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作者打算結合作者自己對哲學大廈及其眾多分殿的構想,來討論庫爾特‧哥德爾的哲學觀點。作者從哥德爾和作者之間的實際討論人手,拓展了“對話”一詞的意義,讓它包含了兩個方面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作者持續不斷的反思,另一方面是現有的相關文獻,有哥德爾自己寫的,也有他人談論哥德爾的。在作者自己不斷演進的思想框架中,作者希望以這種方式達到對哥德爾的生活與思想的融貫一致的理解,同時重組並完成我們之間實際的討論,引申出它的種種含義。因此,這個方案已明顯地融入作者自己的思想追求,作者一直追索對事物有一種全面的看法。
本書是作者的《哥德爾》一書的續篇,那本書于1986年6月完成,1987年出版。旁的內容且不談,本書的一個企圖是比先前那本更明白地展示哥德爾的生活和著作。作者起初志在整理我們內容廣泛的對話,把作者間斷混雜的記錄連綴成篇。但這比作者原先料想的要艱難得多。隨著工作繼續、時間推移,作者越來越感覺到作者是在按照殘破扭曲的圖樣拼一個巨大的謎圖。為了弄明白問題,作者查找哥德爾的原文,但他一大部分未發表的筆記隱藏在加貝爾斯貝格(Gabelsberger)速記體的後面,尚未面世。為理解他對萊布尼茨、康德、黑格爾、胡塞爾和愛因斯坦的評論,作者也研究他們的有關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