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歷史研究(套裝上下冊)》中,湯因比列舉了世界歷史上的二十余種存活或已經死亡的文明形態,並對它們的各自發展作了綜合比較,他認為,文化是通過對環境的「挑戰」的應戰所遭受的考驗而產生的;文化的生長是由那些「退隱」和「復出」的少數偉大人物的歷史活動所決定的;文化的衰落來自於少數創造者喪失了創造能力,多數人相應地不再支持與模仿,整個社會失去了新的應戰能力;文明的解體在於社會體系和靈魂的分裂。《歷史研究(套裝上下冊)》破除了西方中心論和單一歷史線性發展的史觀,在西方歷史哲學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阿諾爾德·J·湯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於倫敦,卒於1975年10月22日。英國歷史學家。牛津大學畢業,曾任該校研究員(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在英國外交部情報部工作(1915);戰後作為英國代表團的成員出席過巴黎和會(1919)。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先後擔任過倫敦大學教授(1924)、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部長(1925)、倫敦大學國際關系史教授。二次大戰時期曾任英國外交部調查部長(1943-1946)。1921年他計划巨著《歷史研究》,1927-1928年著手寫作。 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評述世界歷史,注重無文字記載的文明和歐洲以外地區文明,提出一種以分析各種文明的循環和衰落為基礎的歷史哲學。因其他事務1939-1943年任皇家國際事務學會外事部研究室主任。
 

目錄

上卷
本書布局
作者序
節錄本編者的說明
第一部 導論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長
第四部 文明的解體
第五部 文明的解體
緒者說明和表格
論點摘要

下卷

緒說明
第六部 大一統國家
第七部 普世教會
第八部 英雄時代
第九部 文明在空間上的接觸
第十部 文明在時間上的接觸
第十一部 歷史規律與自由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第十三部 結論
論點摘要
 

薩默維爾先生在下文里的說明中,解釋了他為拙作前卷編寫這個節略本的來龍去脈。 我在獲悉此事之前,曾受到不少詢問,尤其是來自美國的詢問,問及在我出版其余各卷之前——由於戰爭的緣故,目前這一工作不可避免地推遲了,這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是否有可能先出一個業已出版的幾卷的節略本。 我雖然感受到這種要求的分量,但卻對此無能為力(原因是我正全力以赴戰時的工作),直到薩默維爾先生來信說他已經編就了一個節略本,這個問題才以最適當的方式得到了解決。 薩默維爾先生將他的手稿寄給我時,原著的第四至第六卷已面世四年有余,第一至第三卷則出版了九年多。 我覺得對一位作者而言,作品的發表始終具有這樣一種效果,就是將作者在寫作時作為其生命一部分的作品轉化為他的身外之物。 比如在我的這本書和我本人之間,間隔著1939至1945年的那場戰爭,其間伴隨著我個人境遇和工作上的變動(第四至六卷是在大戰爆發前41天出版的)。 因此當我翻閱薩默維爾先生的節略本手稿時,盡管他很高明地保存了我的原文,但我幾乎就像是在讀一本出自他人之手的新書。 由於薩默維爾先生的善意默許,我在閱讀的時候,已對書里的文字做了純屬我個人的改動。 但我並沒有把這個節略本同我的原著逐行加以比較,也沒有把薩默維爾先生刪去的任何一個段落重新放回原處,因為我認為(也是這樣做的)作者本人未必是對自己作品內容進行取舍的最適當的判斷者。

一部高明的節略本的編者會對作者提供非常寶貴的服務,而這種服務是作者自己力所不能及的。 熟悉我的原著的本書讀者肯定會同意我的看法,即薩默維爾先生的文字功夫的確爐火純青。 他設法保留了原著的論述,基本使用的是原著的文字,同時又將六卷縮成了一卷。 倘若由我來做這項工作,我懷疑我能否做到這個程度。

雖然薩默維爾先生在編寫這個節略本時,盡可能考慮到減少作者的負擔,但我在著手審閱它以來,還是用了兩年的時間。 有那麽幾周或幾個月期間,我雖然把稿子帶在身邊卻只字未動,這種拖延系因戰時工作的緊迫性。 但這部著作尚未寫完的那部分的筆記倒是完好無損,安然無恙地收存於紐約對外關系委員會(我在慕尼黑的那個星期里,將它們寄給該委員會的執行秘書馬洛里先生,他熱誠地幫我保管)。 只要人一息尚存,就有希望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還有一個應該感謝薩默維爾先生的重要理由,就是校閱他為已出版各卷所作的節略本,有助於我重新開始思考我還要寫的內容。

本書同我的原著一樣,將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 V·M·波爾忒小姐為本書編制索引,原著的讀者已得益於她的工作,因為第一至第三卷和第四至第六卷的兩個索引便出自她手。 這亦是令我高興的事。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