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對藥

張錫純對藥
定價:150
NT $ 131
 

內容簡介

《張錫純對藥》從《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鉤輯出張氏經常運用的對藥190對,進行整理,先敘述每對對藥的單味功用,再著重論述兩味藥物配伍的功能作用。這種作用,有相互協助增強藥力者、有相互制約消其副作用而展其長者、有為兩味合用另生其他作用者、有為溝通之作用等,再列其主治、常用量、服用法、經驗。張氏對藥標新立異,多有發揮。因此,為便于學習閱讀,是書按每對對藥的藥名首字筆畫進行分類編排。《張錫純對藥》可作為中醫或中西醫結合人士以及自學中醫者、西學中人員的一本學習、參考用書。


劉建,出身于中醫世家,秉承庭訓。1999年畢業于河北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現任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副主任醫師,曾先後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河北省中醫院進修學習,發表論文10篇,曾兩度獲獎,參編著作兩部,共250萬字。其中“佗羅益金丹治療慢性氣管炎的臨床研究”獲河北省科技成果獎,代表作有《婦科疑難病癥從血瘀論治案例舉隅》、《調經八法》《中西醫結合治療非淋菌性尿道炎102例》等。
 

目錄

二畫
人參蘇子
人參麥冬
人參山藥
人參柴胡

三畫
三七山藥
三七生地黃
三七龍骨
三七牡蠣
三七白芍
三七血余炭
三七花蕊石
三七鴉膽子
三七代赭石
大黃肉桂
山藥人參
山藥牛蒡子
山藥白術
山藥生地黃
山藥玄參
山藥半夏
山藥龍眼肉
山藥車前子
山藥薏苡仁
山藥雞子黃
山藥柿霜餅
山藥雞內金
山藥芡實
山藥代赭石
山藥滑石
干姜白芍
干姜樸硝
干姜桂枝
山茱萸台黨參
山茱萸三七
山茱萸山藥
山藥黃
山茱萸龍骨
山茱萸牡蠣
山茱萸當歸
山茱萸乳香沒藥
丈菊子鴉膽子
三稜莪術

四畫
五味子干姜
五倍子甘草
水蛭黃

五畫
甘草天冬
甘草知母
甘草茯苓
白芍阿膠
白芍茯苓
白芍甘草
白術雞內金
白術龍眼肉
白頭翁秦皮
白頭翁阿膠
白芍氈蠣
生地黃硼砂
生麥芽三七
玄參天冬
台黨參代赭石
台黨參麥冬
台黨參威靈仙
白茅根鮮藕
龍骨牡蠣
生姜白芍
半夏竹茹
半夏芡實
半夏茯苓
半夏秫米
半夏代赭石
龍眼肉龍骨牡蠣
龍眼肉炒棗仁
龍眼肉鴉膽子
石膏人參
石膏山藥
石膏甘草
石膏半夏
石膏阿司匹林
石膏連翹蟬蛻
石膏知母
石膏麻黃
石膏粳米
石膏代赭石
石膏薄荷
甘蔗汁石榴汁
生地黃白芍
代赭石甘遂
代赭石瓜蔞仁
代赭石磁石
代赭石生麥芽
代赭石芡實
代赭石牛膝
代赭石黃
半夏黑芝麻柏子仁

六畫
防風蜈蚣
當歸丹參
當歸代赭石
羊肝豬膽汁
朱砂冰片
朱砂童便
冰片薄荷油
竹茹生地黃
樸硝甘遂
樸硝硝石
樸硝萊菔
朱砂蜈蚣
全蠍蜈蚣
地榆鴉膽子

七畫
補骨脂核桃仁
蘇子牛蒡子
附子白芍
芡實雞內金
雞內金白茅根
雞內金白芍
雞內金麥芽
雞內金硼砂
麥冬半夏
花椒硫黃
連翹蟬蛻
牡蠣海帶
蘆根白茅根
羌活獨活
赤石脂三七

八畫
乳香沒藥
知母黃柏
金銀花連翹
九畫
輕粉紅粉
茵陳川楝子生麥芽
鴉膽子硫黃
茵陳生麥芽

十畫
桂枝茯苓
柴胡大黃
柴胡生麥芽
柴胡橘皮
柴胡桂枝
核桃仁柿霜餅
海螵蛸茜草

十一畫
羚羊角蚤休
黃 桑寄生
黃 干姜
黃 山藥
黃 馬錢子
黃 三稜莪術
黃 丹參
黃 甘草
黃 牛膝
黃 升麻柴胡
黃 白術
黃 生地黃
黃 白芍
黃 玄參
黃 龍骨牡蠣
黃 龍眼肉
黃 石膏
黃 防風
黃 當歸
黃連肉桂
黃 雞內金
黃 生麥芽
黃 橘皮厚樸
黃 知母
黃 乳香沒藥
黃 山茱萸
黃 桔梗
黃 桂枝
黃 鹿角膠
黃 革j彝
黃 葛根
麻黃魚鰾膠
黃蠟白礬
續斷阿膠
續斷桑寄生

十二畫
蔥白干米醋
椒目小茴香
滑石甘草
滑石白芍
滑石山藥白芍
甘草
紫石英鹿角膠
硫黃赤石脂

十三畫
硼砂朱砂
硼砂樸硝

十四畫
鮮姜汁水膠
酸棗仁柏子仁
磁石朱砂

十五畫
熟地黃山藥
熟地黃白茅根
熟地黃白芍
熟地黃生地黃

十六畫
薄荷蟬蛻
薏苡仁柿霜餅
附錄
參考文獻
 

張錫純作為晚清至民國年間的一位中醫臨床醫學宗師,堪稱是中醫藥界在當時具有繼承與創新精神的標志性人物。特別是他對醫學的“衷中參西”和力求提高病證治效等方面,為醫壇作出了極可珍視的重要貢獻。50余年來,我致力于古今中醫臨床文獻的整理研究,曾在泛閱、精選實用的前提下,主編過幾套突出臨床診療的中醫叢書,故對我國歷代名醫的學驗特色略窺門徑︰

張錫純傳世甚廣的名著《醫學衷中參西錄》初由天津新華印書局創于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近百年來,該書在全國各地刊行的不同版本近20種之多。堪稱是20世紀上半世紀年限內,中醫臨床著作中學驗影響最為深廣的一種,論著顯示了張氏在醫學領域內的輝煌業績。世醫均知張錫純在創制新方方面卓有建樹,但對他在方治中善用“對藥”,重視藥方中的“君臣策應、佐使相須”以提高療效,往往注意不夠,今由張氏河北鹽山後輩、中青年專家劉建主編,使讀者能較深切地了解張氏臨證中的“對藥”經驗和方治主旨。作者廣搜博覽現代中醫臨床醫師運用張錫純“對藥”的經驗,或結合病證的西醫病名、檢測指標等內容予以變創、弘揚,使張氏的“對藥”經驗蘊涵新意,這是值得稱譽的。我們當前還可以聯想到稍後于張錫純、“北京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先生,他是現代已故醫家中善用對藥配伍的臨床醫學大師。施氏病故後,施氏傳人將其處方用藥中的“對藥”經驗,整理刊行問世。希望道友們今後在中醫藥的開拓、創新中,重視並加強在這方面的學驗傳承。

劉建主編于上月間專程來京,出示新作《張錫純對藥》清樣稿問序于余,今以上述芻言以為序。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