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俗如歌︰廣東春節

春俗如歌︰廣東春節
定價:156
NT $ 136
  • 作者:葉春生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0-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0675977
  • ISBN13:9787540675974
  • 裝訂:平裝 / 164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挖掘文化瑰寶 凝聚奇思妙想 洞察社會幽微 守護精神家園

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功不可沒。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正處于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梁,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本書是《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叢書中的《春俗如歌︰廣東春節》。
 

目錄

秉承中州放異彩
古俗嬗變,充滿活力
春無來去,節慶天成
融通四海,輻射五洲
嶺海春俗數家珍
冬至大過年
祭灶入年關
花街的年味
花卉的語言
新春風俗歌
壯族年晚歌
龍獅鬧春歡
粵北舞春牛
潮汕扣英歌
連山裝古事
出春色、賽大標
放狗圍獵
新春美食的蘊意
粵西做年例
十五夜偷青
生菜會觀音開庫
紅紅火火鬧花燈
火樹銀花不夜天
相聚于潮州意溪燈會
擊鼓報猜,妙趣橫生
梅(�錄)有個“橋梁節”
火龍闢邪又慶豐
喜吃元宵丸,家家慶團圓
神秘的元宵玩術
溫馨的年俗記憶
大年三十團圓夜
大年初一迎財神
正月十五慶元宵
各處鄉村各處例
百變多姿嶺南春
嶺南春俗的嬗變
嬗變的動因與中介
年俗復歸彰顯的人文情懷
春節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林雄

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功不可沒。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于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正處于椎迸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梁,是廣大群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粵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在中國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18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大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撫慰著人們的心靈,一首粵劇曲調,能勾起無數廣東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一段生龍活虎的“醒獅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廣東人對故鄉魂牽夢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書寫出南粵文明的壯麗史詩。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態環境急劇改變,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沖擊,漸漸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文化遺產因後繼無人瀕臨滅絕,加上一些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視不夠,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如杲再不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的民族就可能面臨文化的失憶,造成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損失。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要認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抓緊對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並處于瀕危狀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生活,在保護中利用,深入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發展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同發展文化旅游業結合起來。要鼓勵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逋產代表性傳承入。要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

為了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和宣傳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喚起全體社會成員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增強廣大群眾的保護意識,使那些處于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我們組織專家學者在對我省珍貴的、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梳理、考證和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讀者從中能夠了解到南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概貌、地方風格、制作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奇恩妙想的靈感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世界,看到它們,我們仿佛听到南粵人民的低吟淺唱,仿佛看見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精神故鄉。

該系列圖書有三個特點︰一是突出知識性。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于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技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紹。二是呈現立體體。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三是體現通俗性。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享受。整套叢書堪稱我省優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較高的閱讀和收藏價值。該系列圖書的編寫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對付出辛苦勞動的專家學者和編輯人民表示感謝!同時,希望讀者和我們一起為保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