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文學(全三冊)

秦漢文學(全三冊)
定價:438
NT $ 381
  • 作者:楊樹增/主/編
  •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7028939
  • ISBN13:9787807028932
  • 裝訂:560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人類文學像尼羅河和恆河、幼發拄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黃河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浩瀚壯觀,至今已經歷五千年的歷史風雲。

它最早出現在古老的東方:古埃及文學、古巴比倫文學、古印度文學、古中國文學、古希伯來文學,這是文學的「人類童年時代」,也是人類文學的發祥地。

古代東方各國文學都各自的土壤上獨立地產生和發展起來。然而,人類文學的多源性及其發展的不平衡性,並沒有妨礙它付出的共同性,因為它們都是從非文學轉變為文學,都是從宗教、歷史、哲學、法律和倫理的統一形態中逐漸脫穎而出,都是同奴隸制社會的形成和發展密切相關;而且首先出現的均為神話傳說、詩歌和史詩,並都以人民的口頭創作為基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本書是《文學名家名著故事會集·中國卷》叢書中的《秦漢文學(全三冊)》。
 

目錄

總序
本卷序
1.秦始皇的神仙夢
2.秦代文學家李斯的悲劇
3.秦代文學的代表作——《諫逐客書》
4.文化大劫難——焚書坑儒
5.屠門高憤然奏《琴引》
6.「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7.楚霸王垓下絕唱
8.漢高祖豪情歌「大風」
9.漢高祖無奈歌「鴻鵠」
10.最早的漢樂府詩人——唐山夫人
11.戚二人的悲歌
12.韋孟以詩諷諫
13.從楚辭到漢賦
14.陸賈帝前說《詩》、《書》
15.賈山上書言治亂
16.短命的絕代才子賈誼
17.湘水憑吊
18.賈誼詠服鳥自傷
19.賈誼與漢初雄奇的文風
20.晁錯三次上疏
21.晁錯之死
22.《韓詩外傳》中的節臣義士
23.《韓詩外傳》中的賢妻良母
24.百姓作歌嘲王侯
25.鄒陽獄中上書
26.孔臧賦調歸儒門
27.枚乘《七發》療太子
28.漢代的「七體」
29.庄忌悲不遇時
30.主父偃詣闕上書
31.被株連的庄助
32.今文經學大師董仲舒
33.《士不遇賦》抒塊壘
34.司馬相如琴歌鳳求凰
35.子虛·烏有·亡是公
36.長門一賦值千金
37.卓文君的《白頭吟》
38.梁園辭賦響遺音
39.淮音王君臣述作
40.淮南王服藥求仙
41.劉安與《屏風賦》
42.朱買臣羞妻
43.滑稽之雄答「客難」
44.與《山海經》並論的《神異經》
45.神仙凈土在「十洲」
46.徐樂縱言天下事
47.漢武帝攬士寫賦
48.一代雄主有文采
49.漢武帝與《瓠子歌》
50.司馬談的遺願
5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司馬遷
52.李陵之禍與《別歌》
53.《史記》人物的悲劇色彩
54.《史記·本紀》中的君王形象
55.呂後形象的精彩刻畫
56.飛將軍李廣傳奇
57.浸滿血淚的《報任安書》
58.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9.終軍請纓有遺篇
60.穎川兒歌諷權貴
61.以詩傳世的烏孫公主
62.樂府——掌管樂舞的機關
63.《北方有佳人》與《秋風辭》
64.反抗者之歌
65.詛咒戰爭的歌
66.情意綿綿《有所思》
67.孤獨的血淚控訴
68.《箜篌引》的傳說
69.聰明的羅敷女
70.最早的小說家代表虞初
71.桓寬輯《鹽鐵論》
72.王褒鍾情賦「洞簫」
73.因書被禍的楊惲
74.張敞為妻畫眉
75.四言詩人韋玄成宦海沉浮
76.褚少孫增補《史記》
77.昭君自有千秋在
78.諷刺外戚驕橫的《五侯歌》
79.大文豪劉向鑄金不成險送命
80.盛世仙風滋異聞
81.《新序》:一部生動的故事集
82.《說苑》:人情世態的畫廊
83.劉向筆下的列女形象
84.荒幻色彩的神仙畫廊《列仙傳》
85.鄭交甫江濱遺佩
86.簫聲秦娥神仙侶
87.趙充國三上屯田書
88.杜鄴善對
┅┅
 

秦漢兩朝,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秦原是戰國時地處西北的一個諸侯國,由於變法而使國力強大超來,於公元前221年吞並其他諸侯國,統一了全國,建立起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大帝國。但秦室帝祚短促,不久又為更強大的漢王朝所代替。漢王朝以秦朝速亡為鑒,在承襲秦制的基礎上又有所改革,使中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社會出現了鼎盛的局面,把中華民族推向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也把中華民族的文學推向一個繁榮昌盛的階段。秦漢文學是中國文學發展史上繼先秦文學之後的第二個重耍發展階段。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偉業,建立了幅員遼闊的一統政杈,為了進一步鞏固統一,樹立皇權的絕對權威,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取消與皇權專制、統一國家不相容的封國建藩制,統一了全國的法令、吏制、兵制、貨幣、庋量衡、公路交通、文字,實行了戶籍制,把一切板力都操於皇帝手中!極大地促迸了國家的統一發展。

然而夕秦王朝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是建立在強權暴琰的基礎之上的,對六國舊貴族勢力的打擊是比較徹底的,對人民的壓迫與剝削也是非常殘酷的。當時全國人口約一千多萬,而赧兵役的就有二百多萬,壯年男子三人中就有一人服兵役。此外,修長城、築宮殿等沉重的勞役以及繁多的賦稅,使人民難忍其苦,社會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大大動搖了秦的統治基礎。秦始皇在思想文化領域也施以嚴刑峻法,消除一切反抗意識。秦法規定:「史官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宮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謗》、《書》棄市,以古非今者蔟。」又血腥鎮壓不同玻見者,在咸陽坑殺四百六十多名儒生,這就是「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大浩劫,其結果使中國古文獻的保存與學術傳授遭到極大的破壞,同時也造成秦代文學的極度蕭條與冷落。

秦代唯一有影響的文學家是李斯。李斯與先秦法家集大成者韓非同受業亍荀子,學有所成,入秦輔佐秦始皇統一全國,推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是「焚書垸儒」的主要策划者。李斯的代表作是《諫逐客書》,逮是公元前237年李斯還是秦國客卿時給秦王寫的一篇奏文,勸說秦王取消驅逐客卿的命令。夫章列舉歷史上客卿對綦國強大而作出的貢獻,批判了「不問可否,不論曲直,菲秦者去,為客者逐」的錯誤做法,主張從「跨海內,制諸侯」、「成帝業」的目標出發,唯才是用,不必眼於秦國本土,廣招各地人才。文章說理透辟,氣勢奔放,擅長鋪陳排隗,既存戰國策士縱橫捭闔的遺風,又開汊代辭賦鋪張揚厲的先聲。李兆洛《駢體文鈔》申稱速篇文章為「駢體初祖」。

秦始皇稱帝後,常巡游各地,命御用夫人著文刻碑以記,留有《泰山》、《琅砑台》、《會稽山》等刻石文,雖然都是歌功頌德的應制之作,沒有多少文學價值,但四言韻文啪形式,高庋的語言概擂能力,對漢初的文風及後代的碑文還是有影響的。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稱秦石刻文「質而能壯,實漢晉碑銘所從出也」。

秦始皇雖以恐怖手段來扼殺反抗意識,但人民仍然利用歌謠的形式來表達對暴跋的不滿與反抗,如諷刺秦始皇選美的《琴引》,控訴修築長城給人民帶來災難的民謠等,只可惜那時的歌謠流傳下來的極少。

秦始皇采用暴力完成了統一大業,仍以暴力來統治人民,便使國內階級矛盾激化起來,全國反暴琰的情緒高漲。秦二世上台後,變本加厲地施行虐民暴跋,導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大起義,掀起全國性反秦浪潮,很快就以摧枯拉朽之勢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經過五年的楚漢之戰,劉邦終於戰勝了項羽,於公元前206年建立了又一個統一的封建大帝國——漢王朝。

漢初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力求穩定社會秩序,道家的無為恩想居於支配地位,它適應了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需耍。但漢高祖劉邦不廢秦挾書令,本人又輕視儒士,文學事業的復蘇仍很緩慢。劉邦時代的詩歌,主要是繼承楚辭余緒的楚聲短歌,如楚霸王項羽的《垓下歌》和劉邦的《大風歌》、《鴻鵠歌》等。以劉邦為苜的統治階級非常重視秦王朝覆滅的歷史教訓,一些士人也能繼承堯秦諸子關心國家興亡、豉事得失的優良傳統,這就促迸了汊初跛論散文的炭展。如陸賈的《新語》,就集中地探討了新形勢下新的治國方法。

文、景時期,挾書令已廢,儒家的典籍開始為世人俜授,如傳授《詩》三百篇。當時有影響的是申培公開創的「魯詩學」、韓嬰開創的「韓詩學」與轅固開創的「齊詩學」。社會上出現了由黃老無為思想的儒家有為恩想嬗變的趨勢,賈誼的《陳琰荸疏》、《過秦論》和晁錯的《論貴粟疏》等文章,闡述的歷史經驗與治國措施,都體現了一種積極有為的時代精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