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首次提出了德里達晚期思想的解讀框架,並將之詮釋為幽靈學作者發現了“幽靈”的三個特性並存譜系學上將其回溯至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現象學的源頭。通過對幽靈的三個特性的譜系學規定和描述,進一步對德里達晚期的倫理學和政治學思想進行了審視和梳理。
本書的部分章節已經發表,在收入本書時作過修訂,部分內容在發表前後曾在2007年春季學期的研究生討論班上宣講過。需要說明的是,外一部第一章的“情緒”的第一部份和第二部份內容來自“通向虛無的現象學道路”,但為了與這一部的拓撲學寫作方式相一致,原文中起敘述、介紹、演繹、評論和聯結的句段都被刪去了,只保留了海德格爾、馬里翁和帕斯卡的原話。
目錄
作者的話
導論
一 解構之源︰德里達Ⅰ與現象學
二 解構之劍︰德里達Ⅱ與現象學
三 解構之魂︰德里達Ⅲ與現象學
第一部 幽靈譜系學
第一章 “負在場”︰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在場”之形變
第二章 “準先驗論”︰向胡塞爾先驗論的趨近
第三章 “過先驗論”︰對胡塞爾先驗論的極端化
第四章 “驚怖性”︰海德格爾“真理”的“非本質”維度
第二部 幽靈倫理學
第一章 他者的耳朵
第二章 那“也許”存在的友愛
第三章 流氓與民主,一種必須解構的國家倫理
第三部 幽靈政治學
第一章 敵與友
第二章 反恐,一場幽靈之間的戰爭
第三章 永久和平還是永無和平
外一部 幽靈拓撲學
外一章 情緒
外二章 錯位
外三章 韻律
跋
參考文獻
導論
一 解構之源︰德里達Ⅰ與現象學
二 解構之劍︰德里達Ⅱ與現象學
三 解構之魂︰德里達Ⅲ與現象學
第一部 幽靈譜系學
第一章 “負在場”︰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在場”之形變
第二章 “準先驗論”︰向胡塞爾先驗論的趨近
第三章 “過先驗論”︰對胡塞爾先驗論的極端化
第四章 “驚怖性”︰海德格爾“真理”的“非本質”維度
第二部 幽靈倫理學
第一章 他者的耳朵
第二章 那“也許”存在的友愛
第三章 流氓與民主,一種必須解構的國家倫理
第三部 幽靈政治學
第一章 敵與友
第二章 反恐,一場幽靈之間的戰爭
第三章 永久和平還是永無和平
外一部 幽靈拓撲學
外一章 情緒
外二章 錯位
外三章 韻律
跋
參考文獻
序
江蘇人民出版社自2002年出版這套“純粹哲學叢書”已有五年,共出書12本,如今歸入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文庫”繼續出版,趁改版機會,關于“純粹哲學”還有一些話要說。
“純粹哲學”的理念不只是從“純粹的人”、“高尚的人”、“擺脫私利”、“擺脫低級趣味”這些意思引申出來的,而是將這個意思與專業的哲學問題,特別是與德國古典哲學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提出“純粹哲學”也是希望“哲學”“把握住”“自己”。
這個提法,也有人善意地提出質詢,謂世上並無“純粹”的東西,事物都是“復雜”的,“純粹哲學”總給人以“脫離實際”的感覺。這種感覺以我們這個年齡段或更年長些的人為甚。當我的學生剮提出來的時候,我也有所疑慮,消除這個疑慮的理路,已經在2002年的“序”中說了,過了這幾年,這個理路倒是還有一些推進。
“純粹哲學”絕不是脫離實際的,也就是說,“哲學”本不脫離實際,也不該脫離實際,“哲學”乃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但是“哲學”也不是要“解決”實際的具體問題,“哲學”是對于“實際一現實一時代”“轉換”一個“視角”。“哲學”以“哲學”的眼光“看”“世界”,“哲學”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也就是以“純粹”的眼光“看”世界。
為什麼說“哲學”的眼光是“純粹”的眼光?
“純粹”不是“抽象”,只有“抽象”的眼光才有“脫離實際”的問題,因為它跟具體的實際不適合;“純粹”不是“片面”,只有“片面”的眼光才有“脫離實際”的問題,因為“片面”只“抓住一掌握”“一面”,而“哲學”要求“全面”。只有“全面一具體”才是“純粹”的,也才是“真實的”。“片面一抽象”都“純粹”不起來,因為有一個“另一面”、有一個“具體”在你“外面”跟你“對立”著,不斷地從外面“干擾”你,“主動一能動”權不在你手里,你如何“純粹”得起來?
所以“純粹”應在“全面一具體”的意義上來理解,這樣,“純粹”的眼光就意味著“辯證”的眼光,“哲學”為“辯證法”。
人們不大談“辯證法”了,就跟人們不大談“純粹”了一樣,雖然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回避”它們,或許以為它們是相互抵觸的,其實它們是一致的。
“辯證法”如果按日常的理解,也就是按感性世界的經驗屬性或概念來理解,那可能是“抽象”的,但那不是哲學意義上的“辯證”。譬如冷熱、明暗、左右、上下等等,作為抽象概念來說,“冷”、“熱”各執一方,它們的“意義”是“單純’”的“抽象”,它們不可以“轉化”,如果“轉化”了,其“意義”就會發生混淆;但是在現實中,在實際上,“冷”和“熱”等等是可以“轉化”的,不必“變化”事物的溫度,事物就可以由“熱”“轉化”為“冷”,在這個意義上,執著于抽象概念反倒會“脫離實際”,而堅持“辯證法”的“轉化”,正是“深入”“實際”的表現,因為實際上現實中的事物都是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
哲學的辯證法正是以一種“對立面”“轉化”的眼光來“看一理解”世界的,不執著于事物的一面-一偏,而是“看到一理解到”事物的“全面”。
……
“純粹哲學”的理念不只是從“純粹的人”、“高尚的人”、“擺脫私利”、“擺脫低級趣味”這些意思引申出來的,而是將這個意思與專業的哲學問題,特別是與德國古典哲學的問題結合起來思考,提出“純粹哲學”也是希望“哲學”“把握住”“自己”。
這個提法,也有人善意地提出質詢,謂世上並無“純粹”的東西,事物都是“復雜”的,“純粹哲學”總給人以“脫離實際”的感覺。這種感覺以我們這個年齡段或更年長些的人為甚。當我的學生剮提出來的時候,我也有所疑慮,消除這個疑慮的理路,已經在2002年的“序”中說了,過了這幾年,這個理路倒是還有一些推進。
“純粹哲學”絕不是脫離實際的,也就是說,“哲學”本不脫離實際,也不該脫離實際,“哲學”乃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但是“哲學”也不是要“解決”實際的具體問題,“哲學”是對于“實際一現實一時代”“轉換”一個“視角”。“哲學”以“哲學”的眼光“看”“世界”,“哲學”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也就是以“純粹”的眼光“看”世界。
為什麼說“哲學”的眼光是“純粹”的眼光?
“純粹”不是“抽象”,只有“抽象”的眼光才有“脫離實際”的問題,因為它跟具體的實際不適合;“純粹”不是“片面”,只有“片面”的眼光才有“脫離實際”的問題,因為“片面”只“抓住一掌握”“一面”,而“哲學”要求“全面”。只有“全面一具體”才是“純粹”的,也才是“真實的”。“片面一抽象”都“純粹”不起來,因為有一個“另一面”、有一個“具體”在你“外面”跟你“對立”著,不斷地從外面“干擾”你,“主動一能動”權不在你手里,你如何“純粹”得起來?
所以“純粹”應在“全面一具體”的意義上來理解,這樣,“純粹”的眼光就意味著“辯證”的眼光,“哲學”為“辯證法”。
人們不大談“辯證法”了,就跟人們不大談“純粹”了一樣,雖然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回避”它們,或許以為它們是相互抵觸的,其實它們是一致的。
“辯證法”如果按日常的理解,也就是按感性世界的經驗屬性或概念來理解,那可能是“抽象”的,但那不是哲學意義上的“辯證”。譬如冷熱、明暗、左右、上下等等,作為抽象概念來說,“冷”、“熱”各執一方,它們的“意義”是“單純’”的“抽象”,它們不可以“轉化”,如果“轉化”了,其“意義”就會發生混淆;但是在現實中,在實際上,“冷”和“熱”等等是可以“轉化”的,不必“變化”事物的溫度,事物就可以由“熱”“轉化”為“冷”,在這個意義上,執著于抽象概念反倒會“脫離實際”,而堅持“辯證法”的“轉化”,正是“深入”“實際”的表現,因為實際上現實中的事物都是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
哲學的辯證法正是以一種“對立面”“轉化”的眼光來“看一理解”世界的,不執著于事物的一面-一偏,而是“看到一理解到”事物的“全面”。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