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十日談

禪宗十日談
定價:132
NT $ 115
  • 作者:高峰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8-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2628965
  • ISBN13:9787532628964
  • 裝訂:197頁 / 24 x 17 cm / 普通級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對禪宗有很深的研究,厚積薄發,以簡馭繁,用通俗的文字匯為成一本內涵廣泛的禪宗面面觀。通過靈山法會上的「拈花微笑」,從「達摩禪」到「東山法門」、「漸修」和「頓悟」、從《百丈清規》看禪門戒律、「一花開五葉」等「十日談」,可以讓一般讀者得到有趣的禪宗知識。

本書首先從富有傳奇色彩的「拈花微笑」介紹禪宗最初的緣起;再從「達摩西來」談到祖師禪傳入中國的淵源;接下來便重點介紹「慧能南禪的崛起」及其門下「一花開五葉」的盛況;當然,還得從「百丈清規」談到「叢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化;然後,不得不涉及禪宗在中國化的進程中與道家、理學、文學藝術乃至武術的關系;最後介紹了「盎然」的禪意「在世界各國的傳播和影響」。通觀十篇,各自成章,而又一氣呵成。本書的幾位作者,都是對佛教、哲學和文學藝術等造詣精深的學者,厚積薄發,以簡馭繁,匯為這一本字數不多而內涵廣泛的禪宗面面觀。相信本書會引起一般讀者的興趣。
 

目錄


第一日 靈山法會上的「拈花微笑」——佛教禪學與「教外別傳」的禪宗
第二日 從「達摩禪」到「東山法門」——早期禪宗的學說和傳承
第三日 「漸修」和「頓悟」——慧能南宗禪的崛起
第四日 從《百丈清規》看禪門戒律——禪宗的叢林制度
第五日 「一花開五葉」——南禪五家的宗風
第六日 「一顆圓光含萬象」——禪宗和道家思想
第七日 「自性」與「良知」——禪宗與宋明理學
第八日 幽深清遠的詩畫意境——禪宗與中國古代文學藝術
第九日 「禪拳如一」的少林武功——禪宗和中國武術
第十日 禪意盎然——禪宗在世界各地的傳播
後記
 

禪宗之「禪」源遠流長,町以上溯至古印度的瑜伽。早期小乘上臟部的經由重觀「禪數」。禪指禪法,即坐禪入定、安股守意之類;數指以名數分類的慧學。漢末以迄魏晉,安世高、支謙、康僧會、羅什和覺賢等譯述了大量「禪經」,弘傳禪法。梁武帝時,菩提達摩航海米華,變文字教法禪為「不立文字」的證法禪。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列五種禪;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和最上乘禪。 「最上乘禪」當指達摩別傳之禪。又南朝宋澤出的《楞伽經》說「四種禪」,直揭實踐的究竟法門,可視為神宗的又一源頭。早期傳承達摩禪者如慧叫、僧璨等,均以《楞伽經》為參證。達摩在嵩山「面壁九年」 (或以為與禪法中的「地遍行」有關),仍沿襲禪法中注重坐禪的傳統。然而,從其「理入」、 「行入」、 「直指人心」等說法來看,己有兼重股若的傾向。

方立天先牛在《試論中國佛教之特點》中列舉了中國佛教的三大特點為「調和性、融攝性和簡易性」,指出禪宗繼承了道家「取魚忘筌」、 「得意志言」的旨趣,其中國化的色彩尤其明顯。在老庄、玄學極盛的影響下,禪數與股若進一步結合,遂形成了由達摩開創的名為「禪」而實在「慧」的禪宗。一般認為,慧能是「中華禪」的奠定者。后世禪宗,無不歸源於慧能的南宗禪。湯用彤先生指出,道生熔真空、妙有於 爐的「頓悟」說,對禪宗尤其是南宗禪的影響殊大。而稍早十慧能的牛頭法融粘於般若空宗,主張「絕觀尢心」,開南宗禪之先河。南宗禪的「頓悟」,疾如電光石火,禪師謂之「園地一下,桶底脫落」。這種悟境,完全摒棄語言、概念、邏輯等中介物,達到心境物我的完全融合,屬於超然之悟。南宗禪不迷信權威,不死守經典,不堪守成規,注重自我的內在的覺悟。不仕!其門下根深葉茂,衍化出文字禪(公案)、看話禪(話頭〉、默照禪(靜坐看心)等各種流派,而且文人學士亦趨之若鶩。唐代「會昌法難」后,禪宗仍風靡天下,絕非偶然。

神的本煩似乎很難把握。我們難以用理智的分析和邏輯的推理來說禪。禪宗注重參究的方法,由「直指人心」而「明心見性」,徹見心性的本源,故又可稱為「佛心宗」。參究的歸宿,在於一個「悟」字。已故正果法師在《禪宗大意》中論參究要旨雲: 「將破生死心一念,作個敲門磚子,猛着精采,不顧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別念,不肯暫止,直到以悟為則。」由於心境的劉立而造成了人我的斗爭、世界的分隔。禪宗主張「任運隨緣」,與現實生活「打成一片」,融大千世界為一體,認為一切都是自性的活潑潑的體現。禪宗通過超然於時空的「頓悟」,去解脫心靈的桎梏,出離生死的牢籠,積極向上,向由自在。

有一種錯誤的觀點,以為禪宗只是一味地離經叛道,呵佛罵祖,己經沒有印度佛教的氣息而完全中國化了。其實,具有中國特色的禪宗,不過是印度佛教在中國的繼承、融化和發展的產物。約翰·伯樂里德《佛教在中國》一文明確指出:禪宗「電頓悟,輕儀式」, 「比別的大乘佛法更近乎佛初說法時的原則」。洪修平《禪宗思想的形成IJ發展》第六章第二節也指出: 「從禪宗的整個思想來看,它並沒有脫離佛教發展的軌道。它不但是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發展的繼續,也與印度佛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劉釋迦時代原始佛教的復歸。」可見禪宗不但不是「離經叛道」,而且更體現出佛教的本色。禪宗注重自力解脫,與「自因自果」、 「自作自受」的經義 致。禪宗「不立史字」 (指不拘泥寸:經教虹字)·指出語言和思想的局限性,亦與「離文字相、離占說相」的經義不悖。禪宗熱練地運用肯定式的「表詮」和否定式的「迎詮」,見於《金剛經》等三段淪式中。鈴木大拙在《禪與心理分析》中認為: 「禪宗是一切佛教宗派的根基。」是否可以這說: 「悟」足禪的精髓,而「禪」是佛教根本義趣之所在。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