品取水量
6.1.5 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
6.2 工業節水不可忽視
6.3 工業節水大有潛力
6.3.1 節水技術改造
6.3.2 節水型生產工藝
6.3.3 再生水在工業生產中的使用
6.4 開發工業替代水源實例
6.4.1 工業廢水的處理回用
6.4.2 工業原料的回收利用
6.4.3 海水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
6.5 工業用水的科學管理
6.5.1 工業取水定額
6.5.2 清潔生產
附錄 節水耐旱植物
結語
序
經過幾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的不懈努力,當前中國的建設事業已經步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發展階段。新技術,包括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等紛紛涌現,新結構、新工藝以及計算機和信息化等逐漸推廣應用,建設節約型社會、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已經成為了人們的共識。
在我國建設事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源問題將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唯一可能的選擇,必須強調自然、社會與人的和諧發展模式。建築行業是我國當前建設領域的重點之一。建築作為人工環境,是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人類對感官享受的過度追求以及不加節制的開發與建設,可能會使現代建築疏離人與自然的天然聯系和交流,並給環境和資源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國每年大約20億平方米的建築總量,接近全球年建築總量的一半,另外還有400億平方米存量建築。但是,我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二至三倍,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還存在土地資源利用率低、水污染嚴重、建築耗材高等問題。如何解決資源利用問題,不僅關系到能否緩解我國能源供求的緊張狀況,而且還關系到全球的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節能建築、綠色建築、綠色建材、城市節水、可再生能源等新興概念紛紛闖入人們的視野,並激發了整個社會的熱情。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築可以解決建設行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問題,實現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科技創新,以智能建築和數字城市的建設為龍頭,加強建設領域信息化建設,將極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科技規划、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技術的開發等方面出發,可以實現可持續建築與垃圾、污水處理的綜合利用;合理的村鎮規划建設,也將達成人和建築、人和自然的最終和諧。
如何將這些先進的建設領域技術和理念淺顯易懂地表現出來,揭開蒙在建設科技成果之上的神秘面紗,讓人們在日常經驗中體驗到這些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澄清一些可能存在的認識誤區,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
2006年3月,國務院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划綱要(2006-2020年)》,制定並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划綱要(2006-2010-2020年)》,提出了科普工作的「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原則。結合當前建設領域工作的重點、熱點,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提出了出版《城鄉建設科普叢書》的構想。
《城鄉建設科普叢書》首先尋求的是專業領域的敞開,實現與非專業人員的溝通。叢書目前包括《節能建築》、 《綠色建築》、《智能建築》、《綠色建材》、《數字城市》、《城市節水》、《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城鎮建設》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等9冊。這些分冊的內容都緊扣科普主題,以介紹科技知識為主,結合與日常應用相關的先進實用技術,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解析了當前建設領域工作的重點和熱點,力求讓普通知識階層增加對建設領域工作的了解。
《城鄉建設科普叢書》還要尋求跨領域的成果和科技交流。中國的建設事業是一個涉及國計民生的整體問題,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全面展現建設領域的熱點難點,將有利於相關行業的互動參與。
歸根到底,《城鄉建設科普叢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成果展示的方式,培養公眾的科技創新意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最終將推動中國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套叢書即將出版之前,2008年5月12曰,四川省發生了8.0級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了支持震區的災后重建工作,為了減少今后類似災害造成的巨大損害,我們盡快出版此套叢書,尤其是搶先出版《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分冊,以實際工作支持災區人民!
在我國建設事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資源問題將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唯一可能的選擇,必須強調自然、社會與人的和諧發展模式。建築行業是我國當前建設領域的重點之一。建築作為人工環境,是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人類對感官享受的過度追求以及不加節制的開發與建設,可能會使現代建築疏離人與自然的天然聯系和交流,並給環境和資源帶來沉重的負擔。我國每年大約20億平方米的建築總量,接近全球年建築總量的一半,另外還有400億平方米存量建築。但是,我國單位建築面積能耗是發達國家的二至三倍,對社會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負擔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同時還存在土地資源利用率低、水污染嚴重、建築耗材高等問題。如何解決資源利用問題,不僅關系到能否緩解我國能源供求的緊張狀況,而且還關系到全球的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節能建築、綠色建築、綠色建材、城市節水、可再生能源等新興概念紛紛闖入人們的視野,並激發了整個社會的熱情。發展節能與綠色建築可以解決建設行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問題,實現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科技創新,以智能建築和數字城市的建設為龍頭,加強建設領域信息化建設,將極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從科技規划、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技術的開發等方面出發,可以實現可持續建築與垃圾、污水處理的綜合利用;合理的村鎮規划建設,也將達成人和建築、人和自然的最終和諧。
如何將這些先進的建設領域技術和理念淺顯易懂地表現出來,揭開蒙在建設科技成果之上的神秘面紗,讓人們在日常經驗中體驗到這些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澄清一些可能存在的認識誤區,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
2006年3月,國務院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划綱要(2006-2020年)》,制定並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划綱要(2006-2010-2020年)》,提出了科普工作的「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原則。結合當前建設領域工作的重點、熱點,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提出了出版《城鄉建設科普叢書》的構想。
《城鄉建設科普叢書》首先尋求的是專業領域的敞開,實現與非專業人員的溝通。叢書目前包括《節能建築》、 《綠色建築》、《智能建築》、《綠色建材》、《數字城市》、《城市節水》、《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城鎮建設》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等9冊。這些分冊的內容都緊扣科普主題,以介紹科技知識為主,結合與日常應用相關的先進實用技術,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文並茂的形式,全面解析了當前建設領域工作的重點和熱點,力求讓普通知識階層增加對建設領域工作的了解。
《城鄉建設科普叢書》還要尋求跨領域的成果和科技交流。中國的建設事業是一個涉及國計民生的整體問題,需要社會每一個人的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全面展現建設領域的熱點難點,將有利於相關行業的互動參與。
歸根到底,《城鄉建設科普叢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成果展示的方式,培養公眾的科技創新意識。專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最終將推動中國建設事業的全面發展,實現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套叢書即將出版之前,2008年5月12曰,四川省發生了8.0級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為了支持震區的災后重建工作,為了減少今后類似災害造成的巨大損害,我們盡快出版此套叢書,尤其是搶先出版《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分冊,以實際工作支持災區人民!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