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通過對
《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的傳授,確立了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在文、史、哲不分的思想啟蒙時代,作為文化元典的“六經”同時也相當于後世的文學文本,孔子對“六經”的著述傳授,包含著豐富的文學思想。《孔子文學思想研究》鉤稽整合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通過對“文言”、“詩亡隱志”、“興觀群怨”、“春秋筆法”等語詞進行考鏡源流式的梳理和分析,全面展示了孔子文學思想生成的文化背景、言說方式和詩學精神,在彰顯儒家文學思想經典性與原創性的同時,力圖重建中國文論話語的精神財富。
趙玉敏,女,1975年生.文學博士,現任吉林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已發表《孔子“文言”思想及英文學意義》、《“思無邪”本義辨正》、《孔子的君子現》、《以仁釋禮,援仁入樂——孔子對周代禮樂文化的重構》、《亡隱志——孔門詩教背景下的文化功能》、《出土文獻與孔予文學史地位的重構》等論文10余篇。
目錄
引言 出土文獻與孔子文學思想的再發現
第一章 周代禮樂文明與孔子文學思想的文化淵源
第二章 “文言”與春秋時代文學思想的經典表達
第三章 以《孔子詩論》為中心看孔子對《詩》文本的闡釋
第四章 “《詩》亡隱志”︰孔子《詩》學理論的系統考察
第五章 “樂亡隱情”︰孔子樂論思想的文學意義
第六章 “春秋筆法”與孔子的歷史書寫
第七章 孔子哲學的詩性智慧和詩化的人生理想
參考文獻
結語
第一章 周代禮樂文明與孔子文學思想的文化淵源
第二章 “文言”與春秋時代文學思想的經典表達
第三章 以《孔子詩論》為中心看孔子對《詩》文本的闡釋
第四章 “《詩》亡隱志”︰孔子《詩》學理論的系統考察
第五章 “樂亡隱情”︰孔子樂論思想的文學意義
第六章 “春秋筆法”與孔子的歷史書寫
第七章 孔子哲學的詩性智慧和詩化的人生理想
參考文獻
結語
序
2004年初夏時節,與幾位友人一起乘車去四平開會。放眼望去,沃野千里,阡陌縱橫,滿眼蒼翠,一派生機,松遼平原上的風舒適而清爽。東北的春天荒涼而短暫,由于冬天積聚了太多的寒冷,所以春天總是用強勁而猛烈的力量驅散潛藏于大地深處的寒氣,整個春天常常是在春風的吶喊和呼號中度過的。因此東北人對萬物生長、東風駘蕩的春天體驗,實際上已經是初夏時節了。行進在綠野千里的東北平原上,不禁想起了《論語》中描繪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情境來,這種“東魯春風吾與點”的詩意人生境界,是孔子的人生理想,也是古代士人君子的人生向往與追求。興味正濃時,同行的趙玉敏同學忽然問起博士論文的題目來,我說,那就寫“孔子文學思想研究”吧。
我們已經習慣了把文學理解成詩詞曲賦小說散文等固定的藝術樣式,這與孔子時代的文學觀念形成了巨大的差別。清代學者章學誠(1738年- 1801年)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著名理論,而當人們熱衷于分析“六經皆史”的理論蘊含的時候,卻較少有人注意與“六經皆史”理論平行的另一個命題——“六經皆文”。清代頗負盛名的文學家袁枚(1716年—1797年)是“六經皆文”的有力倡導者。他在與師友論學的信函中,反復強調六經的本質是文學是文章,認為“六經者,亦聖人之文章耳”(《答惠定宇書》)、“六經者文章之祖,猶人家之有高曾也”(《答定宇二書》)。面對六經,袁枚關心的不是原道征聖的抽象意義闡發,而是強調了經學的文章屬性和審美意義,經學歸人了文學,也就歸人了他倡導的文學的性情與靈機,因為他的文學觀念是“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管堆垛。”(《隨園詩話‧卷五》)而在錢鐘書先生(1910年一1998年)看來,“六經皆史”已是老生常談,既然可以把經學解釋成歷史,為什麼不可以把歷史理解成文學,理解成詩歌?從歷史的角度,可以是“古詩即史”,那麼從文學本位上說,也可以是“古史即詩”,“由是觀之,古人有詩心而缺史德。與其日︰‘古詩即史’,毋寧日︰‘古史即詩’”。(《談藝錄》)在錢先生的理論里包含了“六經皆史”的另一種表達︰“六經皆詩”。
經學是政治的,也是歷史的;是文學的,也是詩學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所傳授的“六經”,是文化的經典,也是文章的範本。“直言日言,修辭日文”,孔子為《周易》之《乾》《坤》兩卦作《文言》,《文言》是對天空與大地的哲學闡釋,更是春秋時代新體文言的文章典範,所以清代阮元(1764年-1849年)謂《文言》乃“千古文章之祖也”。錢基博先生(1887年-1957年)在《中國文學史》中認為︰“自孔子作《文言》,而後中國文章之規模具也。文言者,折中于文與言之間。在語言,則去其方言俚俗,而力求簡潔;而于文,則取其韻語偶儷,而不為典重。音韻鏗鏘以為節,語助吟嘆以抒情,流利散朗,蘄于辭達而已。後世議論敘述之文,胥仍其體。自文言而益藻密,則為齊梁之駢體。自文言而溢疏重,則為唐宋之文。此其大較也。”把整個中國文章的發源,全部追溯到《文言》一篇文字是片面的,但是以《文言》為代表的“新體文言”作品對中國文學史的深刻影響是應該肯定的。
從“六經皆文”“六經皆詩”的理論出發,孔子是中國文學的真正開創者,不僅僅體現在他整理《詩經》、注解《周易》、創立“春秋筆法”、提出“修辭立誠”“興觀群怨”等著名的藝術理論,即使從文學創作上他也起例發凡,引領天下。即便是哲學的論證,他也情緒飽滿,富有氣勢。以《乾》《坤》兩卦的《彖》傳為例︰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易傳》作者以“大哉”“至哉”起筆,充滿深情地頌揚天地的品德,是天空的贊美之詩,也是大地的贊美之詩。在這里,天地不是抽象的不動聲色的客觀物質,而是充滿生機與情感色彩的生命運動。正是因為作者飽含深情,語言才是華美的、充盈的、富有詩意的,天空被描繪成“雲行雨施,品物流形”“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是具有生命氣韻的;大地被描繪成“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是包含精神品格的,沒有對天空與大地的深情含蘊,是難得有這樣的文字禮贊天地的。即使以最嚴格的文學標準來衡量,這樣的文字都是抒情的、優美的、富有審美意蘊的。因此不必小心翼翼,我們可以旗幟鮮明地說,孔子不僅是哲學家、教育家,也是文學家、文學理論家。
……
我們已經習慣了把文學理解成詩詞曲賦小說散文等固定的藝術樣式,這與孔子時代的文學觀念形成了巨大的差別。清代學者章學誠(1738年- 1801年)提出了“六經皆史”的著名理論,而當人們熱衷于分析“六經皆史”的理論蘊含的時候,卻較少有人注意與“六經皆史”理論平行的另一個命題——“六經皆文”。清代頗負盛名的文學家袁枚(1716年—1797年)是“六經皆文”的有力倡導者。他在與師友論學的信函中,反復強調六經的本質是文學是文章,認為“六經者,亦聖人之文章耳”(《答惠定宇書》)、“六經者文章之祖,猶人家之有高曾也”(《答定宇二書》)。面對六經,袁枚關心的不是原道征聖的抽象意義闡發,而是強調了經學的文章屬性和審美意義,經學歸人了文學,也就歸人了他倡導的文學的性情與靈機,因為他的文學觀念是“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管堆垛。”(《隨園詩話‧卷五》)而在錢鐘書先生(1910年一1998年)看來,“六經皆史”已是老生常談,既然可以把經學解釋成歷史,為什麼不可以把歷史理解成文學,理解成詩歌?從歷史的角度,可以是“古詩即史”,那麼從文學本位上說,也可以是“古史即詩”,“由是觀之,古人有詩心而缺史德。與其日︰‘古詩即史’,毋寧日︰‘古史即詩’”。(《談藝錄》)在錢先生的理論里包含了“六經皆史”的另一種表達︰“六經皆詩”。
經學是政治的,也是歷史的;是文學的,也是詩學的。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所傳授的“六經”,是文化的經典,也是文章的範本。“直言日言,修辭日文”,孔子為《周易》之《乾》《坤》兩卦作《文言》,《文言》是對天空與大地的哲學闡釋,更是春秋時代新體文言的文章典範,所以清代阮元(1764年-1849年)謂《文言》乃“千古文章之祖也”。錢基博先生(1887年-1957年)在《中國文學史》中認為︰“自孔子作《文言》,而後中國文章之規模具也。文言者,折中于文與言之間。在語言,則去其方言俚俗,而力求簡潔;而于文,則取其韻語偶儷,而不為典重。音韻鏗鏘以為節,語助吟嘆以抒情,流利散朗,蘄于辭達而已。後世議論敘述之文,胥仍其體。自文言而益藻密,則為齊梁之駢體。自文言而溢疏重,則為唐宋之文。此其大較也。”把整個中國文章的發源,全部追溯到《文言》一篇文字是片面的,但是以《文言》為代表的“新體文言”作品對中國文學史的深刻影響是應該肯定的。
從“六經皆文”“六經皆詩”的理論出發,孔子是中國文學的真正開創者,不僅僅體現在他整理《詩經》、注解《周易》、創立“春秋筆法”、提出“修辭立誠”“興觀群怨”等著名的藝術理論,即使從文學創作上他也起例發凡,引領天下。即便是哲學的論證,他也情緒飽滿,富有氣勢。以《乾》《坤》兩卦的《彖》傳為例︰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易傳》作者以“大哉”“至哉”起筆,充滿深情地頌揚天地的品德,是天空的贊美之詩,也是大地的贊美之詩。在這里,天地不是抽象的不動聲色的客觀物質,而是充滿生機與情感色彩的生命運動。正是因為作者飽含深情,語言才是華美的、充盈的、富有詩意的,天空被描繪成“雲行雨施,品物流形”“首出庶物,萬國咸寧”,是具有生命氣韻的;大地被描繪成“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是包含精神品格的,沒有對天空與大地的深情含蘊,是難得有這樣的文字禮贊天地的。即使以最嚴格的文學標準來衡量,這樣的文字都是抒情的、優美的、富有審美意蘊的。因此不必小心翼翼,我們可以旗幟鮮明地說,孔子不僅是哲學家、教育家,也是文學家、文學理論家。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5折$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