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近代上海唱片業的發展歷程為主線,從社會史的角度出發,論述了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對於唱片在近代城市社會生活中發揮的獨特作用、廣播唱片所擁有的巨大社會影響力、唱片在近代愛國主義運動中的遭際、民國時期唱片審查制度的興衰等,均有充分描述。此外,本書還首次完整地回顧了近代上海唱片業的發展歷程,並對近代中國規模最大、聲譽最為卓著的唱片公司——上海百代公司進行了深入的個案分析。史料新穎、觀點別致是本書最大的特點,讀者將會感到耳目一新。
葛濤,男,1970年3月出生於上海。日本關東學院大學經濟學學士、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學碩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上海史、中國近現代史、城市史、西物東漸史的研究,先後發表論文《照相與清末民初上海社會生活》、《聲音記錄下的社會變遷——20世紀初葉至1937年的上海唱片業》、《電波中的唱片之聲——論民國時期上海廣播唱片的社會境遇》、《「黨義」與「風化」之間——從審查、制度看民國時期政治對唱片的影響》、《「百代」浮沉——近代上海百代公司盛衰紀》等,翻譯、出版了日本學者小濱正子的《近代上海的公共性與國家》。
目錄
總序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唱戲機器」與「戲片」的年代——上海唱片業的發端
一、留聲機與唱片的起源
二、最早接觸留聲機的中國人
三、蠟筒式留聲機傳人時的上海
四、謀得利的故事:引進之初的上海唱片業
第二章 「雞犬」之爭的結局——從鼎盛走向沒落
一、第一張本土制作的唱片在上海誕生
二、中國唱片業中心的形成
三、沒落之路
第三章 我愛毛毛雨——社會生活中的唱片
一、唱片與庶民
二、無線電時代的唱片
第四章 「愛國」與「黨義」之間——政治操弄下的唱片
一、唱片與抵制外貨運動
二、「黨國」體制下的唱片
三、淪陷時期的政治境遇
第五章 「百代」沉浮——上海百代公司盛衰記
一、遠東唱片業魁首的成長經歷
二、「雄雞」隕落
三、上海百代唱片的特征回顧
結語
大事記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唱戲機器」與「戲片」的年代——上海唱片業的發端
一、留聲機與唱片的起源
二、最早接觸留聲機的中國人
三、蠟筒式留聲機傳人時的上海
四、謀得利的故事:引進之初的上海唱片業
第二章 「雞犬」之爭的結局——從鼎盛走向沒落
一、第一張本土制作的唱片在上海誕生
二、中國唱片業中心的形成
三、沒落之路
第三章 我愛毛毛雨——社會生活中的唱片
一、唱片與庶民
二、無線電時代的唱片
第四章 「愛國」與「黨義」之間——政治操弄下的唱片
一、唱片與抵制外貨運動
二、「黨國」體制下的唱片
三、淪陷時期的政治境遇
第五章 「百代」沉浮——上海百代公司盛衰記
一、遠東唱片業魁首的成長經歷
二、「雄雞」隕落
三、上海百代唱片的特征回顧
結語
大事記
參考文獻
後記
序
人類信息記錄史上,留聲機的發明,是繼照相機之后又一革命性變革。從此,長風之浩浩、流水之淙淙、奔馬之嘶嘶、戰炮之隆隆、小鳥之啾啾、老鼠之吱吱、偉人之南腔北調、名角之千古絕唱、政敵之私語、情人之山盟、父祖之遺囑,一切來去匆匆、無質無形之天籟、地籟、人籟,一切或強或弱、或長或短之轟然、嘩然、嘻嘻、哈哈、號啕、嗚咽之聲,都可錄之一瞬,存之永久。
留聲機自1877年發明以后,很快對世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留聲機以及唱片、錄音機的使用,在相當廣闊的范圍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遞、課堂教學、案件審理,一切與聲音有關事情的處理方式,都可能因此而改變。特別是唱片,對於推廣與普及音樂、擴大戲曲曲藝影響、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其功至偉。
上海是中國最早引進留聲機的城市,出是近代中國唱片制作與銷售中心。留聲機與唱片,在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中,先后被賦予多重意義,諸如奇技淫巧、奢侈物件、高雅標志、謀利商品、宣傳利器等。「留聲機」的名字是1890年由上海人叫開的;近代中國第一批唱片是1903年在上海灌匍的:弄堂里飄出留聲機播放的靡靡之音,是老上海的特別風情;一曲《義勇軍進行曲》的灌制,使上海歷史文化名城色彩更為亮麗。從經濟角度看,唱片業曾是上海最有特色的產業之一,誠如本書所述:
作為中國唱片業中心,上海發行的唱片種類繁多,內容異彩紛呈。就戲曲唱片而言,除了京劇之外,昆曲,以及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曲均有發行。就歌曲唱片而言,既有時代曲,也有抗日救亡歌曲;既有創作歌曲,也有各地民謠。就樂曲而言,即有傳統國樂,也有中西合璧的新作之曲。1949年之前上海發行的唱片,可謂同時代中國音樂、戲曲藝術的原聲寶庫。
一粒砂中看世界。通過唱片與留聲機,可以看到上海與西方世界的聯系,上海與中國內地的聯系,城市與鄉村的聯系,可以了解上海社會經濟與文化的互動,文化與政治的關聯,上層與下層的差異,也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葛濤博士選擇唱片為切人點來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社會生活,我很贊同。他以前做過照相與近代社會的研究,熟悉西方器物輸人中國的歷史,熟悉學術界關於器物文化的研究動態,因此,進人此課題,輕車熟路,得心應手。他從報刊、檔案中搜集了相當豐富、具體、生動的資料,還作了一些社會訪談。全書敘述了留聲機、唱片發明、產生的歷史,傳人中國的歷程,多側面地研究了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的關系,既有面上的掃描,也有點上的深掘,對於百代公司的剖析具體而微,很見功力。書中對於唱片的社會功能着墨尤多,如唱片與國語教學、外語教學、判案證據、商業廣告等,由此可見作者視野之開闊。書中揭示的唱片經營之道至今仍有啟發意義。英商謀得利公司作為上海經營唱片業最著名的公司,其生意經中最重要一條是西方硬件、中國內容,即在上海本地請著名演員灌音,道地的中國內容,如京劇、徽曲、粵劇、昆曲、梆子、各省小曲等,灌音以后送到英國加工成片,再返回上海銷售。這樣,制作在外國,質量有保證,內容為本土,市場受歡迎。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盡可能使產品內容適應產地文化、注重產品質量的經營之道,相當高明。書中介紹的有些知識,在今人看來,頗有隔世之感。如1935年政府裁定,唱片既非出版物,也非著作物,也沒有所謂「專有公開演奏之權」,如何使用唱片,聽憑購買者自便,制作者、出售者、發行者均不得干涉。這就意味着電台購買唱片后,可以任意播放,無須向唱片公司支付任何其他費用,也無須向灌錄唱片的明星支付酬金。因此,唱片在民國時期上海無線廣播電台的節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在知識產權無處不在的今天,簡直匪夷所思。
葛濤出身書香門第,留學東瀛,歸國后因酷愛歷史而棄商從文,一頭扎進史學園地。他知識面寬,基礎厚實,又舍得下功夫,所以進步很快,成果豐碩。披覽此書,總的感覺是資料翔實,脈絡清晰,分析細致,論述允當,文字也暢達可讀。這是一本內容新穎、既有學術性也比較有趣的書。
此書獲得上海市馬克思主義著作出版經費資助,依例,作為推薦人我需作一序。然整套叢書我己有一總序在前,故關於研究上海社會生活史的意義在此毋庸贅述,謹草此蕪言,以為推薦。
留聲機自1877年發明以后,很快對世界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留聲機以及唱片、錄音機的使用,在相當廣闊的范圍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遞、課堂教學、案件審理,一切與聲音有關事情的處理方式,都可能因此而改變。特別是唱片,對於推廣與普及音樂、擴大戲曲曲藝影響、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其功至偉。
上海是中國最早引進留聲機的城市,出是近代中國唱片制作與銷售中心。留聲機與唱片,在近代上海社會生活中,先后被賦予多重意義,諸如奇技淫巧、奢侈物件、高雅標志、謀利商品、宣傳利器等。「留聲機」的名字是1890年由上海人叫開的;近代中國第一批唱片是1903年在上海灌匍的:弄堂里飄出留聲機播放的靡靡之音,是老上海的特別風情;一曲《義勇軍進行曲》的灌制,使上海歷史文化名城色彩更為亮麗。從經濟角度看,唱片業曾是上海最有特色的產業之一,誠如本書所述:
作為中國唱片業中心,上海發行的唱片種類繁多,內容異彩紛呈。就戲曲唱片而言,除了京劇之外,昆曲,以及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曲均有發行。就歌曲唱片而言,既有時代曲,也有抗日救亡歌曲;既有創作歌曲,也有各地民謠。就樂曲而言,即有傳統國樂,也有中西合璧的新作之曲。1949年之前上海發行的唱片,可謂同時代中國音樂、戲曲藝術的原聲寶庫。
一粒砂中看世界。通過唱片與留聲機,可以看到上海與西方世界的聯系,上海與中國內地的聯系,城市與鄉村的聯系,可以了解上海社會經濟與文化的互動,文化與政治的關聯,上層與下層的差異,也感受到時代脈搏的跳動。葛濤博士選擇唱片為切人點來研究近代上海城市社會生活,我很贊同。他以前做過照相與近代社會的研究,熟悉西方器物輸人中國的歷史,熟悉學術界關於器物文化的研究動態,因此,進人此課題,輕車熟路,得心應手。他從報刊、檔案中搜集了相當豐富、具體、生動的資料,還作了一些社會訪談。全書敘述了留聲機、唱片發明、產生的歷史,傳人中國的歷程,多側面地研究了唱片與近代上海社會生活的關系,既有面上的掃描,也有點上的深掘,對於百代公司的剖析具體而微,很見功力。書中對於唱片的社會功能着墨尤多,如唱片與國語教學、外語教學、判案證據、商業廣告等,由此可見作者視野之開闊。書中揭示的唱片經營之道至今仍有啟發意義。英商謀得利公司作為上海經營唱片業最著名的公司,其生意經中最重要一條是西方硬件、中國內容,即在上海本地請著名演員灌音,道地的中國內容,如京劇、徽曲、粵劇、昆曲、梆子、各省小曲等,灌音以后送到英國加工成片,再返回上海銷售。這樣,制作在外國,質量有保證,內容為本土,市場受歡迎。這種以顧客為中心、盡可能使產品內容適應產地文化、注重產品質量的經營之道,相當高明。書中介紹的有些知識,在今人看來,頗有隔世之感。如1935年政府裁定,唱片既非出版物,也非著作物,也沒有所謂「專有公開演奏之權」,如何使用唱片,聽憑購買者自便,制作者、出售者、發行者均不得干涉。這就意味着電台購買唱片后,可以任意播放,無須向唱片公司支付任何其他費用,也無須向灌錄唱片的明星支付酬金。因此,唱片在民國時期上海無線廣播電台的節目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這在知識產權無處不在的今天,簡直匪夷所思。
葛濤出身書香門第,留學東瀛,歸國后因酷愛歷史而棄商從文,一頭扎進史學園地。他知識面寬,基礎厚實,又舍得下功夫,所以進步很快,成果豐碩。披覽此書,總的感覺是資料翔實,脈絡清晰,分析細致,論述允當,文字也暢達可讀。這是一本內容新穎、既有學術性也比較有趣的書。
此書獲得上海市馬克思主義著作出版經費資助,依例,作為推薦人我需作一序。然整套叢書我己有一總序在前,故關於研究上海社會生活史的意義在此毋庸贅述,謹草此蕪言,以為推薦。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