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夫人琳達獨家授權第一手資料
根據李小龍手稿整理而成
·李小龍成功人生的智慧源泉·
當代年輕人的《沉思錄》
東方哲學與西方文明融合而成的李小龍思想體系 首席面世
本書書名中《醒思錄》取自李小龍在閱讀克里希那穆提的著作《最初與最終的自由》後,寫下一系列格言時所擬的標題。將「醒思錄」寫在紙上(後來是錄音)是李小龍在香港早年歲月中長期堅持的一個習慣。本書收錄的「醒思錄」均摘自李小龍與記者、朋友、同事之間的談話采訪與通信。其中有一些是李小龍已經要求打印出來的——或許覺得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另外一些是草草記下的,以免在他的頭腦中一閃即逝。還有一些是他閱讀時批注在書頁空白處的。「醒思錄」就這樣成為他思想的結晶,他也由此被視為一名特殊的作家或哲學家。
李小龍的私人圖書館收藏了大量不同主張的偉大哲學家與不同文化的聖賢名人的著作,這使他能夠廣泛地了解各類人——而不僅限於他所認識的身邊人——是如何看待生命的快樂與痛苦的。對於像李小龍這樣的人來說,這些不同的觀點僅僅是一種工具,他們希望去體驗各種思想,讓自己的頭腦更加清晰,而不是在生命變得盲目與不明確之後獲得某些結論。李小龍認為,在通常情況下,一個武斷的結論僅僅是一個點,思想的遠航將會在此停留。
李小龍以格言警句作為他慣常的教學形式和寫作方法,本書延續了這一風格。本書可以像巴特利的《常用名言警句》那樣去閱讀。但是,一個人最終能夠從李小龍那里獲得何種啟迪,與他對李小龍的關注的持續程度直接相關。李小龍總是選擇與單獨的個人進行交流,而且,他的寫作主要是為了表達自己對生命的個人感受,而不是作為武斷的教條或為反駁某人的論點而寫。李小龍深諳哲學中「多與少」之要義,因此,他的文章——尤其是他的格言——非常優美地勝過那些傳統哲學沉悶復雜的著作,給那些習慣於純粹哲學與認識論之枯燥文風的人們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這些格言的目的在於喚醒心靈並付諸實踐,而並非抽象的理論——盡管抽象的理論也許是有效的。
目錄
憶述李小龍思想
序言李小龍的哲學(琳達·李。卡德威爾)
導言自由心靈之書(約翰·里特)
中文版序一(馬明達)
中文版序二(朱鶴亭)
第一部分 基本原則
「生命永不停滯。它是一種持續的運動,無節奏的運動,也是一種持續的變化。事物均產生於運動中,並在運動中獲取力量。」
生活
存在
時間
根本
現在
現實
法則
依賴
空
死亡
第二部分 人
「僅僅知道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應用;僅僅希望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去做。」
人
行動
無為
心靈
思想
概念
知識
理念
感知
自我
專注
理性
感性
幸福
恐懼
意志
良好的願望
夢想
精神
第三部分 存在
第四部分 成功
第五部分 藝術與藝術家
第六部分 自我解放
第七部分 實現的過程
第八部分 根本(最終)原則
譯後記
附錄一 李小龍年表
附錄二 李小龍榮譽榜
附錄三 國內外李小龍&截拳道網站舉要
附錄四 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介紹
序言李小龍的哲學(琳達·李。卡德威爾)
導言自由心靈之書(約翰·里特)
中文版序一(馬明達)
中文版序二(朱鶴亭)
第一部分 基本原則
「生命永不停滯。它是一種持續的運動,無節奏的運動,也是一種持續的變化。事物均產生於運動中,並在運動中獲取力量。」
生活
存在
時間
根本
現在
現實
法則
依賴
空
死亡
第二部分 人
「僅僅知道是不夠的,我們必須應用;僅僅希望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去做。」
人
行動
無為
心靈
思想
概念
知識
理念
感知
自我
專注
理性
感性
幸福
恐懼
意志
良好的願望
夢想
精神
第三部分 存在
第四部分 成功
第五部分 藝術與藝術家
第六部分 自我解放
第七部分 實現的過程
第八部分 根本(最終)原則
譯後記
附錄一 李小龍年表
附錄二 李小龍榮譽榜
附錄三 國內外李小龍&截拳道網站舉要
附錄四 李小龍經典原著書系介紹
序
李小龍的哲學 琳達·李·卡德威爾
李小龍啟迪、激勵了許多人。影迷贊嘆他的個人魅力,習武者敬佩他對實戰的深刻理解,還有很多人從他的哲學之中得到指引,通過武術實現身心合一,從而進入生命之道。
李小龍在大學期間的哲學進修只是一個起點,他由此開始了自己作為一名重要思想者的終生探索。他從不讓自己被任何特定的文化或哲學所局限。相反,他冷靜而貪婪地閱讀數百本關於各類哲學的書籍——西方、東方,古典、現代——努力汲取那些有助於自己精神成長的智慧原則。
在這個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李小龍發展了自己的個人哲學,其核心主題是通過更深入的自我認識來達到精神的解放。要把握真理與現實,就必須擺脫先人為主的成見、偏頗的歧視以及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武術只是一種載體形式,是李小龍發展自己潛能並與他人分享的一種方式。作為藝術的導師,李小龍有一種特殊的天賦,他常說:「教師不是真理的給予者,而是一名向導、一名指向真理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靠自己去發現真理。一名優秀的教師僅僅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對於他的新學生,李小龍總是會講述一個著名的故事——「傾空茶杯」:
有一次,一名學者拜訪一位禪師,向其求教禪學。當禪師講話時,學者總是頻頻打斷他:「哦,對,我知道的。」最后,禪師停止了談話,開始為學者救茶,然而,在荼水倒滿杯子並開堆溘出之后,禪師仍然繼續往杯中倒茶。「滿了!杯子里再也盛不下更多的茶水了!」學著阻止適。「我當然知適,」祥師回答說,「但如果你不首先傾空你的杯子,又怎麼可能嘗到我的荼呢?」
李小龍從來不會全盤接受任何一種特定的武術或哲學風格,因此他也鼓勵學生不要毫不懷疑地接受他的教導。他的主要觀點是:要讓一個人的心靈、態度與感覺保持柔軟與包容,並同時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個質詢、辯證、實踐的過程不僅會使一個人了解自己身體的優勢與不足,還會使他發現基本真理,以幫助他成長並達到精神、心靈、身體緊密結合的和諧境界。
李小龍的教導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着人們。他經常「擾亂」習武者,顛覆他們既有的訓練形式,從而引導其反省自己對哲學教條的盲目接受。那些接受李小龍私人訓練或者通過李小龍的文章了解他的人,均被激勵去發展他們的潛能、突破之前的限制、調整他們的心靈與身體,直至讓信心克服恐懼。
李小龍以自己為例,鼓勵他的追隨者要在生活中充滿創造性。「環境?」他笑着說,「我自己創造環境!」在他奔向目標的途中,李小龍拒絕被災難所阻礙。他的答案是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例如,當他因背傷而被迫困在床上達六個月之久時,就利用這個機會來整理自己鉤訓練蘇法和哲學思想,並寫下了數冊文章。(編孝注:除本書之外,還可在「李小龍圖書館」系列叢書《截拳遵——李小龍式道釋義》與《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中看剄類似的文章。)
李小龍是那種為某種目標而生的人,他所實現的目標甚至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偉大。李小龍的精神作為一種推動力,將繼續激發年輕人關注並培養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將他們內在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出來。正如許多崇拜者所說——「李小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李小龍啟迪、激勵了許多人。影迷贊嘆他的個人魅力,習武者敬佩他對實戰的深刻理解,還有很多人從他的哲學之中得到指引,通過武術實現身心合一,從而進入生命之道。
李小龍在大學期間的哲學進修只是一個起點,他由此開始了自己作為一名重要思想者的終生探索。他從不讓自己被任何特定的文化或哲學所局限。相反,他冷靜而貪婪地閱讀數百本關於各類哲學的書籍——西方、東方,古典、現代——努力汲取那些有助於自己精神成長的智慧原則。
在這個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李小龍發展了自己的個人哲學,其核心主題是通過更深入的自我認識來達到精神的解放。要把握真理與現實,就必須擺脫先人為主的成見、偏頗的歧視以及無意識的條件反射。武術只是一種載體形式,是李小龍發展自己潛能並與他人分享的一種方式。作為藝術的導師,李小龍有一種特殊的天賦,他常說:「教師不是真理的給予者,而是一名向導、一名指向真理的人。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靠自己去發現真理。一名優秀的教師僅僅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對於他的新學生,李小龍總是會講述一個著名的故事——「傾空茶杯」:
有一次,一名學者拜訪一位禪師,向其求教禪學。當禪師講話時,學者總是頻頻打斷他:「哦,對,我知道的。」最后,禪師停止了談話,開始為學者救茶,然而,在荼水倒滿杯子並開堆溘出之后,禪師仍然繼續往杯中倒茶。「滿了!杯子里再也盛不下更多的茶水了!」學著阻止適。「我當然知適,」祥師回答說,「但如果你不首先傾空你的杯子,又怎麼可能嘗到我的荼呢?」
李小龍從來不會全盤接受任何一種特定的武術或哲學風格,因此他也鼓勵學生不要毫不懷疑地接受他的教導。他的主要觀點是:要讓一個人的心靈、態度與感覺保持柔軟與包容,並同時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這個質詢、辯證、實踐的過程不僅會使一個人了解自己身體的優勢與不足,還會使他發現基本真理,以幫助他成長並達到精神、心靈、身體緊密結合的和諧境界。
李小龍的教導以不同的方式影響着人們。他經常「擾亂」習武者,顛覆他們既有的訓練形式,從而引導其反省自己對哲學教條的盲目接受。那些接受李小龍私人訓練或者通過李小龍的文章了解他的人,均被激勵去發展他們的潛能、突破之前的限制、調整他們的心靈與身體,直至讓信心克服恐懼。
李小龍以自己為例,鼓勵他的追隨者要在生活中充滿創造性。「環境?」他笑着說,「我自己創造環境!」在他奔向目標的途中,李小龍拒絕被災難所阻礙。他的答案是把絆腳石變為墊腳石。例如,當他因背傷而被迫困在床上達六個月之久時,就利用這個機會來整理自己鉤訓練蘇法和哲學思想,並寫下了數冊文章。(編孝注:除本書之外,還可在「李小龍圖書館」系列叢書《截拳遵——李小龍式道釋義》與《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中看剄類似的文章。)
李小龍是那種為某種目標而生的人,他所實現的目標甚至比自己預想的還要偉大。李小龍的精神作為一種推動力,將繼續激發年輕人關注並培養自己的身體與靈魂,將他們內在的潛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出來。正如許多崇拜者所說——「李小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