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儒家學說的“實踐個性”是什麼?關于《周易》,有“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之說,那麼《周易》又包含了那些政治智慧?儒家在未來又將如何發展?新入學的現代走向又將如何?,等等。《“儒學講壇”講演錄》一書將這些問題為您答疑、解惑。當前國內、國外的知名儒學學者、教授又是如何看待上述這些問題的?他們是如何從理論和現實這兩個視角來詮釋這些問題的?《“儒學講壇”講演錄》一書就為您提供了一個與當前學界的國內、國外從事儒家學研究的打架、學者近距離接觸的機會,諸如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宋志明教授、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等。讓您聆听他們的心聲,感受他們“仁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情懷進一步關注儒家的弘揚與發展。
目錄
序/周桂鈿
第一講 儒家的宗教觀及其現實意義/牟鐘鑒
第二講 儒家的藝術精神/龔鵬程
第三講 《周易》的政治智慧/余敦康
第四講 儒家學說的實踐性格/樓宇烈
第五講 新儒學的現代走向/宋志明
第六講 教化觀念和儒學的未來發展/李景林
第七講 儒家的等級觀/周桂鈿
第八講 道家老子的哲學思想/方爾加
第九講 關于“國學熱”的思考/郭齊勇_
第十講 論儒學核心價值觀的普世性與當代儒學的新形態/吳光
第十一講 CONFUCIAN ROLE ETHICS AND THE MORAL IMAGINATION/安樂哲
第十二講 《孝經》的形成與意義/黃開國
第十三講 《孝經》與儒家忠孝之道/張踐
第十四講 道德與生命/趙玲玲
第十五講 中國哲學的精神/單純
第十六講 儒家的為官之道與生財之道/湯恩佳
第十七講 儒學研究的普遍性與地域性/陳來
第一講 儒家的宗教觀及其現實意義/牟鐘鑒
第二講 儒家的藝術精神/龔鵬程
第三講 《周易》的政治智慧/余敦康
第四講 儒家學說的實踐性格/樓宇烈
第五講 新儒學的現代走向/宋志明
第六講 教化觀念和儒學的未來發展/李景林
第七講 儒家的等級觀/周桂鈿
第八講 道家老子的哲學思想/方爾加
第九講 關于“國學熱”的思考/郭齊勇_
第十講 論儒學核心價值觀的普世性與當代儒學的新形態/吳光
第十一講 CONFUCIAN ROLE ETHICS AND THE MORAL IMAGINATION/安樂哲
第十二講 《孝經》的形成與意義/黃開國
第十三講 《孝經》與儒家忠孝之道/張踐
第十四講 道德與生命/趙玲玲
第十五講 中國哲學的精神/單純
第十六講 儒家的為官之道與生財之道/湯恩佳
第十七講 儒學研究的普遍性與地域性/陳來
序
在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先生的倡導下,為將世界各國研究儒學的機構聯系起來,1994年10月5日下午,于北京“二十一世紀飯店”成立國際儒學聯合會。本會之宗旨在于“研究儒學思想,繼承儒學精華,發揚儒學精神,以促進人類之自由平等、和平發展與繁榮”。到會的有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中國孔子基金會名譽會長谷牧、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狄百瑞、全國政協副主席安子介、德國阿登納基金會國際部主任約瑟夫、韓國成均館大學教授安炳月、日本大東文化大學教授溝口雄三、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周何等。其中,有顧問六十四人,理事七十人。出席會議的代表來自十一個國家、兩個地區(我國台灣和香港地區)近三百人,年齡最長的是金景芳先生(九十高齡)。首任會長是谷牧先生,理事長是韓國的崔根德先生,名譽理事長是李光耀先生。我參加了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議,任第五組主持人之一,並在閉幕式上代表第五組作匯報發言。國際儒學聯合會以後組織召開了多次國際性的儒學研討會,為各國學者交流學術搭建了一個平台,在促進儒學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十年之後的2000年,谷牧先生年屆九旬,辭去會長職務,擔任名譽會長,由全國政協原常務副主席葉選平先生繼任會長,兩位常務副會長是楊波先生(原輕工業部部長)與劉忠德先生(原文化部部長)。葉會長上任後大大推進國際儒學聯合會的工作,在抓緊儒學研究工作的同時,特別重視儒學的普及工作。他認為,現在許多人在傳統文化方面需要補課,誰缺誰補,缺什麼補什麼。為了弘揚儒學、普及儒學,國際儒學聯合會在葉會長的領導下,做了兩件事︰一是在國際儒學聯合會內部設置普及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全國性的普及工作會議並取得了極大成功,大大推動了儒學的普及工作;二是與中國政法大學聯合創辦全國第一所國際儒學院,接著又與上海師範大學聯合創辦了第二所國際儒學院,與四川大學合辦了第三所國際儒學研究院。這樣,就可以在體制內為培養儒學教學人才與研究人才探索新路子、創造新模式、實踐新觀念、摸索新經驗,將為國學學科的建設研究提供寶貴資料。
趙毅武先生捐資一千萬元人民幣,作為第一所國際儒學院的啟動經費。王衛國先生在協商合作以及訂立協議的過程中,出了很大力量,功不可沒。國際儒學院于2006年6月25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政法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的領導機構是理事會,執行機構是院務會。劉忠德先生(曾任教委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長)任理事會的理事長和院務會的院長︰王衛國先生和趙毅武先生任副理事長。2006年10月21日,國際儒學院召開理事會暨院長辦公會,會議研究了國際儒學院的辦學和其他各項工作。國際儒學院是合作辦學機構,培養目標是儒學專業的人才、任課教師以兼職教師為主,為此還要探索教育新模式。鑒于諸多特殊情況,時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的徐顯明教授稱這是“教育特區”。國際儒學院的培養目標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並培養出儒家精神,成為儒學的研究人才和傳播人才,並且能將儒家精神貫穿在言行之中,融匯在事業之中——經商則立儒商形象,從政則有儒雅作風,帶兵則具儒將風度,任教則成人師範。協議規定了不營利原則,即雙方均不從中獲取利潤,且所有捐款和創收將全部用于國際儒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國際儒學院從2007年開始招收中國哲學史專業儒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當年招收了三名,2008年招收十名,2009年也招收十名;並設置三個系列的必修課程,即儒經、儒家和儒學,還安排一些與儒學有關的選修課。所有講課教師全部是教授,且大多數是博士生導師;他們被聘為國際儒學院的兼職教授,其講課內容都是高水平的。學院也計劃出版系列講義。除安排課程之外,國際儒學院根據不營利原則,還經常邀請儒學研究名家舉行講座,並給予較高酬金;學生可自由听講,不交費。這對于中國政法大學在人文方面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也算是國際儒學院的一點貢獻。後來,學院規定每個月請一位專家舉辦一次講座。近兩年時間,請專家講演了十多次。現將他們的講演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匯編成冊,形成論文集以廣為傳播,便于保存。這就是講座的第一本論文集,以後將陸續結集出版。編輯水平有限,定有錯漏,請讀者不吝指正!
趙毅武先生捐資一千萬元人民幣,作為第一所國際儒學院的啟動經費。王衛國先生在協商合作以及訂立協議的過程中,出了很大力量,功不可沒。國際儒學院于2006年6月25日正式成立,是中國政法大學的二級學院。學院的領導機構是理事會,執行機構是院務會。劉忠德先生(曾任教委副主任、中宣部副部長)任理事會的理事長和院務會的院長︰王衛國先生和趙毅武先生任副理事長。2006年10月21日,國際儒學院召開理事會暨院長辦公會,會議研究了國際儒學院的辦學和其他各項工作。國際儒學院是合作辦學機構,培養目標是儒學專業的人才、任課教師以兼職教師為主,為此還要探索教育新模式。鑒于諸多特殊情況,時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的徐顯明教授稱這是“教育特區”。國際儒學院的培養目標為︰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並培養出儒家精神,成為儒學的研究人才和傳播人才,並且能將儒家精神貫穿在言行之中,融匯在事業之中——經商則立儒商形象,從政則有儒雅作風,帶兵則具儒將風度,任教則成人師範。協議規定了不營利原則,即雙方均不從中獲取利潤,且所有捐款和創收將全部用于國際儒學院的建設與發展。
國際儒學院從2007年開始招收中國哲學史專業儒學研究方向的研究生,當年招收了三名,2008年招收十名,2009年也招收十名;並設置三個系列的必修課程,即儒經、儒家和儒學,還安排一些與儒學有關的選修課。所有講課教師全部是教授,且大多數是博士生導師;他們被聘為國際儒學院的兼職教授,其講課內容都是高水平的。學院也計劃出版系列講義。除安排課程之外,國際儒學院根據不營利原則,還經常邀請儒學研究名家舉行講座,並給予較高酬金;學生可自由听講,不交費。這對于中國政法大學在人文方面的提高有一定的影響,也算是國際儒學院的一點貢獻。後來,學院規定每個月請一位專家舉辦一次講座。近兩年時間,請專家講演了十多次。現將他們的講演根據錄音整理成文字,匯編成冊,形成論文集以廣為傳播,便于保存。這就是講座的第一本論文集,以後將陸續結集出版。編輯水平有限,定有錯漏,請讀者不吝指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