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歷書(全二冊‧繁體版)

崇禎歷書(全二冊‧繁體版)
定價:2880
NT $ 2,506
 

內容簡介

《崇禎歷書》及其改編後的補刊本《西洋新法歷書》被後世引述、應用和研究了三百余年,它在中國自然科學史與中西交流史上的價值和影響是眾所周知的。它的版本變遷相當復雜,從明末崇禎年間修書到清乾隆年納入《四庫全書》,多有改纂重印,由此後人終不能得悉其詳。

本次出版的《崇禎歷書》是由著名的天文史學家潘鼐先生積十七年之功整理而成,當可彌補上述缺憾。因為這是一部幾乎完整的明刻明印及順治二年補刊初印的珍本。經過整理者的努力,本書基本能夠恢復到歷書初成時的原貌,對于天文學研究者、愛好者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本書分別收錄了︰崇禎歷書、前言、日躔歷指、恆星歷指、月離歷指、交食歷指、五緯歷指、恆星經緯圖說、恆星經緯表、日躔表、恆星出沒表、月離表、交食表、五緯表、測天約說、大測、割圓八線表、正球升度表、黃赤道距度表、測量全義、比例規解、古今交食考、恆星屏障、治歷緣起、前言、新歷曉或、學歷小辯、渾天儀說、遠鏡說、幾何要法、測食、新法歷引、歷法西傳、新法表異、奏疏。
 

目錄

序一(胡厚宣)
序二(潘鼐)
崇禎歷書
前言
日躔歷指
恆星歷指
月離歷指
交食歷指
五緯歷指
恆星經緯圖說
恆星經緯表
日躔表
恆星出沒表
月離表
交食表
五緯表
測天約說
大測
割圓八線表
正球升度表
黃赤道距度表
測量全義
比例規解
古今交食考
恆星屏障
籌算
恆星總圖
治歷緣起
西洋新法歷書增刊十種
前言
新歷曉或
學歷小辯
渾天儀說
遠鏡說
幾何要法
測食
新法歷引
歷法西傳
新法表異
奏疏
 

上古時代之人類,隨太陽東升開始勞動,到太陽下山回來休整,所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依月之陰晴圓缺,知時目的交替;見斗轉星移,明晝夜的長短;看寒璁更迭,曉四季的變換,從而形成時間的概念︰日、月、年。可見天文歷法輿人類生活有莫大的關系,亦為天文歷法成為發達較早的科學之原因。

吾國古代天文歷法上的成就,同樣是結合實際的需要產生的。我們的祖先從漁獵、畜牧到以農焉本,天文歷法乃是配合農業生產以及星佔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在我國古代,很早便有了板于天文歷法的記載,《尚書‧堯典》記傳說中的帝堯時代已有專職天文的官員,稱堯「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還記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氣」,「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氣」「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說明當時人們依照天象中不同星座來劃分四季。《夏小正》記傳說為夏代的天文歷法,書中按夏歷十二個月的順序,分記每月當中的星象、物候及所應從事的農事和政事。到一八九九年王懿榮首先辨認出甲骨文,更可從卜辭上認識到至遲在商代已采用于支紀日,以數字記月,且月有大小、閏月置于年終、季節與月份有大體固定的關系。

到了二十世紀的二十年代,一些學者對古代傳說和上古記載都產生懷疑,他們的旗幟是︰拿證據來……這些學者認為,中國的古史是後代「層(�累)地造成的」,亦就是「疑古學派」。另一些學人則對出土的甲骨文字不信其真,斥為偽妄,稱為江湖騙子制造的假古董。但這些懷疑隨著對殷墟的發掘而得到解決。

一九二八年一月傅斯年先生向蔡元培先生建議,于前中央研究院內設置歷史語言研究所。而研究所的首要工作之一,即是依據文獻記載選定河南安陽作為系統科學發掘的第一個遺址。從當年十一月至「七七事變」日寇侵華後因戰事被迫中斷的這十年間,共進行了安陽殷墟發掘工作十五次,不僅獲得古代器物十萬件以上,含有文字的甲骨兩萬余片,並且將中國的信而可徵之歷史拓展了一千余年,還把歷史期間的史料和上古時代的文物作了強有力的鏈環。古史研究自「信古」而「疑古」,至此進入到「考古」的時代。甲骨文的發現也使得中國文字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此種數千年來一脈相傳的文字體系,于當今世上只能在中國文字中才能找到。

我一九三四年畢業後,即進入前中研院史語所並有幸參加殷墟的發掘,隨後又整理發掘所得之甲骨文字,研究中遂發現《堯典》有整套的四方風名,亦見于甲骨卜辭和《山海經》中,于是寫有《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證》一文,證明《堯典》、《山海經》雖為後人所作,但其內容卻包含有早期史料。文章收入《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二冊,是書剛印出時還獲得了教育部全國學術審議會科學發明獎。此外,書中另有《「一甲十癸」辨》、《殷代年歲稱謂考》等篇,在這以前還寫有《甲骨文中之天象記錄》,它們統統論及商代歷象。這些學術研究均是于抗戰的最艱苦階段段的,那時史語所遷到後方,董作賓先生亦利用甲骨卜辭中月日的記載,寫出《殷歷譜》一書,以歷譜為間架另有祀譜、交官譜、至譜、閏譜、朔譜、月譜、旬譜、日譜、夕譜等九個別譜。其後,又完成《西周年歷譜》、《中國年歷總譜》。雖然這方面尚有較多的爭議,但它畢竟為古代歷法提供了可能利用的材料,也提出了若干假設。

晚于殷商的西周時期,還產生了天文歷法的對外交流。《史記‧歷書》有「幽、厲之後……疇人子弟分散,或在諸夏,或在夷狄」的記載。東漢以後,源于印度的佛教傳入中國,一些由天竺及中亞來華的佛教徒帶來了西方的天文歷法知識。到了明清之際,天主教傳入中國,成為繼佛教文化之後的又一次中外文化的接觸交流。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傅教士在向中國傅播天主教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西方的近代科學文化,而其中主要是天文歷算、興地、數學、物理等。他們與中國的知識分子如徐光啟、李之藻等人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促進了當時經濟與科學、文化的發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