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李白“煙花三月下揚州”之句,在中國簡直家喻戶曉。“自古揚州出美女”一說似乎也有諸多信眾。何謂“揚州美女”?近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筆下的揚州女性到底是怎樣的形象表達?傳達了揚州女性怎樣的生活境遇和精神風貌?揚州女性形象負載著怎樣的風光與屈辱、美麗與哀愁?
本書將以幾十位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為闡釋樣本,揭示和評析揚州女性形象變遷的文化歷史動因以及作家創作心理。
目錄
緒論 揚州地域文化與揚州女性形象特征
第一章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揚州女性形象
第一節 色彩紛呈︰古代文學中揚州女性形象概覽
第二節 顯揚異能︰《兩交婚》中的揚州才女
第三節 蕙質殊途︰《美人書》中的揚州奇女
第二章 李涵秋《廣陵潮》中的晚清揚州女性群體
第一節 “潮”漲不斷︰李涵秋生平及創作概述
第二節 黑暗閘門內的溫情與冷漠︰《廣陵潮》中老一輩傳統女性形象
第三節 謹守規矩美賢婦︰《廣陵潮》中新一代傳統女性形象
第四節 崢嶸綻露敢作為︰《廣陵潮》中的開明進步女性
第五節 輕薄桃花逐水流︰《廣陵潮》中的“新式文明女子”
第六節 刻露盡相世事洞明︰《廣陵潮》亦“世情書”
第三章 朱自清、葉靈鳳、林語堂、潘柳黛等作家筆下的揚州女性形象比較
第一節 閑坐悲君亦自悲︰朱自清筆下的揚州女性
第二節 未完的懺悔錄︰風月浮華中的迷途羔羊
第三節 虛構與現實︰亂世中的街頭流鶯
第四節 十里洋場中的困獸之斗︰潘柳黛筆下的揚州男女
第五節 百般紅紫斗芳菲︰郁達夫、林語堂、吳組緗、豐子愷等筆下的揚州女性
第六節 別有滋味在心頭︰有關揚州女性的匆匆一瞥
第四章 洪為法《揚州續夢》中揚州女性的生存圖景
第一節 歷代文人揚州夢︰“揚州夢”跡尋訪
第二節 物是人非事事休︰揚州眾生相刻繪
第三節 弦弦掩抑聲聲思︰彈琴老嫗的悲涼晚景
第四節 壓抑和開禁︰從王老太到游湖女客
第五節 高懷俗抱又一夢︰欲說還休話船娘
第六節 此情只能成追憶︰揚州船娘的歷史演變
第五章 易君左《閑話揚州》中的揚州女性形象審美
第一節 閑話揚州引起揚州閑話︰《閑話揚州》風波始末
第二節 繁華盡逝痼疾存︰在吃喝玩樂中消磨時光
第三節 縱慕繁華不易得︰對揚州女性的整體審視
第四節 “門坎內外”的奇聞︰揚州女佣的生存境遇
第五節 哀憐與丑化雜陳︰對揚州妓女的矛盾心態
第六節 亦長亦短說船娘︰易君左眼中的揚州船娘
第七節 比照中觸摸真實︰現實中的揚州女性舉隅
第六章 在繪畫中安妥靈魂——一代才女潘玉良
第一節 坎坷和機遇︰自我奮斗改變不幸人生
第二節 出淤泥而不染︰對個人尊嚴的執著捍衛
第三節 知恩圖報助弱小︰個人尊嚴的另樣表現
第四節 疾惡如仇打抱不平︰潘玉良的俠骨柔腸
第五節 拳拳愛國之情︰以傳播中國藝術為己任
第六節 絕地奮起與自我沉淪︰潘玉良事跡的當代意義
第七章 汪曾祺小說中風貌各異的揚州里下河女性
第一節 滔滔汩汩家鄉情︰汪曾祺筆下的高郵故里
第二節 憂憤難言意難平︰揚州知識女性的形象代表
第三節 形色各異的女性展台︰揚州里下河婦女眾生相
第四節 污濁何以成聖潔︰對大淖婦女群體的再評價
第八章 王安憶筆下走入大都市的揚州女性
第一節 駁雜底色中的簡單追求︰老一輩的揚州“高媽”形象
第二節 樸拙外表下的復雜心思︰新一代的揚州“小蓮子”形象
第三節 蘇州河上的生命歡歌︰垃圾船運工們的充實人生
第四節 深情注視與冷冷一瞥︰王安憶的兩種立場
第九章 蘇北平原女性群體的美麗與悲愴
第一節 在權力角逐中異化︰“玉米”三姐妹的人生悲劇
第二節 在真誠的自我努力中無聲地毀滅︰女知青的痛苦掙扎和絕望呼喊
第三節 愚昧混沌中的可憐與可悲︰蘇北平原的生存環境
第四節 從丑陋中盡力發掘光彩︰畢飛宇曖昧不明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章 中國古代小說中的揚州女性形象
第一節 色彩紛呈︰古代文學中揚州女性形象概覽
第二節 顯揚異能︰《兩交婚》中的揚州才女
第三節 蕙質殊途︰《美人書》中的揚州奇女
第二章 李涵秋《廣陵潮》中的晚清揚州女性群體
第一節 “潮”漲不斷︰李涵秋生平及創作概述
第二節 黑暗閘門內的溫情與冷漠︰《廣陵潮》中老一輩傳統女性形象
第三節 謹守規矩美賢婦︰《廣陵潮》中新一代傳統女性形象
第四節 崢嶸綻露敢作為︰《廣陵潮》中的開明進步女性
第五節 輕薄桃花逐水流︰《廣陵潮》中的“新式文明女子”
第六節 刻露盡相世事洞明︰《廣陵潮》亦“世情書”
第三章 朱自清、葉靈鳳、林語堂、潘柳黛等作家筆下的揚州女性形象比較
第一節 閑坐悲君亦自悲︰朱自清筆下的揚州女性
第二節 未完的懺悔錄︰風月浮華中的迷途羔羊
第三節 虛構與現實︰亂世中的街頭流鶯
第四節 十里洋場中的困獸之斗︰潘柳黛筆下的揚州男女
第五節 百般紅紫斗芳菲︰郁達夫、林語堂、吳組緗、豐子愷等筆下的揚州女性
第六節 別有滋味在心頭︰有關揚州女性的匆匆一瞥
第四章 洪為法《揚州續夢》中揚州女性的生存圖景
第一節 歷代文人揚州夢︰“揚州夢”跡尋訪
第二節 物是人非事事休︰揚州眾生相刻繪
第三節 弦弦掩抑聲聲思︰彈琴老嫗的悲涼晚景
第四節 壓抑和開禁︰從王老太到游湖女客
第五節 高懷俗抱又一夢︰欲說還休話船娘
第六節 此情只能成追憶︰揚州船娘的歷史演變
第五章 易君左《閑話揚州》中的揚州女性形象審美
第一節 閑話揚州引起揚州閑話︰《閑話揚州》風波始末
第二節 繁華盡逝痼疾存︰在吃喝玩樂中消磨時光
第三節 縱慕繁華不易得︰對揚州女性的整體審視
第四節 “門坎內外”的奇聞︰揚州女佣的生存境遇
第五節 哀憐與丑化雜陳︰對揚州妓女的矛盾心態
第六節 亦長亦短說船娘︰易君左眼中的揚州船娘
第七節 比照中觸摸真實︰現實中的揚州女性舉隅
第六章 在繪畫中安妥靈魂——一代才女潘玉良
第一節 坎坷和機遇︰自我奮斗改變不幸人生
第二節 出淤泥而不染︰對個人尊嚴的執著捍衛
第三節 知恩圖報助弱小︰個人尊嚴的另樣表現
第四節 疾惡如仇打抱不平︰潘玉良的俠骨柔腸
第五節 拳拳愛國之情︰以傳播中國藝術為己任
第六節 絕地奮起與自我沉淪︰潘玉良事跡的當代意義
第七章 汪曾祺小說中風貌各異的揚州里下河女性
第一節 滔滔汩汩家鄉情︰汪曾祺筆下的高郵故里
第二節 憂憤難言意難平︰揚州知識女性的形象代表
第三節 形色各異的女性展台︰揚州里下河婦女眾生相
第四節 污濁何以成聖潔︰對大淖婦女群體的再評價
第八章 王安憶筆下走入大都市的揚州女性
第一節 駁雜底色中的簡單追求︰老一輩的揚州“高媽”形象
第二節 樸拙外表下的復雜心思︰新一代的揚州“小蓮子”形象
第三節 蘇州河上的生命歡歌︰垃圾船運工們的充實人生
第四節 深情注視與冷冷一瞥︰王安憶的兩種立場
第九章 蘇北平原女性群體的美麗與悲愴
第一節 在權力角逐中異化︰“玉米”三姐妹的人生悲劇
第二節 在真誠的自我努力中無聲地毀滅︰女知青的痛苦掙扎和絕望呼喊
第三節 愚昧混沌中的可憐與可悲︰蘇北平原的生存環境
第四節 從丑陋中盡力發掘光彩︰畢飛宇曖昧不明的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在歷史上,揚州、泰州地區曾是蜚聲遐邇的東南重鎮,具有襟帶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優勢,利盡四海、民生所系的經濟地位,磅礡郁積、精光勃發的文化積澱。以揚州、泰州為中心的蘇中、江淮地區,也是全國的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津。山川形勝,人文氤氳,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在商業文化、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倫理文化、宗教文化、法制文化、學術文化、審美文化、語言文化、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輝煌的建樹,對于當地及周邊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力賡續至今而經久不衰。
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江蘇省肩負著“兩個率先”的神聖使命。在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和江澤民同志先後到江蘇代表團作了重要講話,要求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全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兩個率先”,這是黨中央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戰略部署的高度對江蘇作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根據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想對江蘇提出的殷切希望。而揚州、泰州地區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在江蘇全省實現“兩個率先”的整體目標中起著紐帶和傳導的關鍵作用。
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終究需要上升到文化的層面,同時也必須得到文化的凝聚和引領,才能進入良性循環;需要在開發物質資源、經濟資源之外開發本地區的文化資源,借助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和吸引力來獲得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和潛力。經濟強省最終必須建成文化強省,經濟發達地區最終勢必成為文化發達地區。在這一點上,正如江澤民同志題詞︰“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揚州、泰州地區的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發揚光大,無疑是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提升本地區文化品位必不可少的前提和背景,這種促進和提升的作用和意義甚至超出了本區域的範圍而具有更為廣闊的輻射空間,從而成為江蘇省實現“兩個率先”這一宏偉目標的重要方面。
揚州大學作為揚州、泰州地區惟一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借全國高校體制改革之東風,逐步形成了學科門類齊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顯著特點,深感有責任也有義務集中人文社科多學科的精干力量,發揮融通互補、協同作戰的優勢,對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揚、泰文化進行綜合研究,挖掘、整理其豐厚資源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闡揚其獨特蘊涵並尋找與當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文億變革相結合的生長點,對于地方乃至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江蘇省人民政府在“九五”對揚州大學進行重點投資建設的基礎上,于“十五”期間繼續予以重點資助;主要培植能夠充分體現學科交融、具有明顯生長性且預期產生良好經濟、社會效益的五大重春學科,其中從人文社科諸學科中凝練而成的就是醞釀已久的《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這一重點學科的凝成體現了將揚、泰地區優秀的古代文化與燦爛的現代文明有機交融,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發揚光大的理念,也符合揚州大學人文社科諸學科以往的專業背景、研究基礎和今後的學術追求、學科發展。該重點學科包括了揚州、泰州地區審美文化研究,揚州學派研究,揚、泰及蘇中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研究,揚、泰社會文化形態研究等4個研究方向。
《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建設的一個標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一套《揚泰文庫》,其中包括4個系列80種學術專著,共計2000萬字。這是一項規模宏大、影響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文化工程,它匯集了眾多學者的智慧和學識,體現了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可以期待,這套文庫的出皈,將對當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個文明”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積極有力的推動作用。
在《揚泰文庫》出版之際,我們要向始終支持和關心《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建設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要向負責審定書稿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各位專家學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籌劃編輯出版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祉的領導和編輯表示誠摯的謝意!他們所給予的指導和幫助,付出的智慮和辛勞,是這套文庫得以問世不可或缺的前提和保證。
《揚泰文庫》編輯委員會
2005年4月18日
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江蘇省肩負著“兩個率先”的神聖使命。在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和江澤民同志先後到江蘇代表團作了重要講話,要求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全國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兩個率先”,這是黨中央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戰略部署的高度對江蘇作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根據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想對江蘇提出的殷切希望。而揚州、泰州地區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在江蘇全省實現“兩個率先”的整體目標中起著紐帶和傳導的關鍵作用。
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終究需要上升到文化的層面,同時也必須得到文化的凝聚和引領,才能進入良性循環;需要在開發物質資源、經濟資源之外開發本地區的文化資源,借助文化的巨大凝聚力和吸引力來獲得經濟社會發展的後勁和潛力。經濟強省最終必須建成文化強省,經濟發達地區最終勢必成為文化發達地區。在這一點上,正如江澤民同志題詞︰“把揚州建設成為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名城”,揚州、泰州地區的優秀文化傳統得以發揚光大,無疑是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提升本地區文化品位必不可少的前提和背景,這種促進和提升的作用和意義甚至超出了本區域的範圍而具有更為廣闊的輻射空間,從而成為江蘇省實現“兩個率先”這一宏偉目標的重要方面。
揚州大學作為揚州、泰州地區惟一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借全國高校體制改革之東風,逐步形成了學科門類齊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顯著特點,深感有責任也有義務集中人文社科多學科的精干力量,發揮融通互補、協同作戰的優勢,對底蘊深厚、內涵豐富的揚、泰文化進行綜合研究,挖掘、整理其豐厚資源並賦予新的時代精神,闡揚其獨特蘊涵並尋找與當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文億變革相結合的生長點,對于地方乃至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江蘇省人民政府在“九五”對揚州大學進行重點投資建設的基礎上,于“十五”期間繼續予以重點資助;主要培植能夠充分體現學科交融、具有明顯生長性且預期產生良好經濟、社會效益的五大重春學科,其中從人文社科諸學科中凝練而成的就是醞釀已久的《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這一重點學科的凝成體現了將揚、泰地區優秀的古代文化與燦爛的現代文明有機交融,相得益彰,交相輝映,發揚光大的理念,也符合揚州大學人文社科諸學科以往的專業背景、研究基礎和今後的學術追求、學科發展。該重點學科包括了揚州、泰州地區審美文化研究,揚州學派研究,揚、泰及蘇中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的協調發展研究,揚、泰社會文化形態研究等4個研究方向。
《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建設的一個標志性成果就是形成一套《揚泰文庫》,其中包括4個系列80種學術專著,共計2000萬字。這是一項規模宏大、影響深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文化工程,它匯集了眾多學者的智慧和學識,體現了社會各方面的關心和支持。可以期待,這套文庫的出皈,將對當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個文明”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起到積極有力的推動作用。
在《揚泰文庫》出版之際,我們要向始終支持和關心《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重點學科建設的各位領導和專家表示衷心的感謝,要向負責審定書稿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各位專家學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籌劃編輯出版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祉的領導和編輯表示誠摯的謝意!他們所給予的指導和幫助,付出的智慮和辛勞,是這套文庫得以問世不可或缺的前提和保證。
《揚泰文庫》編輯委員會
2005年4月18日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