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2008年總第3卷)

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2008年總第3卷)
定價:312
NT $ 271
  • 作者:鄧正來/主/編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6-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301152337
  • ISBN13:9787301152331
  • 裝訂:平裝 / 535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第一部專門研究西方法律哲學家理論的大型學術輯刊。

倡導與弘揚回歸經典,反對大而化之的“印象式”閱讀方式,提倡以“中國”作為思想根據的“個殊化”縱深研究;展現大師大師之間的對弈,薈集經典著作之評析,探求哲學思想之精髓,彰顯法學精神與魅力;提供國內外研究經典人物的參考文獻索引,為法學、政治學、哲學、社會學領域讀者進行經典閱讀提供重要學術資源。
 

目錄

鄧正來 回歸經典個別閱讀——《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總序
研究專論
(一)國外論文
﹝德﹞尼克拉斯‧盧曼影響到每個人的事務——評于爾根‧哈貝馬斯的法律理論/王小鋼譯
﹝美﹞霍姆斯評波洛克的《法律與命令》/姚遠譯
﹝美﹞托馬斯‧c.格雷 蘭代爾的正統觀念/樊安譯
﹝美﹞羅爾斯兩種規則觀/張濤譯
﹝委﹞V.洛狄格斯-布蘭可彼得‧溫奇與H.L.A.哈特︰內在觀點的兩種概念/沈映涵譯
(二)國內論文
張延祥 法律的生成——對邊沁法律定義的解釋性研究
曾譽銘 盧梭的意圖︰德性與自由之間
鄒益民 價值多元與哈貝馬斯關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論
高景柱 西方學界關于德沃金平等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
書評與評論
楊國慶 自由主義法理學的新篇章——評羅納德‧德沃金《法律帝國》
湯善鵬 “社會—法律”研究中的實用主義——簡評Brian Z.Tamanaha《現實主義的社會—法律理論︰
實用主義以及一種法律的社會理論》
陳慶論 “尤息弗羅難題”與“自然法第一原則”——評約翰‧菲尼斯《自然法與自然權利》
王福生 洛克《政府論》研究的兩個教條——評彼得‧拉斯萊特的《洛克(政府論)導論》
大師紀念
韓永初 論刑罰人道主義與刑罰功利主義邏輯一致性——紀念貝卡里亞誕辰270周年
李燕濤 人民是我的凱撒——紀念邊沁誕辰260周年
劉小平 何種信仰︰法律信仰的中國問題——紀念哈羅德‧J.伯爾曼誕辰90周年
王峰馬 克思的思想方程式
王虹霞 為權利而斗爭——紀念耶林誕辰190周年
王慶明 法律和道德失範的診斷︰涂爾干法律社會學的基本進路——紀念涂爾干誕辰150周年
吳彥 自然狀態、個人權利、國家與政治真理——紀念霍布斯誕辰420周年
張翠梅 走進諾齊克的哲學世界——紀念諾齊克誕辰70周年
趙大千 一本譯著的聲望研究——博登海默百年誕辰紀念
學術簡評
丁軼 糾纏不清的德沃金與哈特——簡評《德沃金與法律實證主義》
楊清望 “祛魅”的限度和“糾偏”的可能性——簡評約瑟夫‧加斯菲爾德《權力、正義和社會學犬儒主義》
于曉藝 作為基點的案件事實——簡評A.H.坎貝爾對弗蘭克《初審法院》一書的評論
周國興 認真對待全球化︰邁向一般法理學——簡評卡利爾對特維寧《全球化與法律理論》一書的評論
朱振常 規證成論與權威證成的可能性——簡評Himma《合法權威與常規證成論》
舊文重刊
李猛 除魔的世界與禁欲者的守護神︰韋伯社會理論中的“英國法”問題
研究文獻
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文獻(2007年)/4W小組編輯
《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稿約
《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2007年總第2卷)目錄
 

《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顧名思義,是一套專門研究西方法律哲學家理論的長期的大型學術輯刊。創辦這套輯刊,不僅是為了否棄與批判中國學術界在當下盛行的那種“知識消費主義”的取向,而且也是為了倡導與弘揚一種回歸經典、進行研究性閱讀與批判的新的學術取向,亦即知識生產和再生產過程中的一種“個殊化”取向或“個殊化”思潮。我願意把它稱為中國學術研究向縱深發展的一種轉向。

然而,這種轉向何以必要呢?筒言之,在我看來,中國學術在後冷戰時代之世界結構中所擔負的使命,乃是實現這樣一種根本性的轉換︰即從“思想中國”向對“思想中國的根據”進行思想層面的轉換。作為這個時代的學術人,我們必須根據我們對這種世界結構中的中國本身的分析和解釋,對中國的“身份”和未來命運予以智識性的關注和思考,而這需要我們以一種認真且平實的態度去面對任何理論資源。

但是,我們必須坦率地承認,中國法學界甚或整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界,在一定的程度上乃是在違背知識場域之邏輯的情形下對待我們必須直面的各種理論資源的。僅就西方理論資源而言,在中國的學術界,盡管當下己有蔚為大觀的西方學術思想的譯介與“研究”,盡管已有相當規模的西方知識生產和生產者,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在一般意義上講,除了國人對自己在不反思和不批判的前提下大量移植西方觀點的做法仍處于“集體性”不思的狀況這一點以外,我們的研究還流于這樣兩個層面︰一是對不同的西方論者就某個問題的相關觀點做“非語境化”的處理,誤以為不同西方論者的思想可以不受特定時空以及各種物理性或主觀性因素的影響;二是即使對個別西方論者極為繁復的理論而言,我們所知道的也不過是他的姓名、某些論著的名稱、某些關鍵詞和一些“大而化之”的說法而已。顯而易見,這種把知識誤作為消費品,對理論做“臉譜化”和平面化處理的做法以及對不同論者的思想做“非語境化”處理的做法,已經導致了一個我們無從回避的結果︰我們至今還沒有切實地、比較深刻地把握絕大多數西方論者的理論——而這些論者的理論乃是我們進行學術研究所必不可缺的思想資源之一;我們至今還沒有能力就我們關心的問題與西方學術論者進行實質性的學術對話,更是沒有能力建構起我們自己的關于人類未來“美好生活”的理想圖景——而這一理想圖景的缺失則導致r我們定義自身“身份”能力的喪失。

正是為了回應這樣一種知識生產的現狀,我們創辦了《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其目的就在于以一種平實的態度去實踐一種閱讀經典與批判經典的方式。當然,在踐履一種研究性閱讀與研究性批判的同時,這也是在試圖建構一種進入大師思想和開放出問題束的方式或者方法,亦即那種語境化的“個殊化”研究方式。其中,依憑每個西方論者的文本,關注其知識生產的特定時空,尤其是嚴格遵循其知識增量的具體的內在邏輯或理論脈絡,乃是這種方式或者方法的關鍵所在。

具體而言,我所主張的這樣一種對每個西方論者的思想進行“個殊化”研究的學術取向,在根本上講,乃是以明確反對如下幾項既有的或流行的誤識為其前提的︰第一,明確反對那種要求在閱讀或研究西方論著的時候以西方自身所“固有”的問題脈絡為前提甚或為判準的觀點。因為這種觀點誤設了這樣一個前設,即西方有著一個本質主義的問題脈絡,由于它是客觀存在的,因而是可以被復制或還原的,而且是能夠被我們完全認識的。需要強調指出的是,這種試圖以西方“固有”的問題脈絡為依據的“還原式”閱讀設想或努力,乃是以閱讀主體可以完全不帶前見地進行研讀這一更深層的誤識為其基本假定的。第二,明確反對大雨化之的“印象式”言說西方思想。因為我們知道,這種整體的西方思想並不存在,所存在的只是以各自特定時空為背景而出發的每個個體西方論者的思想。第三,與之緊密相關的是,明確反對以籠而統之的方式談論所謂的一般“問題”,因為不同的西方論者在不同時代和不同空間中對于“相同”的理論問題可能持有極為不同的、甚至相互緊張的觀點,更是因為這些所謂“相同”的一般問題在不同時空的論者那里實際上已然變成了不同的問題。第四,明確反對那種所謂人有能力不帶前見、進而可以不以中國作為思想根據的閱讀西方的方式。由此可見,我在這里所主張的乃是一種明確承認以“中國”作為思想根據的“個殊化”研究方式,亦即一種以研究者對于“中國”當下情勢的“問題化”處理為根據而對西方法律哲學家的思想進行逐個分析與批判的研究路徑——盡管這種思想根據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以一種隱微的方式發揮作用的。

中國學術發展進程中這項新的“知識拓深”事業,在學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已然發展為今日之三緒︰一是《法律科學》雜志設立的“西方法律哲學書評”之專欄,復為《河北法學》“西方法律哲學論著書評”之專欄的建立,三是北京大學出版社《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的出版。基于此,我們有理由期待,這種以中國作為思想根據的“個殊化”西學研究之成果將匯流成為一種新的結構性的研究思潮,一種能使中國學術真正意識到自身之存在、認清自身之存在、並自覺建構自向研究室存在的重要路徑。

無論如何,《西方法律哲學家研究年刊》這套學術輯刊,畢竟還只是一種探索性的和試驗性的學術實踐。因此,一方面,我們真誠地邀請讀者能夠從這樣一些基本問題的思考及思考方式出發進入“真實”的知識場域;另一方面,我們也真誠地邀請學術界同仁以一種批判性的方式參與到我們的這一實踐當中來,為中國法學或中國學術的發展作出我們的貢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