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台灣文學經驗

戰後台灣文學經驗
定價:269
NT $ 234
 

內容簡介

作者考察了戰後六十年來台灣的各種文學思潮——現代主義、鄉土文學、“台灣文學論”、後現代主義——的發生發展及其社會與政治文化背景;以文學社會學的批評方法對陳映真、白先勇、李昂、朱天心等代表性作家及作品進行了細致而中肯的分析與解讀;更重要的,作者還與戰後台灣的各種文學與社會思潮展開對話與論戰,如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學的無根性和對西方的依附,從而以歷史發展的角度論述了�漎q難�墓亓﹤疤ㄍ邐難�勰鈄隕淼姆 孤雎紜


呂正惠,一九四八年生,台灣嘉義人。先後任台灣清華大學與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專治唐詩與台灣現代文學。台灣文學的論文選集《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北京三聯書店即將出版。除了看雜書,主要的嗜好是听西洋古典音樂。
 

目錄


輯一
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
五十年代的現代詩運動
青春期的壓抑與“自我”的挫傷——六十年代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反思
七八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的源流與變遷——政治、社會及思想背景的探討
七八十年代台灣現實主義文學的道路
八十年代台灣小說的主流
鄉土文學中的“鄉土”
世紀末期台灣後現代思潮種種面相
台灣文學的語言問題——方言和普通話的辯證關系
輯二
方思初探——其淵源及其詩中的“自我”
黃舂明的困境——鄉下人到城市以後怎麼辦?
王文興的悲劇——生錯了地方,還是受錯了教育?
台北人“傳奇”
從山村小鎮到華盛頓大樓——陳映真的歷程及其矛盾
附陳映真與魯迅
荒謬的滑稽戲——王禎和的人生圖像
自卑、自憐與自負——七等生“現象”
吳晟詩中的自我與鄉土
論四位外省籍小說家︰白先勇、劉大任、張大春與朱天心
輯三
五十年代的林海音
八十年代台灣閨秀文學的社會問題
性與現代社會——李昂小說中的“性”主題
誕迷園》的兩性關系與台灣企業主的真貌
不由自主的小說家——評朱天心的兩本小說集
三毛之死——台灣女性問題省思的一個起點
輯四
國民黨與五四新文化傳統
中國新文學傳統與現代台灣文學
台灣文學與中國文學——台灣文學“主體性”平議
台灣文學觀念的發展
戰後台灣社會與台灣文學
附錄
我的“接近中國”之路——三十年後反思“鄉土文學”運動
 

兩年前,經由賀照田等朋友的努力,三聯書店願意為我出版一本台灣文學的批評文集,我為此應該感到高興。但實際上我一直遲疑不決,提不起勁來編這樣一本書。我懷疑大陸讀者是否需要這一本書,懷疑大陸讀者是否能理解我所講的話。我覺得,如果一本書不是真的“必要”出版,還是不出較好。

我不是懷疑大陸讀者的理解力,我是懷疑我的文章所具有的明顯的時間、空間因素(二十世紀最後二十年的台灣)是否能引發大陸讀者的興趣。我在寫這些文章時,所預設的對象只限于當時的台灣讀者,它在流通上的不利之處是非常明顯的。因此,在這篇序里,我想談一下本書的寫作背景與寫作動機,以便讓大陸讀者了解他面對的是怎樣一本書。我希望大陸讀者先讀這篇序,再決定要不要買(或看)這本書。

我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書呆子,是台灣聯考制度下的“好學生”。我唯一的反叛姿態是,在考大學時選擇了文史,當時的好學生很少人這樣做(他們選擇理工或醫科)。我大學讀的是中文系,並立志要當一個古典學者。從大學到博士,我讀了十三年。我跟一般中文系訓練出來的人有一個差別,我還私下讀當代文學、西方文學和中國現代史等等雜書(台灣一般中文系出身的人大半只讀古籍及相關著作)。

我讀大學的時候,台灣還處于國民黨體制下的戒嚴時期,像我這樣不問世事,只知道讀書的人都知道,不要談政治,因為你會不小心觸到禁區,不小心被打報告(你不知同學之中的哪個人是這一個人),不小心被捕、送到綠島(政治犯關押地)。我大二時就听說,我喜歡的一個小說家陳映真被捕了,任何人都不知道他哪一年才能出來。政治的高壓讓我們喘不過氣來,表面平靜的讀書生活其實無法掩蓋當時許多知識青年內心的不滿與苦悶。就這樣,我在台灣大學過了七年(包括修碩士)。

碩士畢業後,我服兩年兵役。由于我的碩士論文自己感覺不滿意,同時意識到在當時台大中文系的氣氛下我不可能被錄取,我連博士都沒報考(當時的博士考試只有口試,不需筆試)。這兩年我過得很苦悶,因為不讀博士,我就當不成“學者”了。我完全脫離社會,獨自過了兩年。

等我從軍中回到社會,我發覺台灣社會正處在劇變的初期,整個社會非常騷動不安,反對國民黨的黨外政治力量明顯在增強,反對國民黨文化政策的鄉土文學潮流正在高漲。那時候我前途茫茫,台大博士報了名,果然沒考上,又找不到專任教師職位,只好到處兼課。內心的不平容易被外在社會所觸動,我開始“關心社會現實”。

第二年我勉強擠上東吳大學博士班,但前途仍然堪憂,因為即使畢業仍可能找不到大學教書。讀博士這六年,我生活過得極散漫,讀各種黨外政治刊物,偷讀馬克思,讀各種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當然都是囫圇吞棗。博士論文寫的仍然是唐詩(和碩士一樣),但我知道,我的興趣轉變了。

後來我時來運轉,由于幾位師長的照顧,居然在博士學位沒拿到之前就能到清華大學教書。其時.鄉土文學論戰已過,國民黨使盡全力,未能打壓文化界的反叛氣氛,開始改變政策。那時,我已看出,國民黨為了對抗鄉土文學的關心現實,有意地提倡“純文學”,即獎勵描寫善良人性的文學,以制衡鄉土文學的過分干涉政治。就是在這種氣氛下,我步入了當代台灣文學評論界(一九八六年),那時候,我已三十八歲。

作為一個晚熟的反叛者,為了反對國民黨的不準關心現實,只能談風花雪月,我以鮮明的立場批判當代台灣小說家的缺乏現實感。應該說,就是由于這種不妥協的態度,我成為台灣評論界的一個特殊的邊緣人,因為從來沒有人以如此尖銳的語氣批判台灣的成名作家。

這樣的心態大概只維持了五六年,然後我發現,跟我同時代的反對國民黨、支持鄉土文學的知識分子(大半是所謂的本省人)好像都逐漸轉向台獨思想,並且聲稱他們不是“中國人”,並且一再說出藐視中國人的話,我從大惑不解轉為憤怒;而那些支持“純粹文學”的人,又開始說,台灣已進入“後現代”社會,台灣需要的是“後現代主義文學”對他們,我不屑一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