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英武仁者,是文殊院空林堂的戒子,受瑜伽居士菩薩戒。他一九五七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藏語文專業,受業於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吳澤霖教授和夫人馬時芳先生,並問學於佛學大師梁在農(智慧法師)先生和密悟格西,漢藏佛學均有較深的造詣。
本書為他的佛學著作《佛典入門》。書中所選的經文,有原始佛教的經典,部派佛教的佛經故事,有大乘佛教的《法華》、《華嚴》、《維摩詰》等經的著名章節,可以說是縱貫佛經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內容十分廣泛,是一部難得的佛經選本。
目錄
序
前言
阿含經
一、原始佛教聖典
(一)《阿含經》的成立
(二)《阿含經》的文學形式
(三)《阿含經》在我國的翻譯
(四)《阿含經》的內容
(五)我國歷史上對《阿含經》的科判
二、長阿含經
(一)游行經(初)
(二)弊宿經
(三)善生經
三、中阿含經
(一)七法品·水喻經
(二)業相應品·尼乾經
(三)晡利多品·羅摩經
(四)例品·箭喻經
(五)王相應品·說本經
四、雜阿含經
(一)(276經)難陀為比丘尼說六六法無常
(二)(405經)競射門孔喻
(三)(784經)八邪道與八正道
(四)(785經)八聖道
(五)(786經)心向邪而違法
(六)(1172經)一篋四蛇喻
(七)(1196經)為梵天說法破邪見
(八)(1197經)佛陀雙樹林下般涅槃
五、增一阿含經
(一)等見品(第2經)流璃王滅釋種本末因緣
(二)十不善品(第3經)彌勒出世
(三)大愛道般涅槃品(第9經)波斯匿王夜夢十事
本緣部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詰經
前言
阿含經
一、原始佛教聖典
(一)《阿含經》的成立
(二)《阿含經》的文學形式
(三)《阿含經》在我國的翻譯
(四)《阿含經》的內容
(五)我國歷史上對《阿含經》的科判
二、長阿含經
(一)游行經(初)
(二)弊宿經
(三)善生經
三、中阿含經
(一)七法品·水喻經
(二)業相應品·尼乾經
(三)晡利多品·羅摩經
(四)例品·箭喻經
(五)王相應品·說本經
四、雜阿含經
(一)(276經)難陀為比丘尼說六六法無常
(二)(405經)競射門孔喻
(三)(784經)八邪道與八正道
(四)(785經)八聖道
(五)(786經)心向邪而違法
(六)(1172經)一篋四蛇喻
(七)(1196經)為梵天說法破邪見
(八)(1197經)佛陀雙樹林下般涅槃
五、增一阿含經
(一)等見品(第2經)流璃王滅釋種本末因緣
(二)十不善品(第3經)彌勒出世
(三)大愛道般涅槃品(第9經)波斯匿王夜夢十事
本緣部佛經
法華經
華嚴經
維摩詰經
序
本書作者英武仁者,是文殊院空林堂的戒子,受瑜加居士菩薩戒。他一九五七年畢業於西南民族學院藏語文專業,受業於我國著名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吳澤霖教授和夫人馬時芳先生,並問學於佛學大師梁在農(智慧法師)先生和密悟格西,漢藏佛學均有較深的造詣。在儒學上,他得到楊伯平、謝少華夫婦,何煜榮先生等耆宿的指點,通諸子,善詩詞,深受我國著名佛學家、宗教家正果老法師喜愛,得授正信皈依,收為弟子賜名弘學。然而,英武仁者生不逢時,童年喪父,家道中落,由兄姐撫育成人。青年沉淪落拓,半世坎坷,飽經風霜。為生計所迫,而才華無所施展。近年來,文化學術界打破了以前的思想禁錮,英武仁者才枯木逢春。他毅然提前病退,荷擔如來,邁開了他弘揚佛教文化的步履。
我於一九八七年認識英武仁者,欽佩他博學多聞、洞察社會的銳敏、預見的智慧、良好的道德規范和簡朴的生活作風,我們成了朋友。我請他在空林佛學院任教,住在文殊院,寬霖大和尚還特地為他的寮房題寫了「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中堂,以策勵精進。他著述甚豐,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佛學概論》、《藏傳佛教》兩本書。這是他在空林佛學院的講稿,在內部流通時,被一些佛學院校和大專院校相關的專業選為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深受好評。現在,他又將他在空林佛學院和寶光佛學院(四川佛學院前身)擔任「佛教文學」課時的講稿,補充內容而編撰成《佛典入門》一書,並囑為序,我讀后,有如下感想。
一、作者在這本書中所選的經文,有原始佛教的經典,部派佛教的佛經故事,有大乘佛教的《法華》、《華嚴》、《維摩詰》等經的著名章節,可以說是按佛經形成和發展歷史的佛經選本,內容十分廣泛,是一部難得的佛經選本。注釋、題跋及導讀文章都通俗化、大眾化,深入淺出,不僅適合對佛教有修學基礎者的品味,一般的讀者閱讀,也會趨入勝趣。
二、作者對原始佛教聖典——《阿含經》作了全面的介紹,就《阿合經》的創立、內容、文學形式及在我國的傳譯和科判均有評述。所選經文圍繞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佛陀的宗教態度,政治思想及社會人倫的道德觀念,體現出「人間佛陀」的具體形象,讀后能如實地了解到釋迦牟尼是人、是佛、而不是神!特別是智者大師對《阿含經》的科判,認為是釋迦牟尼佛特為鈍根無智之人講述的較為淺近、較為具體之教義,判為小乘經典,造成了漢傳佛教文化領域對《阿合經》的忽視,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所選經文的注釋中,除了達意准確之外,還特注重於校勘,足見作者向讀者推薦《阿含經》之重視。
三、作者所選本緣部的經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所選的佛本生故事、佛本行故事、因緣譬喻故事大多是部派佛教時期的經文,讀起來饒有趣味,並富有很深的哲理。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中,這些故事仍然可以啟發人們的思維,以為一種借鑒。更為難得的是,作者提出了部派佛教的「雜藏」中的一些經文,與南傳《五部阿合》中的《小部》相應,如《生經》、《六度集經》等。遺憾的是英武仁者不懂巴利文,沒法深入研究。他的這種發現,是在一九九三年圓慈法師(系正果法師的弟子,留學斯里蘭卡獲文學、哲學雙碩士學位,現在倫敦大學)來川講學時提到的,可見作者治學的細微之處。同時,這些故事的弘傳流布,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出現在我國唐、宋、元、明的文學創作中,作者注明了出處。對基督教《聖經》中類似的故事,作者亦作了說明。這可以作為比較文學研究的素材。
作者在本緣部佛經導讀文章中,敘述到了釋迦牟尼弘法時所遇到的不盡如人意的事件,這些事情被佛教界稱之為「佛陀十難」。作者認為這些事件是研究佛陀生平事跡的珍貴史料,更能體現釋迦牟尼是人、是佛、而不是神的形象,從而也可以了解佛教的對立面的情況。能夠正面地向社會揭示佛陀在世時的反面資料,據我所知,還是少有的。
……
我於一九八七年認識英武仁者,欽佩他博學多聞、洞察社會的銳敏、預見的智慧、良好的道德規范和簡朴的生活作風,我們成了朋友。我請他在空林佛學院任教,住在文殊院,寬霖大和尚還特地為他的寮房題寫了「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中堂,以策勵精進。他著述甚豐,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佛學概論》、《藏傳佛教》兩本書。這是他在空林佛學院的講稿,在內部流通時,被一些佛學院校和大專院校相關的專業選為教材及教學參考資料,深受好評。現在,他又將他在空林佛學院和寶光佛學院(四川佛學院前身)擔任「佛教文學」課時的講稿,補充內容而編撰成《佛典入門》一書,並囑為序,我讀后,有如下感想。
一、作者在這本書中所選的經文,有原始佛教的經典,部派佛教的佛經故事,有大乘佛教的《法華》、《華嚴》、《維摩詰》等經的著名章節,可以說是按佛經形成和發展歷史的佛經選本,內容十分廣泛,是一部難得的佛經選本。注釋、題跋及導讀文章都通俗化、大眾化,深入淺出,不僅適合對佛教有修學基礎者的品味,一般的讀者閱讀,也會趨入勝趣。
二、作者對原始佛教聖典——《阿含經》作了全面的介紹,就《阿合經》的創立、內容、文學形式及在我國的傳譯和科判均有評述。所選經文圍繞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義,佛陀的宗教態度,政治思想及社會人倫的道德觀念,體現出「人間佛陀」的具體形象,讀后能如實地了解到釋迦牟尼是人、是佛、而不是神!特別是智者大師對《阿含經》的科判,認為是釋迦牟尼佛特為鈍根無智之人講述的較為淺近、較為具體之教義,判為小乘經典,造成了漢傳佛教文化領域對《阿合經》的忽視,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所選經文的注釋中,除了達意准確之外,還特注重於校勘,足見作者向讀者推薦《阿含經》之重視。
三、作者所選本緣部的經文,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所選的佛本生故事、佛本行故事、因緣譬喻故事大多是部派佛教時期的經文,讀起來饒有趣味,並富有很深的哲理。在今天的現實社會中,這些故事仍然可以啟發人們的思維,以為一種借鑒。更為難得的是,作者提出了部派佛教的「雜藏」中的一些經文,與南傳《五部阿合》中的《小部》相應,如《生經》、《六度集經》等。遺憾的是英武仁者不懂巴利文,沒法深入研究。他的這種發現,是在一九九三年圓慈法師(系正果法師的弟子,留學斯里蘭卡獲文學、哲學雙碩士學位,現在倫敦大學)來川講學時提到的,可見作者治學的細微之處。同時,這些故事的弘傳流布,對中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出現在我國唐、宋、元、明的文學創作中,作者注明了出處。對基督教《聖經》中類似的故事,作者亦作了說明。這可以作為比較文學研究的素材。
作者在本緣部佛經導讀文章中,敘述到了釋迦牟尼弘法時所遇到的不盡如人意的事件,這些事情被佛教界稱之為「佛陀十難」。作者認為這些事件是研究佛陀生平事跡的珍貴史料,更能體現釋迦牟尼是人、是佛、而不是神的形象,從而也可以了解佛教的對立面的情況。能夠正面地向社會揭示佛陀在世時的反面資料,據我所知,還是少有的。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