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禮器(全二冊)

玉禮器(全二冊)
定價:948
NT $ 825
  • 作者:周南泉
  • 出版社:藍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09401739
  • ISBN13:9787509401736
  • 裝訂:平裝 / 463頁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玉器中,禮器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按照古人萬物有靈的觀念,認為玉是山川賦予的精華,上天恩賜的寶物,具有溝通天地神鬼的靈性,新石器時代就制作了大量的玉禮器,包括玉璧、玉琮等。步入文明社會後,尤其是夏、商、周時期,制作了無數玉圭、玉璜、玉璋、玉瑁等禮器,只不過被遮掩在青銅器的光輝下罷了。

玉禮器的歷史久遠,但隨著年代的推移,許多器形和形制已被人們遺忘了。
 

目錄

凡例
《中國古代玉器斷代與辨偽》系列叢書卷目
作者簡介
中國新石器時代與歷史年表

中國古玉概論
引言
第一章 玉璧(含玉換、玉瑗)
第一節 玉璧的定義與探源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玉璧
第三節 夏商時期玉璧
第四節 西周和三星堆文化玉璧
第五節 春秋玉璧
第六節 鼎盛期的戰國玉璧
第七節 秦漢魏晉南北朝玉璧
第八節 衰落與仿古期的唐至清代玉璧
第九節 玉璧的用途及相關問題
第十節 有關玉璧的幾點新認識
第二章 玉琮
第一節 玉琮的定義
第二節 玉琮的淵源與歷史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諸文化出土和傳世玉琮
第四節 夏商時期玉琮
第五節 西周玉琮
第六節 春秋戰國玉琮
第七節 漢至清代玉琮
第八節 玉琮用途研討
第三章 玉圭
第一節 圭的定義與正誤
第二節 玉圭的種類名稱
第三節 玉圭的用途考釋
第四節 玉圭的研討
第四章 玉璋
第一節 古文獻記載的玉璋之形與用途
第二節 玉璋的定義和種類考釋
第三節 錯定為“璋”的玉器
第四節 不同名稱玉璋的用途初探
第五章 玉璜(含玉珩)
第一節 玉璜定義的考釋
第二節 新石器時代諸文化玉璜
第三節 夏商時期玉璜
第四節 西周玉璜
第五節 春秋玉璜
第六節 戰國和漢代玉璜
第七節 魏晉南北朝至清代玉璜
第八節 玉璜的用途
 

現代科學的考古發掘資料證實,中國玉器至少已有近萬年的歷史,經久不衰,連綿不斷,一直延續至今。在這漫長的玉器發展史中,遺留下來的玉器數量當以百萬計,且絕大部分仍留存無損。它們之中,有的至今仍埋在地下而未發掘出來;有的已逐年出土;有的因是早年發掘而不知其出土時間和地點;有的從未埋入土中,是流傳有緒的傳世品。這批古玉器,在歷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道德、宗教信仰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特殊作用甚至是其他古代藝術品無法取代的。因此,古玉器的重要性已逐漸為世人關注,是今人研究和了解中國歷史的寶貴財富。值得慶賀的是︰在近幾十年間,國內外均有眾多的古玉愛好者、鑒賞家、研究家和私人收藏者著手對古玉器進行探索,有的已發表了水平很高的論著,可以說,科學探索古玉器的大門已經被打開。眼前的問題是,步入古玉器探索的大門後,如何對古玉器的全貌作更加全面系統的研究。

要做到這一步,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方法和途徑。筆者認為,當今探索古玉器最突出的問題是古玉器的斷代與辨偽。因為即使是那些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古玉器,也仍然要重新斷代。原因是很多古玉器,並不是完全與墓葬年代相同,有一些古玉器的制作年代可能比墓葬年代早了許多;更何況那些非科學發掘品和傳世品了。此外,更為嚴重的問題是仿古玉器和偽造古玉器的泛濫,自宋代開始,仿古玉器、贗品玉器便在官方和民間盛行,有的已到了魚目混珠、以假亂真的地步,為古玉器的研究增添了斷代和辨偽的大難題。為此,就今天的古玉器研究而言,斷代和辨偽已擺在第一位,沒有這步工作,對古玉器所作的研究都可能是無效而沒有意義的。

本人年輕時喜愛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尤對古玉著迷,故上大學時選修中國歷史學。畢業後又有幸分配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古玉研究土作。初期是指定跟隨我院古玉器鑒定家喬有聲先生學習。喬先生年近古稀,民間國在北京琉璃廠一家古玩店為店主把關雇用,功底很深,經其過對古玉器斷代辨偽的經驗,也隨著喬先生的逝世多而消失,逑對本人、對後人 是一個極大的損失。與喬先生同草的古玉器鑒定家,目前國內均在世無幾,他們或因年歲高,或因文化水平問題,其鑒足知識也只是在腦子里藏著,至今不能以文宰記錄的方式傳之後人,甚為可惜。

在同輩與晚輩中也有一些頗具名聲的古玉器理論家,更有一些“自學成才”和自封的“古玉鑒定家”,他們談起理論、談起考古,頭頭是道,但一接觸古玉斷代和辨偽,則僅知局部而不知仝部,或知其然,而不知共所以然,或一知半解;更有一些以訛傳訛的知識,大有誤人子弟之慮。上述衰現,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實踐少,看古玉器少,沒有對古玉器作過全面�統的專門研究,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本人一向留心有關古玉器探縈者的論著,深感至今尚無一部仝面系統的古玉斷代和辨偽著述,而本人亦巳過古稀之年,在眾多學生和朋友的相促之下,深深認識到仝面�統、科學負責地把自己的鑒定與辨偽知識,以丈圖形式留傳後世是很有必娶的。因此,便開始從亨古玉器鑒定與辨偽方面的寫作,希望能留下一些有關古玉器斷代和辨偽的方法,使中國古玉器的研究能有更大的突破和提高。

古玉器的斷代與辨偽,是否真的有科學理論和訣竅,有些人是不太相信,或者是半信半疑的;即使有人相信,也認為不過是“經驗之談”。據本人多年未的觀察,有人之所以不相信,大體上是被一些所謂的“鑒定家”欺騙過。所謂“經驗之談”的評論,共實倒也貼切,因為很多古玉器鑒定名家就是“自學成才”的,即在長期的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對于一位名副共實的古玉器鑒定家來說,“經驗”的確是必不可少的。但拭體會最深的是要有科學知識的不斷累積,也就是說,現代古玉器鑒定與辨偽已是一門嚴肅的學科,它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地質學、材料學,以及有關的古代臭術史、工藝美術史、宗教信仰史、思想史、逭德史寄。如果沒有這些科學知識作為後盾,或者作為先導,共對古玉器所作出的斷代與辨偽,必然會漏洞百出。本叢書對古玉器諸問題的解釋和所作的結論,正是借助上述諸學科知識才產生的,是本人長期實踐與經驗之精華,希望它能給熱愛玉器的人們提供有益的借鑒。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