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研究

比較文學研究
定價:192
NT $ 167
 

內容簡介

比較文學是一門跨學科、跨文化的學科,發端于十九世紀的法國,至二十世紀在西方學術界影響很大。可以說,不了解比較文學理論,就無法把握現當代西方哲學思想史。上世紀末起,中國的比較文學研究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績,並逐漸成為學術界的顯學,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比較文學的重鎮。本集所收錄的由該學科代表人物樂黛雲等撰寫的一組比較文學論文,多角度地反映了比較文學在我國的產生、發展及未來的走向;從不同側面揭示了該學科的特點、文化功能和價值。


吳光 現任浙江省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兼任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杭州師範學院雙聘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暨學術委員等職。著有《黃宗羲著作匯考》、《儒道論述》等多部學術專著,並主持了《黃宗羲全集》、《劉宗周全集》等多卷本古籍的整理編校。
 

目錄

比較文學的今與昔(代序)
當代中國比較文學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全球化”時代與比較文學
新時期30年比較文學的貢獻與走勢
論普希金的世界性
論比較詩學及其他者視域的異質文化與非我因素
文明詩學視域中的典籍翻譯
通過孔子的道德觀重新評價希臘悲劇
中西古代美育之比較
中西散文的內容和民族特色
中外文學關系的史料學研究及其學科價值
傳統舞台形象的現代闡釋——評析紅娘的文化符號意義
不約而同︰《雕鶚堡》、《長明燈》、《紅花》比較
生命超越主題學研究概述
建國後30年巴爾扎克研究
影響與接受——福克納與余華創作轉向間的關系簡論
《上帝知道》與《聖經》的互文性解讀
接受、誤讀、變異——影響研究的延伸和拓展
 

20世紀70年代末,一個陌生的名詞走進了中國的大學校園,在那批如饑似渴汲取文化知識的大齡學生中廣為流傳︰比較文學!“什麼是比較文學?”帶著驚奇,帶著驚喜,帶著好奇,帶著渴望,這群飽經滄桑、一身上氣、又不失前衛的大學生開始幾近瘋狂地尋覓著那寥寥無幾、哪怕只是蛛絲馬跡的相關信ˋ惑,試圖從這個陌生的稱謂中尋找出一條屬于未來的知識之路。事後數年,他們方才得知比較文學是一門有著百年歷史的學科,在20世紀初期的中國有過短暫的輝煌,到70年代末,在共和國改革開放的前夜復興。那一代的大學生就這樣在一知半解中開始認識比較文學,有的還永不回頭地走上了比較文學之路。

一般認為,比較文學的第一縷霞光是在西方破曉的。

1816年的法國,兩位中學教師諾埃爾和拉普拉斯第一次使用了“比較文學”這一名稱。他們在編寫一部給小學生看的文學讀本時取名為《比較又學教程》。1829年的法國,一位名叫維爾曼的學者第一次在大學開設了比較又學講座“18世紀法國作家對外國文學和歐洲思想的影響”,為比較文學進入大學課堂開闢了道路。1877年的匈牙利,一位名叫梅茨爾的人創辦了第一本比較文學刊物《比較文學雜志》,用多種語言向讀者介紹了歐洲及歐洲以外國家的文學。1886年的新西蘭,在奧克蘭大學任教的英國文學教授波斯奈特出版了第一本比較文學理論著作《比較文學》,“標志了比較文學的時代已正式開始”。1895年的法國,一位名叫戴克斯特的學者完成了第一篇比較文學學位論文《盧梭與文學世界主義之起源》,他也是第一位比較文學講座教授。1897年的法國,一位叫貝茨的學者編輯出版了第一部比較文學工具書《比較文學書目》。

在這里,我們用了這麼多的“第一”,就是為了證明比較文學“名稱”的提出、比較文學“講座”的開設、比較文學“刊物”的創辦、比較文學“著作”的出版、比較文學“學位論文”的完成、比較文學“工具書”的編撰、比較文學“教授”的職稱等,都是在西方首次出現的。

大學是比較文學的搖籃,歐洲是比較文學的故鄉。從星星之火到星火燎原,在比較文學的旅途上,貢獻最大、影響最深遠、成果最豐厚、理論體系最完整的是法國。這塊曾孕育了眾多世界一流作家和藝術家的神奇土地,也孕育了比較文學。1896年,比較文學結束了在高校作為“講座”的歷史,成為里昂大學的一門正式課程。在創立者戴克斯特的帶領與推動下,比較文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法國的大學宣告誕生。

當時光的腳步跨進20世紀的時候,比較文學作為正式課程幾乎在法國所有的文科院校里開花結果,比較文學的研究機構和研究刊物也先後在很多大學成立和創辦,比較文學一時間成為很多大學生畢業論文和學位論文的熱門選題。就在這種健康的學術氛圍中,一批優秀的學者和大師先後在很多大學出現,進而形成了蜚聲世界的、以“影響研究”聞名于世的法國學派,引領了國際比較文學第一階段的潮流。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