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分為中國、西方兩大部分四大篇,將中西音樂歷史沿革的概貌,以及與其同步的音樂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時代性的曲目,有機地融入教材的每一個單元之中,全面地介紹了各個歷史時期每個作品的相關情況,如作者簡介、作品簡介、譜例等重要且簡明的內容,並在各章後為學生提供了思考題。其與市面的音樂欣賞類教材所與眾不同的是它增加了流行音樂的部分。通過對流行音樂的正確認識,可以提高學生對善惡美丑的鑒賞力以及是非對錯的判斷力,合理地引導學生從文化的角度積極地去認識流行音樂。
這部教材包括四個部分的內容︰“中國傳統音樂篇”、“中國新音樂篇”、“西方古典音樂篇”、“西方現代音樂篇”。其系統性與代表性兼顧,普及性與拓展性兼顧,通俗性與嚴肅性兼顧。它不僅為各高校教學安排和授課時間的不同,預留出教師調整、刪減甚至自由發揮的課堂空間,更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對音樂理論學習和音樂感性認知,都做了充分考慮。
目錄
中國傳統音樂篇
緒論
開篇 八千年回晌
第一節 吹響中華文明的骨笛
第二節 孔子崇尚的韶樂
第三節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第四節 遺風飄韻的古代歌曲
一、《關山月》
二、《陽關三疊》
三、《揚州慢》
四、《杏花天影》
五、《滿江紅》
第一章 民歌與歌舞
第一節 漢族民歌與歌舞
一、《澧水船夫號子》
二、《藍花花》
三、《放馬山歌》
四、《槐花幾時開》
五、《上去高山望平川》
六、《無錫景》
七、《三十里鋪》
八、《對花》
九、《繡荷包》
十、《茉莉花》
十一、《月兒彎彎照九州》
十二、《孟姜女》
十三、花燈《十大姐》
十四、采茶舞《采茶撲蝶》
十五、花鼓舞《鳳陽花鼓》
十六、二人轉《小放牛》
第二節 少數民族民歌與歌舞
一、《牧歌》
二、《嘎達梅林》
三、《阿里郎》
四、《道拉基》
五、《送我一枝玫瑰花》
六、《賽乃姆》
第二章 說唱音樂與戲曲音樂
第一節 說唱音樂
一、京韻大鼓《丑末寅初》
二、蘇州彈詞《宮怨》
三、單弦《杜十娘》
四、蒲松齡俚曲《玉娥郎》、《疊斷橋》
五、山東琴書《水漫金山》
六、天津時調《秋景》
第二節 戲曲音樂
一、昆劇《林沖夜奔》
二、川劇《玉簪記‧秋江》
三、豫劇《拷紅‧在繡樓我奉了小姐嚴命》
四、京劇《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五、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樓台會》
六、黃梅戲《天仙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第三章 器樂作品
第一節 獨奏曲
一、古琴曲《流水》
二、古箏曲《漁舟唱晚》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
四、二胡曲《二泉映月》
五、管子曲《江河水》
六、嗩吶曲《百鳥朝鳳》
七、笛子曲《喜相逢》
第二節 合奏曲
一、江南絲竹《中花六板》
二、廣東音樂《旱天雷》
三、魯西南鼓吹《一枝花》
中國新音樂篇
緒論
第四章 聲樂新作
第五章 器樂新聲
第六章 說唱音樂與戲曲音樂新篇
第七章 歌劇音樂與舞劇音樂
第八章 中國流行音樂
西方古典音樂篇
緒論
第九章 巴洛克時期以前的音樂
第十章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第十一章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
第十二章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西方現代音樂篇
緒論
第十三章 20世紀音樂
第十四章 西方流行音樂
參考文獻
緒論
開篇 八千年回晌
第一節 吹響中華文明的骨笛
第二節 孔子崇尚的韶樂
第三節 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
第四節 遺風飄韻的古代歌曲
一、《關山月》
二、《陽關三疊》
三、《揚州慢》
四、《杏花天影》
五、《滿江紅》
第一章 民歌與歌舞
第一節 漢族民歌與歌舞
一、《澧水船夫號子》
二、《藍花花》
三、《放馬山歌》
四、《槐花幾時開》
五、《上去高山望平川》
六、《無錫景》
七、《三十里鋪》
八、《對花》
九、《繡荷包》
十、《茉莉花》
十一、《月兒彎彎照九州》
十二、《孟姜女》
十三、花燈《十大姐》
十四、采茶舞《采茶撲蝶》
十五、花鼓舞《鳳陽花鼓》
十六、二人轉《小放牛》
第二節 少數民族民歌與歌舞
一、《牧歌》
二、《嘎達梅林》
三、《阿里郎》
四、《道拉基》
五、《送我一枝玫瑰花》
六、《賽乃姆》
第二章 說唱音樂與戲曲音樂
第一節 說唱音樂
一、京韻大鼓《丑末寅初》
二、蘇州彈詞《宮怨》
三、單弦《杜十娘》
四、蒲松齡俚曲《玉娥郎》、《疊斷橋》
五、山東琴書《水漫金山》
六、天津時調《秋景》
第二節 戲曲音樂
一、昆劇《林沖夜奔》
二、川劇《玉簪記‧秋江》
三、豫劇《拷紅‧在繡樓我奉了小姐嚴命》
四、京劇《空城計‧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
五、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樓台會》
六、黃梅戲《天仙配‧樹上的鳥兒成雙對》
第三章 器樂作品
第一節 獨奏曲
一、古琴曲《流水》
二、古箏曲《漁舟唱晚》
三、琵琶曲《十面埋伏》
四、二胡曲《二泉映月》
五、管子曲《江河水》
六、嗩吶曲《百鳥朝鳳》
七、笛子曲《喜相逢》
第二節 合奏曲
一、江南絲竹《中花六板》
二、廣東音樂《旱天雷》
三、魯西南鼓吹《一枝花》
中國新音樂篇
緒論
第四章 聲樂新作
第五章 器樂新聲
第六章 說唱音樂與戲曲音樂新篇
第七章 歌劇音樂與舞劇音樂
第八章 中國流行音樂
西方古典音樂篇
緒論
第九章 巴洛克時期以前的音樂
第十章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第十一章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
第十二章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西方現代音樂篇
緒論
第十三章 20世紀音樂
第十四章 西方流行音樂
參考文獻
序
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眾多教育家和學者曾經廣為呼吁︰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其重要性不可忽略。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曾經作出“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的論斷。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基本上可謂處于空白或自流的狀態。隨著改革開放的磅礡推進和綜合國力的逐步增強,素質教育的思想不斷深入人心,藝術教育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和自身藝術價值的獨特性和重要性,逐漸受到廣泛而又高度的關注。
黨和國家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高度重視。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3號《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以及2006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普通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性質、目標、設置、保障等均作出了法制性的規定。在全國眾多普通高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中也由此專門研究設計了公共藝術課程的建設方向。這些,都為公共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實施奠定了指導性思想和軟硬件基礎,保證了藝術教育的健康開展以及與其他教育課程的互相促進、和諧發展。
公共藝術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雅的藝術品位,啟發和豐富其形象思維,它對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藝術課程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可是無需諱言的是,目前大多數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在開設及完成質量上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或不盡人意之處,而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的科學性、規範性與系統性難以確保,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進度不統一,教學質量無保證。
縱觀時下有關公共藝術課程的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從各科教材的內容上講,大多數教材所涉範圍廣泛、信息量大,此既為優點又成瑕疵。試想,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在普通高校作為限定性選修課程,即在36個學時內要完成各科目的教學內容,因此冗長而繁瑣的教材是無法在這一現實狀況下合理科學施教的。其二,公共藝術教育的對象是高等院校中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無法像專業學生那樣所學之豐富而深刻,這就要求教材首先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其三,在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材的出版缺乏冷靜的思考和辯證的思維,有的略顯粗糙,更有甚者,則印刷錯誤屢見不鮮,以訛傳訛。
基于以上三個主要原因。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暑期在上海成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來自全國幾十所高校的專家教授就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進行了廣泛的學術探討,並且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出版一套能夠適應當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實際需求的教材,用教材來規範教學,用教材來提高教學。這套教材包括教育部規定的八門限定性選修課程《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並且增加了《交響音樂賞析》和《DV制作》等任意性選修課程。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第—是普及性。教材的對象決定教材的性質,對于非藝術類高校學生而言,教材首先要具有普及性,只有先普及才有後提高,只有在普及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第二是通俗性。通俗性是教材普及的前提和保證、它能給人以容易接受的印象,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中完成學習,不僅能保證學習的進程,又能增進學習的積極性。通俗性與趣味性同時互為包容,在通俗中領悟深刻的藝術哲理,在趣味中感悟豐富的藝術情操,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
第三是知識性。此套教材濃縮各科知識的精髓,突出典型和重要知識點,輻射一般與次要。在體現知識的廣度中又能讓學生領略學科內在的深度和高度,使教與學均能做到游刃有余和進退有度。
第四是科學性。本套教材合理布局知識網絡,理性編排知識重點,並在章節後留有思考題,旨在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為他們培養多元思考的創新思維提供藝術層面的支撐。以教材為平台,以教學作導向,學生通過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能沿著美的教育、美的體驗,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
第五是系統性。本套公共藝術課程的教材之間知識彼此滲透、學科相互交叉,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舞蹈、書法在藝術這一大門類下相通相融,比如音樂中的旋律與繪畫中的色彩、戲劇中的矛盾與書法中的神韻之間無不有著或內在、或外在的相似性,處處體現著不可分割的系統性。
……
黨和國家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高度重視。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3號《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以及2006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對普通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的性質、目標、設置、保障等均作出了法制性的規定。在全國眾多普通高校的中長期發展規劃中也由此專門研究設計了公共藝術課程的建設方向。這些,都為公共藝術教育在普通高校的實施奠定了指導性思想和軟硬件基礎,保證了藝術教育的健康開展以及與其他教育課程的互相促進、和諧發展。
公共藝術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培養大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雅的藝術品位,啟發和豐富其形象思維,它對于提高全體學生的審美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獨特的重要作用。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藝術課程是普通高等學校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公共藝術課程教學是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節。可是無需諱言的是,目前大多數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在開設及完成質量上都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或不盡人意之處,而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的科學性、規範性與系統性難以確保,造成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進度不統一,教學質量無保證。
縱觀時下有關公共藝術課程的教材,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從各科教材的內容上講,大多數教材所涉範圍廣泛、信息量大,此既為優點又成瑕疵。試想,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在普通高校作為限定性選修課程,即在36個學時內要完成各科目的教學內容,因此冗長而繁瑣的教材是無法在這一現實狀況下合理科學施教的。其二,公共藝術教育的對象是高等院校中非藝術專業的大學生,他們無法像專業學生那樣所學之豐富而深刻,這就要求教材首先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和趣味性。其三,在物欲橫流、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影響下,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教材的出版缺乏冷靜的思考和辯證的思維,有的略顯粗糙,更有甚者,則印刷錯誤屢見不鮮,以訛傳訛。
基于以上三個主要原因。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于2008年暑期在上海成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系列教材”編審委員會,來自全國幾十所高校的專家教授就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教材的編寫工作進行了廣泛的學術探討,並且一致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出版一套能夠適應當前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實際需求的教材,用教材來規範教學,用教材來提高教學。這套教材包括教育部規定的八門限定性選修課程《藝術導論》、《音樂鑒賞》、《美術鑒賞》、《影視鑒賞》、《戲劇鑒賞》、《舞蹈鑒賞》、《書法鑒賞》、《戲曲鑒賞》,並且增加了《交響音樂賞析》和《DV制作》等任意性選修課程。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第—是普及性。教材的對象決定教材的性質,對于非藝術類高校學生而言,教材首先要具有普及性,只有先普及才有後提高,只有在普及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藝術欣賞水平。
第二是通俗性。通俗性是教材普及的前提和保證、它能給人以容易接受的印象,在輕松愉悅的心境中完成學習,不僅能保證學習的進程,又能增進學習的積極性。通俗性與趣味性同時互為包容,在通俗中領悟深刻的藝術哲理,在趣味中感悟豐富的藝術情操,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
第三是知識性。此套教材濃縮各科知識的精髓,突出典型和重要知識點,輻射一般與次要。在體現知識的廣度中又能讓學生領略學科內在的深度和高度,使教與學均能做到游刃有余和進退有度。
第四是科學性。本套教材合理布局知識網絡,理性編排知識重點,並在章節後留有思考題,旨在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想象空間,為他們培養多元思考的創新思維提供藝術層面的支撐。以教材為平台,以教學作導向,學生通過公共藝術課程的學習,能沿著美的教育、美的體驗,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藝術審美能力。
第五是系統性。本套公共藝術課程的教材之間知識彼此滲透、學科相互交叉,音樂、美術、戲劇、影視、舞蹈、書法在藝術這一大門類下相通相融,比如音樂中的旋律與繪畫中的色彩、戲劇中的矛盾與書法中的神韻之間無不有著或內在、或外在的相似性,處處體現著不可分割的系統性。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