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闡述李大釗在1918年進入北京大學以前的人生歷程。其中,重點闡述他在清末立憲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反袁護國、反段護法等重大歷史事件中的表現與重要作用;深入剖析他與當時的主要政治集團、主要社會思潮及其主要代表人物之間的復雜關系;突出論述他的新愛國主義主線與探尋“救國政理”的主要思想成果,如民彝思想,青春思想,民主法治思想,調和思想等。從而,使本著具有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與思想文化分量,不僅是一部李大釗個人的傳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部獨特的中國近代思想史與政治史。
目錄
引言——量才常以玉為衡
第一章 出生的家庭與社會環境
一 出生的家庭
二 社會環境
第二章 從科舉道路到進入新學堂
一 科舉考試的準備
二 科舉制的末班考生
三 進入永平府中學堂
第三章 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招生與入學後的思想矛盾
一 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的創辦與招生
二 入學後的理想追求與清廷教育方針的矛盾
三 精神危機與思想家型人物的特征
第四章 立憲大課堂與現代政治運動的洗禮
一 立憲思潮與清廷預備立憲的影響
二 立憲派的政治追求與清廷假立憲的矛盾
三 速開國會請願與現代政治運動的洗禮
四 第四次國會請願的特殊意義
第五章 “反滿”革命思想
一 《歲晚寄友》——“反滿”思想的實證
二 “反滿”革命思想的產生
三 “雞知天明”的覺醒
第六章 辛亥革命與樹立堅定的民主觀
一 革命潮流的激蕩
二 灤州起義與悼念白雅雨
三 樹立堅定的民主共和觀
第七章 勝利後的“隱憂”與擁護孫、袁
一 慶幸勝利
二 “統一政府成立”後的“隱憂”
三 擁護孫、袁,批駁中島端
第八章 第一屆國會與《言治》創刊
一 “緩進派”擁袁與第一屆國會
二 北洋法政學會與《言治》創刊
三 《言治》月刊擁袁的主要表現
第九章 政黨潮中的超政黨觀察與探討
一 面對政理難題︰政黨潮
二 “國賴以昌”政黨的先決條件
三 對中國政黨的初步審視與考察
四 理想的政黨觀與現實政黨狀況之間的矛盾
第十章 民初政爭與擁袁
一 對于建都地點問題之爭
二 對于“張方案”及《臨時約法》問題之爭
三 對于“宋案”與“二次革命”問題之爭
四 對于“軍民分治”與裁都督問題之爭
五 “南天動亂”——《憶天問軍中》
第十一章 擁袁的背景、原因
一 袁世凱的乘時
二 革命黨的兩難
三 特殊的歷史條件與社會心理
四 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的袁氏淵源
第十二章 畢業與抉擇
第十三章 東京留學
第十四章 走近《甲寅》.結友章士釗
第十五章 反袁思想與捍衛民主法治
第十六章 反袁思想與道德批判
第十七章 反袁思想與首倡群眾對抗力
第十八章 箴陳奮起,揭舉新愛國主義
第十九章 反對侵華“二十一條”與促袁抗日
第二十章 反袁與駁“國情”論
第二十一章 逆賊稽征討,鵬鳥始張翼
第二十二章 民彝思想(上)——人的學說與對袁世凱的批判
第二十三章 民彝思想(下)——人的學說與創建現代國家的政治理論基礎
第二十四章 創造青春中華的理想(上)——《晨鐘報》時期
第二十五章 創造青春中華的理想(下)——《憲法公言》時期
第二十六章 打破矛盾生活的探索——《甲寅》日刊時期
第二十七章 支持孫中山的護法斗爭(上)——批判梁啟超的偽調和主義
第二十八章 支持孫中山的護法斗爭(下)——批判段祺瑞、梁啟超的偽國家主義
第二十九章 《此日》——與時俱進賦征程
後記
第一章 出生的家庭與社會環境
一 出生的家庭
二 社會環境
第二章 從科舉道路到進入新學堂
一 科舉考試的準備
二 科舉制的末班考生
三 進入永平府中學堂
第三章 北洋法政專門學校招生與入學後的思想矛盾
一 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的創辦與招生
二 入學後的理想追求與清廷教育方針的矛盾
三 精神危機與思想家型人物的特征
第四章 立憲大課堂與現代政治運動的洗禮
一 立憲思潮與清廷預備立憲的影響
二 立憲派的政治追求與清廷假立憲的矛盾
三 速開國會請願與現代政治運動的洗禮
四 第四次國會請願的特殊意義
第五章 “反滿”革命思想
一 《歲晚寄友》——“反滿”思想的實證
二 “反滿”革命思想的產生
三 “雞知天明”的覺醒
第六章 辛亥革命與樹立堅定的民主觀
一 革命潮流的激蕩
二 灤州起義與悼念白雅雨
三 樹立堅定的民主共和觀
第七章 勝利後的“隱憂”與擁護孫、袁
一 慶幸勝利
二 “統一政府成立”後的“隱憂”
三 擁護孫、袁,批駁中島端
第八章 第一屆國會與《言治》創刊
一 “緩進派”擁袁與第一屆國會
二 北洋法政學會與《言治》創刊
三 《言治》月刊擁袁的主要表現
第九章 政黨潮中的超政黨觀察與探討
一 面對政理難題︰政黨潮
二 “國賴以昌”政黨的先決條件
三 對中國政黨的初步審視與考察
四 理想的政黨觀與現實政黨狀況之間的矛盾
第十章 民初政爭與擁袁
一 對于建都地點問題之爭
二 對于“張方案”及《臨時約法》問題之爭
三 對于“宋案”與“二次革命”問題之爭
四 對于“軍民分治”與裁都督問題之爭
五 “南天動亂”——《憶天問軍中》
第十一章 擁袁的背景、原因
一 袁世凱的乘時
二 革命黨的兩難
三 特殊的歷史條件與社會心理
四 北洋法政專門學校的袁氏淵源
第十二章 畢業與抉擇
第十三章 東京留學
第十四章 走近《甲寅》.結友章士釗
第十五章 反袁思想與捍衛民主法治
第十六章 反袁思想與道德批判
第十七章 反袁思想與首倡群眾對抗力
第十八章 箴陳奮起,揭舉新愛國主義
第十九章 反對侵華“二十一條”與促袁抗日
第二十章 反袁與駁“國情”論
第二十一章 逆賊稽征討,鵬鳥始張翼
第二十二章 民彝思想(上)——人的學說與對袁世凱的批判
第二十三章 民彝思想(下)——人的學說與創建現代國家的政治理論基礎
第二十四章 創造青春中華的理想(上)——《晨鐘報》時期
第二十五章 創造青春中華的理想(下)——《憲法公言》時期
第二十六章 打破矛盾生活的探索——《甲寅》日刊時期
第二十七章 支持孫中山的護法斗爭(上)——批判梁啟超的偽調和主義
第二十八章 支持孫中山的護法斗爭(下)——批判段祺瑞、梁啟超的偽國家主義
第二十九章 《此日》——與時俱進賦征程
後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