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讀者會發現德魯克對經濟增長的分析清晰易懂。他對當今政治思維的無能為力所給予的評述是嚴厲而公允的……這不失為一部充滿智慧和挑戰但又絕非聳人听聞的著作。——路易斯‧M‧哈克,《紐約時報》

德魯克是一位出色而富有激情的思想家,他闡釋了許多重大社會問題。他的著作富有智慧且洋溢著基本的道德觀。——列昂‧特普洛,《管理評論》

本書預見了人類生活與經歷的三大主要領域之變遷。第一部分論述了“後現代”新世界的思想轉變。第二部分闡述了世界面臨的四個現實性挑戰︰知識型社會、經濟發展、政府的衰弱和東方文化的變化。最後一部分關注人類存在的精神實質。這些都被視作“後現代”社會的基本元素。


彼得‧F‧德魯克,社會思想家,集作家、顧問、教授于一身。1909年11月19日生于奧地利維也納,1937年移居美國,一生著有41部巨作。1939年出版《經濟人的末日》,受到丘吉爾高度贊賞。1954年的《管理的實踐》則奠定其大師級的不朽地位。之後的一系列著作構建了現代管理學的根基,因而他被尊稱為“管理學教父”。但其本人則堅持以“社會生態學家”自詡,通過管理的哲學思想貫徹落實“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願景。 2002年獲美國總統布什頒發的“總統自由勛章”,這是美國公民所能獲得的最高榮譽。2005年11月11日辭世,享年95歲。
 

目錄

新版序言——明日的里程碑
序言——後現代世界
導讀——一位“社會生態學家”的罕見洞察力
1.“自由而有功能的社會”願景
2.創新與21世紀的管理
3.知識型社會與中國
第一章 新世界觀
1.“整體是各部分之和”
2.從起因到完整形態
3.有目的的世界觀
4.走向新哲學
第二章 由進步到創新
一、對秩序的新認識
1.研究的大爆炸
2.人類與變化
3.創新和知識
4.組織未知領域的力量
二、創新的力量
1.開放的技術
2.由改革到社會創新
三、創新——新保守主義嗎
1.創新風險
2.規劃還是無規劃
3.局部規劃還是無規劃
4.創新是一種責任
第三章 超越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
一、新組織
1.組織能力
2.個體工作和團隊工作
二、從巨頭到管理者
1.專家和管理者
2.組織中的權力和責任
3.組織人
4.管理學
5.組織的原則
三、超越集體主義和個人主義
1.中產階級社會
2.動態秩序中的自由
第四章 新領域
第五章 知識型社會
一、教育革命
1.擴展的範圍
2.對社會的影響
3.教育競爭
二、社會資本投資
1.經濟學上的分析
2.教師與教學
3.何以支撐教育
三、教育的對象
1.社會風險
2.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3.從實踐中學習
4.教育是一個整體
5.教育的社會責任
第六章 “應對貧困”
一、發展的新領域
1.變革的機構
2.希望和風險
3.經濟發展可能嗎
4.“起飛危機”
5.農業問題
6.分銷與信貸
7.“社會資本”支出
8.態度問題
9.終極資源
二、建設工業社會
1.資本的角色
2.領導範例
3.我們面臨的問題
第七章 危急關頭的現代政府
一、自由國家的終結
1.現代政府的含義
2.自由國家的興起
3.自由國家的衰退
二、新多元主義
1.新大都市
2.政府危機
3.多元主義和共同利益
第八章 變化的東方
1.西方︰勝利還是失敗
2.東方的變化
3.西方和新東方能夠交匯嗎
第九章 未競之業
1.新領域
2.新任務
第十章 人類今日之境遇
1.控制權力
2.知識和人類存在
3.生活在重疊的時代
 

後現代世界

在過去20年中的某個不經意時刻,我們悄然走出了“現代”,進入了一個新的無名時代。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改變了,我們獲得了新認識並隨之具備了新能力。充滿機遇、危險和挑戰的新領域出現了。這里有人類存在的新精神內核。

僅僅幾年前,舊世界觀、舊任務和舊中心還自詡為“現代”或“先進”,但現在已是明日黃花。不論在政治或科學還是國內事務或國外事務中,它們仍為我們提供華麗的言辭。雖然所有派別的標語和戰斗口號還能在狂熱和激情中區分開來,但都不再有助于合作行動,不管它們是政治的、哲學的、審美的還是科學的。我們的行為已經開始用“今天”——“後現代世界”的嚴苛要求來衡量,而我們卻還沒有關于這個新現實的理論、概念和標語——沒有真實的知識。

實際上,對任何一個40多歲的人來說,在一個異于其成長環境的世界中生活,就像是移居到一個新鮮而陌生的國度。自17世紀中期以來的300多年里,西方一直生活在“現代”之中;在剛剛過去的一個世紀中,現代西方在哲學、政治、社會、科學和經濟方面都是全球的典範。然而今天這已不再是現實。新世界尚未確立,盡管它是真實的,當然對我們來說還不是那麼明顯。

因此,我們生活在一個轉型的時代、一個重疊的時代。昨日的舊“現代”已經不能有效發揮作用,但仍舊為我們提供著表達方式、期望標準和管理工具,而新“後現代”依舊缺乏定義、表達和工具,但卻有效地控制著我們的行為並實施著它們的影響。

本書僅是對我們所生活的新後現代的一份報告——別無其他。它只分析有形的當下,並不關涉未來。我的確嘗試不去臆測未來可能的樣子,更不要說預測。我甚至沒有嘗試將那些依舊是單個碎片的觀念和認識整合成一種秩序。當然,在此之前我們不可能有一個具備本身清晰特征和世界觀的真正新時代,充其量我們只是在某些事情的“之後”而已。

就我看來,我們要做的是理解而非創新,是描述而非想象。當然,這只是我們要做工作的微不足道的部分;我們仍然需要新整合體的偉大設想家、新哲學的偉大創造性思想家和新機制的偉大改革家。

本書視野廣闊卻不夠完整。從本質上講,我想涵蓋三大領域,每個領域代表著人類生活和經歷的一個主要範圍——

新世界觀、新觀念和人類的新能力︰

本書的第一部分(第一章至第三章)概述了從笛卡兒的機械世界觀向模式的、目的的和過程的世界觀的哲學轉變。我也有意識地從技術和社會層面探討了我們創新的新力量以及由此引發的新機遇、新風險和新責任的出現。本書討論了把有知識和高技能的人組織起來並通過負責任的判斷達成協同努力的新能力。這一討論給我們提供了大型組織的核心新機制和理想的社會新秩序,其中社會和個人成為人類自由和成就中相互依賴的兩極。

新領域、新任務和新機遇︰

第二部分(第四章至第九章)概述了四個新現實,每一個都是挑戰。第一個是知識型社會的出現——在這個社會中,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真正有生產力;在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至少在學校的幾年里都接受了高等教育;在這個社會中,一個國家的教育狀況成為國際競爭和生存的決定性因素。對社會和個體來說這意味著什麼?對教育來說這意味著什麼?第二個是經濟發展——“應對貧困”——成為人類新的普遍願景和目標,但國際的和種族的階級戰爭成為新的威脅。第三個是民族國家政府——昔日的“現代政府”——的衰弱,它在國內外事務管理中變得越來越無能為力。第四個是“東方”的變化這一新現實。

一個簡短的結論——只有幾段話——發問道︰對西方國家及其政府和政策的方向、目標和原則來說,這一切到底意味著什麼?

人類的境遇︰

第三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第十章)主要關注人類生活的新精神實在——或許有人更傾向于使用形而上學一詞。事實上,知識和權力都變成了絕對的,獲得了無以復加的絕對破壞力。自文明誕生以來,這第一次迫使我們去思考知識和權力的本質、功用和如何控制它們。

盡管我試圖對事實深信不疑,但是就像任何一個身處陌生國度的新來者注定被誤解一樣,我確信我還是經常誤解它們。盡管我努力做到客觀公允,但我仍然覺察到自己的西方背景和偏見,這種偏見是歐洲的特別是盎格魯一美利堅的保守主義傳統,它信奉自由、法律和正義,強調職責和工作,認識到人的獨特性和不可靠性。我也同樣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和理解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創造性藝術方面的弱點。然而,我依舊希望本書的目標——報告和提供理解——至少達到了這一點︰傳達給讀者一種認識的震驚——那些不熟悉的新事物已經變得如此之明顯,和一種疏遠的震驚——昨日所熟知的現代事物已經變得如此毫不相關。

彼得‧F‧德魯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