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不僅僅是一個有形的物質空間,還是…一個無形的精神領域。賞園旨在體味超越花草、樹木、湖水及岩石的喜悅,即感受瞬間的永恆。
有些園林已不復存在,然而,即使它們已成廢墟,或已被人遺忘,它們依舊能在支離破碎的文字中獲得生命,在黑暗的年代創造空靈的境界。在本書中,我將通過從園林歷史中學到的東西來解釋已經成為歷史的園林。
鳴鶴園當初只是清朝眾多皇家園林中的一個,然而,這里充盈的歷史使它變成一種象征,昭示著一個永恆的難題︰在經歷創傷的歲月里人們該如何對待藝術?……園林的毀滅敵不過人們的想象,從久遠的過去傳來的聲音仍然在談論我們今天的窘境。
舒衡哲(Vera Schwarcz)生于羅馬尼亞,猶太人,現任美國衛斯廉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1979-1980年曾作為首批美國留學生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著有《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1990)、《張申府訪談錄》(1992)、《在斷裂的時間之河架橋︰論中國人和猶太人的文化記憶》(Bridge Across Broken Time︰Chinese and Jewish
Cultural Memory,1998)、《漫漫回家路︰一部中國日志》(Long Road Home︰A China Journal,1984),以及詩集《一勺光》(A Scoop of Light,200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