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通過以上四章的內容對漢畫像石中鐫刻的射藝、武術、體操、蹴鞠等四個體育方面內容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進行這些研究的原因是漢代文獻對上述的研究內容記述不詳,據此,本研究目的是對現存的漢畫像石中的四個體育方面內容進行考察和研究,基本解明了這些漢代體育內容的基本情況。在此,對解明的這些體育活動的基本情況做一簡略的總結,進一步闡述通過本研究對迄今為止的漢代體育研究狀況的突破作用及所引發的今後研究課題做一匯總,以圖起拋磚引玉、推進更多相關研究出現的作用。
前言部分介紹了漢畫像石產生的社會原因及研究歷史。漢代在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的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它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時代之一。由于漢畫像石的史料的可信度高,本部分闡述了通過漢畫像石史料研究漢代體育的重要意義。特別是本部分提出了把漢畫像石中的有關體育史料分為四類體育活動進行研究的新觀點,並對其數量、分布的狀況、具體內容、開展形式和規模進行發掘、分析、探明,然後予以公開,為今後的研究提供新的開端。
目錄
序言
一 漢畫像石的產生及其體育內容研究現狀
1.漢畫像石的產生
2.漢畫像石中體育內容的研究現狀
二 研究目的和構成
1.本研究的觀點及目的
2.本書的構成
三 本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漢畫像石中的射箭技藝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1.有關射藝練習的文獻記述
2.有關射藝的著書
3.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有關射藝畫像石的數量、分布和年代
第四節 射藝圖的分類及所在
1.射藝圖的分類及其分布
2.射藝圖的所在
第五節 弓、弩的制作材料及造型
1.弓的形態
2.弩的形態
第六節 射的方式和動作
1.弓射
2.弩射
3.弋射
第七節 弓和弩的攜帶法及收藏法
1.弓和矢的攜帶方法
2.弩的攜帶方法
3.弓和弩的收藏法
第八節 結論
第二章 漢畫像石中的武術活動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1.有關武術演藝的記述
2.軍隊中的武術訓練
3.關于比武的記述
4.關于武術的著書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有關武術漢畫像石的選定標準與其數量及制作年代
第五節 武術圖的分類及其分布
1.武術圖的分類
……
第三章 漢畫像石中的體操活動
第四章 漢畫像石中的蹴鞠活動
結語
一 漢畫像石的產生及其體育內容研究現狀
1.漢畫像石的產生
2.漢畫像石中體育內容的研究現狀
二 研究目的和構成
1.本研究的觀點及目的
2.本書的構成
三 本研究的意義
第一章 漢畫像石中的射箭技藝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1.有關射藝練習的文獻記述
2.有關射藝的著書
3.研究意義
第二節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有關射藝畫像石的數量、分布和年代
第四節 射藝圖的分類及所在
1.射藝圖的分類及其分布
2.射藝圖的所在
第五節 弓、弩的制作材料及造型
1.弓的形態
2.弩的形態
第六節 射的方式和動作
1.弓射
2.弩射
3.弋射
第七節 弓和弩的攜帶法及收藏法
1.弓和矢的攜帶方法
2.弩的攜帶方法
3.弓和弩的收藏法
第八節 結論
第二章 漢畫像石中的武術活動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1.有關武術演藝的記述
2.軍隊中的武術訓練
3.關于比武的記述
4.關于武術的著書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有關武術漢畫像石的選定標準與其數量及制作年代
第五節 武術圖的分類及其分布
1.武術圖的分類
……
第三章 漢畫像石中的體操活動
第四章 漢畫像石中的蹴鞠活動
結語
序
一 漢畫像石的產生及其體育內容研究現狀
1.漢畫像石的產生
漢畫像石是漢代民間藝術家們在石上經過精心繪畫並采用多種不同的雕刻技法創造出的具有高度藝術水平的石刻作品。它盛行于西漢和東漢(以下簡稱“漢代”或“兩漢”)。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輝煌的封建王朝,漢畫像石中的內容是這一時代人們生活的具體刻畫。漢畫像石是當時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進步等條件下的產物。
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爭霸的局面,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雖然其存在僅15年,但是它為後來的漢朝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西漢初年,因戰爭對經濟的破壞,“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為恢復由于連年戰爭而受到嚴重破壞的社會生產,統治者在經濟上推出了修養生息的政策,如劉邦出台了“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到了漢武帝時期,社會經濟有了很大變化。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家出現了“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景象。漢代的冶鐵業、水利業、農業及商業的發展,奠定了畫像石墓興起和流行的物質基礎,同時也解決了采石、雕刻的工具問題。特別是鑄鐵脫碳鋼、炒鋼和球墨可緞鑄鐵的出現,為畫像石刻雕琢工藝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
為穩定社會秩序,漢代在初期的政治方面崇尚“黃老學說”,提倡無為而治;武帝時提出獨尊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道德規範影響下,統治者推行“察舉制度”。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度”即“導民以孝,則天下治”的“舉孝廉”制度,該制度是一種選拔官員制度,導致了厚葬的風習加劇。當時的人們有人死以後在陰間會繼續生活的宗教思想,在喪葬方面力求達到人死如生。于是人們變賣田地和家產,為父母築墓、立碑,把死者生時的活動刻于墓石,期望死者在陰間和陽世中一樣享受到榮華富貴。到了東漢,這種“舉孝廉”的官吏選拔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為得孝廉名聲,人們多厚葬父母。因此,厚葬的風俗愈演愈烈。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有個叫崔定的,其父死後,他變賣家田,為父親建墳墓、立墓碑;父親下葬後他因竭盡家財而窮困潦倒,只能靠沽酒賣粥來維持生計。
除了經濟基礎和政治條件之外,畫像石的產生和流行還需要繪畫藝術的基礎。兩漢時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繁榮。漢代的繪畫藝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漢書》中記有許多知名的畫師和畫工,如畫師趙歧、蔡邕、劉白、楊魯、劉褒、張衡等;畫工譚、豐、恭、文、長、定、廣等c東漢明帝時,宮廷還專門成立了畫室。在《漢書》中記有很多關于皇宮中的繪畫情況。如《風俗通義》載︰文帝時,未央宮前殿有“雕文五彩畫”;武帝時,在甘泉宮做台室,畫天、地、泰一諸鬼神;宣帝時,在麒麟閣牆壁上圖畫功臣像。東漢明帝時,在南宮雲台四壁上畫中興28位將領圖。靈帝時,于鴻都門學圖畫孔子及72弟子像。郡縣豪富也多利用壁畫圖繪地方官吏事跡。一般的世家府舍牆壁上繪有山神海靈,奇禽珍獸之類。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漢代畫工留下的珍貴資料,它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體思想”,為表達這一主體思想的具體內容有︰日月星辰、升龍、蛇身神人、交龍穿壁、出行、宴饗、祭祀、起居、樂舞、禮賓、龍蛇、怪獸、大魚等圖像。這些圖像均是漢畫像石中常見的題材。對于漢畫像石中的有關社會生活部分,信立祥在其《漢畫像石綜合研究》中指出︰“其刻石使用寫實的繪畫藝術手法來表現。”漢代的畫像石是其時代墓葬的墓室、石棺、石祠堂、石闕的裝飾畫,盛行于西漢晚期(公元前30年)到東漢末期(公元220年)的250年間;因其全面反映了漢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民俗等內容,故有漢代大百科全書之稱﹀因此,漢畫像石是研究漢代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到現在為止,發現的畫像石共有l萬塊以上。反映作為重要社會內容的武術的畫像石多存于其中。
……
1.漢畫像石的產生
漢畫像石是漢代民間藝術家們在石上經過精心繪畫並采用多種不同的雕刻技法創造出的具有高度藝術水平的石刻作品。它盛行于西漢和東漢(以下簡稱“漢代”或“兩漢”)。兩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輝煌的封建王朝,漢畫像石中的內容是這一時代人們生活的具體刻畫。漢畫像石是當時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進步等條件下的產物。
秦始皇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長期爭霸的局面,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雖然其存在僅15年,但是它為後來的漢朝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西漢初年,因戰爭對經濟的破壞,“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為恢復由于連年戰爭而受到嚴重破壞的社會生產,統治者在經濟上推出了修養生息的政策,如劉邦出台了“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到了漢武帝時期,社會經濟有了很大變化。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家出現了“都鄙廩庾盡滿,而府庫余財。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的景象。漢代的冶鐵業、水利業、農業及商業的發展,奠定了畫像石墓興起和流行的物質基礎,同時也解決了采石、雕刻的工具問題。特別是鑄鐵脫碳鋼、炒鋼和球墨可緞鑄鐵的出現,為畫像石刻雕琢工藝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優越條件。
為穩定社會秩序,漢代在初期的政治方面崇尚“黃老學說”,提倡無為而治;武帝時提出獨尊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和“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道德規範影響下,統治者推行“察舉制度”。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度”即“導民以孝,則天下治”的“舉孝廉”制度,該制度是一種選拔官員制度,導致了厚葬的風習加劇。當時的人們有人死以後在陰間會繼續生活的宗教思想,在喪葬方面力求達到人死如生。于是人們變賣田地和家產,為父母築墓、立碑,把死者生時的活動刻于墓石,期望死者在陰間和陽世中一樣享受到榮華富貴。到了東漢,這種“舉孝廉”的官吏選拔制度得到進一步鞏固。為得孝廉名聲,人們多厚葬父母。因此,厚葬的風俗愈演愈烈。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有個叫崔定的,其父死後,他變賣家田,為父親建墳墓、立墓碑;父親下葬後他因竭盡家財而窮困潦倒,只能靠沽酒賣粥來維持生計。
除了經濟基礎和政治條件之外,畫像石的產生和流行還需要繪畫藝術的基礎。兩漢時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繁榮。漢代的繪畫藝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漢書》中記有許多知名的畫師和畫工,如畫師趙歧、蔡邕、劉白、楊魯、劉褒、張衡等;畫工譚、豐、恭、文、長、定、廣等c東漢明帝時,宮廷還專門成立了畫室。在《漢書》中記有很多關于皇宮中的繪畫情況。如《風俗通義》載︰文帝時,未央宮前殿有“雕文五彩畫”;武帝時,在甘泉宮做台室,畫天、地、泰一諸鬼神;宣帝時,在麒麟閣牆壁上圖畫功臣像。東漢明帝時,在南宮雲台四壁上畫中興28位將領圖。靈帝時,于鴻都門學圖畫孔子及72弟子像。郡縣豪富也多利用壁畫圖繪地方官吏事跡。一般的世家府舍牆壁上繪有山神海靈,奇禽珍獸之類。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是漢代畫工留下的珍貴資料,它反映了“引魂升天的主體思想”,為表達這一主體思想的具體內容有︰日月星辰、升龍、蛇身神人、交龍穿壁、出行、宴饗、祭祀、起居、樂舞、禮賓、龍蛇、怪獸、大魚等圖像。這些圖像均是漢畫像石中常見的題材。對于漢畫像石中的有關社會生活部分,信立祥在其《漢畫像石綜合研究》中指出︰“其刻石使用寫實的繪畫藝術手法來表現。”漢代的畫像石是其時代墓葬的墓室、石棺、石祠堂、石闕的裝飾畫,盛行于西漢晚期(公元前30年)到東漢末期(公元220年)的250年間;因其全面反映了漢代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民俗等內容,故有漢代大百科全書之稱﹀因此,漢畫像石是研究漢代歷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到現在為止,發現的畫像石共有l萬塊以上。反映作為重要社會內容的武術的畫像石多存于其中。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