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聞記者應該是公正客觀的嗎?民眾知情權與個人隱私權間,應該如何取得平衡呢?媒體應該如何被規範?媒體公關幕僚以及支票簿新聞是否有其存在的正當理由?

媒體的角色和責任一直都是公共辯論的議題。本書集合了思想家、學者以及媒體專家,共同討論記者與媒體所面對的新聞倫理和道德問題,並檢視真理、美德、隱私、權利、冒犯、傷害等等基本概念,以及構成上述概念的基礎,也就是自由。

各篇作者揭示的議題包括公正與客觀、政治新聞的倫理、隱私權與媒體非法入侵的規範,以及新聞檢查的正當性等等。他們探討新聞與公關活動間的關系、波斯灣戰爭中的戰事報導和軍事宣傳、媒體對性與暴力的描繪、圖像新聞學以及小報媒體。本書的其中一章是由貝爾所撰寫,談及負責任的新聞報導(responsible journalism)和波士尼亞的戰地報導。
 

目錄

緒論
1 新聞與倫理︰兩者能共存嗎?
緒言
新聞作為一種產業
新聞倫理
共存?
2 投入式的新聞工作
3 客觀、公正與合乎道德的新聞工作
緒言
詮釋的主觀性
評價的主觀性
對于詮釋的客觀限制
對于評價的客觀限制
客觀性、公正性與有道德的新聞工作
4 欺騙的問題
公然指責的樂趣
動機的復雜性
斯特雷奇聖戰
先驅者、計劃與人格
理想化的可能性
一致性有可能做到多理想?
什麼,是我?
優先性難題
一致性與譴責
結論
5 新聞、政治與公共關系︰道德評價
緒言
傳播政治學
政治傳播經營術︰政治公關的倫理
游說
政治新聞的倫理
結論
6 薩達姆神話︰新軍國主義及人情趣味新聞的宣傳功能
海灣戰爭神話的形成
踢開越戰癥候群,建構薩達姆神話
媒體眼中的神話戰爭
新軍國主義與媒體報導的宣傳功能
媒體所制造的防衛神話
薩達姆神話的塑造
哈拉比亞的神話
巴佐夫特矛盾情節
人情趣味新聞的宣傳功能
希特勒薩達姆
狂人薩達姆
陷入大眾文化結構中的薩達姆
媒體報導對庫爾德神話的建構
薩達姆如何被轉化成一個頑皮的小孩
結論
7 隱私、公共利益與好色大眾
公開販售︰何謂侵犯隱私權
公眾人物並不被賦予隱私權利
為了公共利益而損失的個人隱私
八卦新聞與公共利益
結論
8 超越卡爾庫特︰英格蘭與威爾士境內對私人利益的法律與法律外的保護措施
緒言
隱私權的重要性
法律對私人利益的保障
《卡爾庫特第一報告》與《卡爾庫特第二報告》︰改革芻議
梅杰政府的響應
法律之外的保障措施︰媒體守則
隱私權及《歐洲人權與基本自由公約》
結論
9 馴服八卦媒體︰市場、公眾人物與媒體規範
自吹自擂與自我規範
八卦小報與市場壓力
托辭之言
老板的壓力真的是一種規範力量嗎?
改革自律體系的公正之道
結語︰自律的代價與獎賞
10 電子暗房時代的影像新聞倫理
新的影像技術與舊技術有差別嗎?
新聞影像技術的倫理
影像證據
欺騙手段
滑坡效應?
到底為什麼要有那些傳統看法?
11 媒體是(合乎道德的)信息嗎
導論
寫實主義
避世主義
催眠主義
12 事實與虛構中的性與暴力
規範色情刊物
傷害與色情文學
傷害原則
色情刊物與創造性
媒體倫理
13 新聞檢查與媒體
言論何時可以被限制?
傷害
瀆神、詛咒、粗鄙、不雅與猥褻用語
冒犯
參考書目
索引
 

現代社會,媒體潛移默化地根植于人們的生活和世界的每個角落,在反映世界的同時又在塑造世界。媒體的地位日益提升,政府與媒體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社會管理的各個領域都需要借助媒體,這在全世界都成為一種趨勢,並且這種趨勢還將隨著媒體的發展不斷得到深化。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媒體事件,折射出政府應對媒體方面還存在很多薄弱環節。提高政府的媒介素養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現實課題。但以往國內的各個學科中,公共關系學從社會組織、企業的角度來研究應對媒體、開展公關的技巧;新聞學與傳媒產業聯系緊密,定位于新聞專業人員的培養;傳播學主要研究傳播的概念、理論、方法,以及不同的傳播領域、傳播行為。它們都沒有站在政府的角度,專門針對政府與媒體的關系開展研究。我們在國內首先提出建立政府新聞學學科,就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白,以超越傳統學科的視野,去研究中國政治生活領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相比較而言,西方國家新聞傳播業發達,政府與媒體的博弈有著長久的歷史,在政府應對媒體領域的實踐與研究都遠遠走在我們前面。

在實踐方面,正確掌握與媒體打交道的方法和技能,已經成為西方各國政府官員從事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正如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所言︰我們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量,不管是按重要程度計,按時間計,按精力計,除了最核心的決策之外,其他幾乎都是在和媒體打交道。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在與媒體的不斷博弈中,逐漸掌握嫻熟的操控媒體的方法,形成一套應對媒體的機制。美國政府官員普通具有強烈的媒體意識,將媒體作為政治營銷、新聞執政、對外擴張的重要工具,時刻防範受到媒體的攻擊。他們吸收傳播學研究成果,運用擬態環境、議程設置和框架分析等專業理論,指導與媒體打交道的活動;建立專門傳播機構,包括美國新聞署等管理部門和美國之音等媒體,處理媒體事務,操控新聞報道;借助傳媒專業力量,雇用公關、廣告等專業人員和公關公司,開展各種政府公關活動;采取各種專業手段,包括聘請槍手、故意泄密、制造新聞、公關媒體、民意測驗、政治施壓,讓媒體和記者成為自己的工具。

在理論研究方面,學者尼模和可斯指出︰“很少人是從親身經驗認識政治的。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政治現實是經過大眾傳媒及群體傳播的中介而出現。”因此,政治與媒體的關系很早就引起了西方學者的關注。由此產生的政治傳播研究,在美、英等國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美國為代表的政治傳播學研究主要關注政治傳播的效果和行為,研究政治對傳播的控制與影響;歐洲的批判傳播學者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開展大眾媒介政治經濟學批判。目前,美英不少大學新聞學院已開設政治傳播學博士專業,有的大學還設有政治傳播學研究中心。

面對信息公開的要求和全球傳播的大背景,我國政府亟待提高應對媒體、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特別是要在圍際傳播中通過媒體發出自已的聲音,樹立自己的國際形象。為此,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是必不可少的。《政府新聞學譯叢》的編輯出版,正是要通過翻譯、引進國外優秀研究成果,為讀者提供全新的觀察視角和研究思路。所選著述,基本上都是在國外已廣為流傳,受到公眾好評的佳作。雖然西方學者的研究采用的是經驗主義的和實證的、定性的和批判的研究方法,是在一定的政治體制框架內進行的,不能涵蓋政府應對媒體的各個領域、各種情況,但我們相信,這些他山之石,一定能幫助我們以更加開放的視野和胸襟,去建設下個民主、文明、富強、和諧的中國社會。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