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奘取經歸來,便始翻譯經文。唐太宗新自作序,太子李治為其作記。後來,長安弘福寺僧人懷仁從唐內府所藏王羲之行書遺墨中集字,將太宗序、太子記以及太宗答、太子箋答、玄奘所譯心經等五種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六七二年)由褚葛神力勒石,朱靜藏鐫刻,將其共刻一石而立。此碑計三十行字,行八十三字至八十八字不等,碑高三米多,寬一點四米多,碑首刻有七佛像,因而此碑又名「七佛聖教序」。現此碑存於西安碑林。
因此碑由王羲之真跡中直接摹出,故為歷代書家所重,亦是學習行書的最佳范本之一。明代王世貞評說:此碑「供極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龍象,蘭亭之羽翼也」。
現日本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收藏的這件「集字聖教序」,前有清代方士庶記,後有清代王澍、劉墉、永(王星)以及康有為、梁啟超等人題跋,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宋拓本。編者現將其影印出版,以響廣大書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