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導言 當代中國藝術︰從“去中國性”到“再中國性” 劉悅笛 許中雲
一、四個藝術時期︰從“現實主義”到“後現代藝術”(1978-200)
二、妖魔化的來源︰從政治到市場“意識形態”
三、三種文化符號︰“民俗”、“政治”和“商業”圖像
四、藝術家與創作空間︰立法者與闡釋者,公域與私域
五、雙重標準︰“本根的創造性”與“意義的復合性”
六、走向“新中國性”︰中國藝術並不僅僅為了中國
■全球化與美學,或作為全球化的美學
阿萊斯‧艾爾雅維茨
■觀念藝術︰全球藝術的基礎,還是藝術的終結?
柯提斯‧卡特
觀念藝術的一般原則
作為西方觀念藝術工具的語言
觀念藝術在中國
對全球觀念藝術的展望■走向規範性而非文化理論︰全球消費主義時代的美學保羅‧克勞瑟
導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結論
■在場與通道︰當代亞洲藝術中的可能性條件
帕特里克‧D.弗洛里斯
批判的話語
策展的視角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美學高建平
一、“美學在中國”的不同形態
二、美學的普世性與個別性之爭
三、一般與特殊觀念及其在對話中形成的不同美學間的張力關系
四、建立現代中國美學的思路
■從烏托邦的承諾到異托邦的不確定性,空間與場域——全球化時代審美體驗的可能性
彼得‧喬治
在普世主義與文化多元主義之間
博物館、文化遺產、索還
歐洲中心主義的歷史化
空間、場域、非場域、全球流散
■誰的全球化?愛德華‧露西 史密斯
■異己-自己/自己-異己︰全球化與文化差異哥拉多‧墨斯凱拉
■美學與全球化挑戰海因茨‧佩茨沃德
■“藝術界”與常識︰全球化與歷史的形成佐佐木健一
0.誰決定什麼是藝術?
1.《布樂利盒子》與“藝術界”
2.“常識版”的藝術史
3.從常識的角度看《噴泉》及《布樂利盒子》
4.全球化與藝術史
■當今藝術具有何種美學意義?——論阿多諾《美學理論》的現實性
哈希達‧布巴克 特里基
■在全球化時代重新思考身份認同問題——跨文化視角沃爾夫岡‧韋爾施
Ⅰ.跨文化視角的身份認同
Ⅱ.亞洲美學中民族主義觀念的當前復興
Ⅲ.日本的身份認同︰跨文化是理所當然的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