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獻學、音樂學、文學發展史等角度入手,對《樂府詩集》雜曲歌辭與雜歌謠辭部分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對樂府詩該部分的類目成因、類別歸屬、歌詩入樂及與文學發展的地域、時代特征等的相互關聯均作了理據充分,條理清晰的闡述。
目錄
總序
緒論
上編 雜曲歌辭研究
第一章 雜曲歌辭文獻學研究
第一節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類目成因考
第二節 雜曲歌辭中部分作品類別歸屬的重新認定
第三節 《樂府詩集》未收雜曲歌辭認定
第四節 雜曲歌辭作品同出異名考辨
第二章 雜曲歌辭音樂學研究
第一節 曹植雜曲入樂問題新探
第二節 《行路難》演唱方式之流變
第三節 其他入樂的雜曲歌辭
第四節 雜曲古題在唐代的流傳
第三章 雜曲歌辭文學研究
第一節 《秦女休行》一曲中左、傅二詩之比較
第二節 《行路難》對後世文人創作的影響
第三節 雜曲歌辭的文人化特征
第四章 雜曲歌辭叢考
一 《阿那瑰》
二 《高句麗》
三 《於闐采花》
四 《楊花曲》
五 《妾薄命》
下編 雜歌謠辭研究
第一章 雜歌謠辭文獻學研究
第一節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類目成因考
第二節 入樂標准的考察
第三節 「歌」、「謠」聯稱情況的考察
第四節 歌謠與樂府的區分標准
第五節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誤收的樂歌
第六節 歌謠異文考
第二章 雜歌謠辭音樂學研究
第一節 歌謠的不同創作情境
第二節 歌謠的歌唱及其現實影響
第三節 唐詩中有關民間歌謠情況考述
第三章 雜歌謠辭文學研究
第一節 雜歌謠辭與敘事文學
第二節 雜歌謠辭與唐代文人詩歌
結論
附錄 我國古代歌謠與樂歌的不同留存方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緒論
上編 雜曲歌辭研究
第一章 雜曲歌辭文獻學研究
第一節 《樂府詩集·雜曲歌辭》類目成因考
第二節 雜曲歌辭中部分作品類別歸屬的重新認定
第三節 《樂府詩集》未收雜曲歌辭認定
第四節 雜曲歌辭作品同出異名考辨
第二章 雜曲歌辭音樂學研究
第一節 曹植雜曲入樂問題新探
第二節 《行路難》演唱方式之流變
第三節 其他入樂的雜曲歌辭
第四節 雜曲古題在唐代的流傳
第三章 雜曲歌辭文學研究
第一節 《秦女休行》一曲中左、傅二詩之比較
第二節 《行路難》對後世文人創作的影響
第三節 雜曲歌辭的文人化特征
第四章 雜曲歌辭叢考
一 《阿那瑰》
二 《高句麗》
三 《於闐采花》
四 《楊花曲》
五 《妾薄命》
下編 雜歌謠辭研究
第一章 雜歌謠辭文獻學研究
第一節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類目成因考
第二節 入樂標准的考察
第三節 「歌」、「謠」聯稱情況的考察
第四節 歌謠與樂府的區分標准
第五節 《樂府詩集·雜歌謠辭》誤收的樂歌
第六節 歌謠異文考
第二章 雜歌謠辭音樂學研究
第一節 歌謠的不同創作情境
第二節 歌謠的歌唱及其現實影響
第三節 唐詩中有關民間歌謠情況考述
第三章 雜歌謠辭文學研究
第一節 雜歌謠辭與敘事文學
第二節 雜歌謠辭與唐代文人詩歌
結論
附錄 我國古代歌謠與樂歌的不同留存方式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
《樂府詩集分類研究》是我主持研究的北京市「十五」社科規划項目和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2003-2005)「《樂府詩集》研究」的研究成果。在即將面世之際,作為項目主持人,有許多感想。這些感想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建構現代意義上的樂府學是當代學人的重要學術使命。
《樂府詩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總集,囊括了趙宋前除《詩經》、《楚辭》以外的絕大多數歌詩,其價值完全可以和《詩經》、《楚辭》等典籍相媲美。如明人毛晉在翻刻《樂府詩集》時就說該集「采陶唐迄李唐歌謠辭曲,略無遺軼,可謂抗行周雅,長揖楚辭,當與三百篇並垂不朽」。然而,有關《詩經》、《楚辭》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早就成為專門之學,唯獨對《樂府詩集》的研究,學人關注遠遠不夠,更不用說成為一個專門之學了。這一情況說明,人們對樂府學的概念還很不清晰。筆者不揣淺陋,願將有關建構樂府學的思考貢獻給大家,吁請更多學人加入樂府學研究行列。
一 樂府本有專門之學
樂府本是專門之學。如唐權德輿《右諫議大夫韋君集序》雲:「初,君(韋渠牟)年十一,嘗賦(銅雀台)絕句,右拾遺李白見而大駭,因授以古樂府之學。」清方成培《香研居詞麈》亦雲:「自五言變為近體,樂府之學幾絕。」°這說明在古代,就有「樂府學」這一概念。
樂府是朝廷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動情況為歷代史家所重視。《漢書·禮樂志》中就記錄了漢代郊廟歌辭、舞曲歌辭的創作過程和《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的歌辭,以及河間獻王獻雅樂和衷帝罷樂府等事。《漢書·藝文志》還著錄了西漢人所錄「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其中有歌辭,如「《河南周歌詩》七篇、《周謠歌詩》七十五篇」等,有歌譜,如「《河南周歌詩聲曲折》七篇、《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等。序中還對這些歌詩的性質和來歷作了交代:「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
漢代以后,許多史家繼承了《漢書》這一傳統,特別注意記錄樂府活動情況。例如《晉書·樂志》、《宋書·樂志》、《魏書·樂志》、《隋書·音樂志》、《舊唐書·音樂志》、《新唐書·禮樂志》。其中《晉書·樂志》、《宋書·樂志》、《隋書·音樂志》、《日唐書·音樂志》還同時收錄了歌辭。尤其是沈約的《宋書·樂志》記錄詳細,今天我們見到的許多漢魏晉宋歌辭都是因為它的收錄得以保存。
除了正史以外,由魏晉到隋唐,出現了一批個人著作,或記錄樂府情況,或辨析樂府歌辭的含義。如晉王僧虔的《技錄》,南朝宋張永的《元嘉正聲技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盛唐吳兢的《樂府古題要解》、劉徠的《樂府古題解》、崔令欽的《教坊記》,中唐元稹的《樂府古題序》,晚唐段安節的《樂府雜錄》等,都屬於這方面的著作。
……
《樂府詩集》是一部上古至唐五代樂章和歌謠總集,囊括了趙宋前除《詩經》、《楚辭》以外的絕大多數歌詩,其價值完全可以和《詩經》、《楚辭》等典籍相媲美。如明人毛晉在翻刻《樂府詩集》時就說該集「采陶唐迄李唐歌謠辭曲,略無遺軼,可謂抗行周雅,長揖楚辭,當與三百篇並垂不朽」。然而,有關《詩經》、《楚辭》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早就成為專門之學,唯獨對《樂府詩集》的研究,學人關注遠遠不夠,更不用說成為一個專門之學了。這一情況說明,人們對樂府學的概念還很不清晰。筆者不揣淺陋,願將有關建構樂府學的思考貢獻給大家,吁請更多學人加入樂府學研究行列。
一 樂府本有專門之學
樂府本是專門之學。如唐權德輿《右諫議大夫韋君集序》雲:「初,君(韋渠牟)年十一,嘗賦(銅雀台)絕句,右拾遺李白見而大駭,因授以古樂府之學。」清方成培《香研居詞麈》亦雲:「自五言變為近體,樂府之學幾絕。」°這說明在古代,就有「樂府學」這一概念。
樂府是朝廷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動情況為歷代史家所重視。《漢書·禮樂志》中就記錄了漢代郊廟歌辭、舞曲歌辭的創作過程和《安世房中歌》十七章、《郊祀歌》十九章的歌辭,以及河間獻王獻雅樂和衷帝罷樂府等事。《漢書·藝文志》還著錄了西漢人所錄「歌詩二十八家,三百一十四篇」。其中有歌辭,如「《河南周歌詩》七篇、《周謠歌詩》七十五篇」等,有歌譜,如「《河南周歌詩聲曲折》七篇、《周謠歌詩聲曲折》七十五篇」等。序中還對這些歌詩的性質和來歷作了交代:「自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雲。」
漢代以后,許多史家繼承了《漢書》這一傳統,特別注意記錄樂府活動情況。例如《晉書·樂志》、《宋書·樂志》、《魏書·樂志》、《隋書·音樂志》、《舊唐書·音樂志》、《新唐書·禮樂志》。其中《晉書·樂志》、《宋書·樂志》、《隋書·音樂志》、《日唐書·音樂志》還同時收錄了歌辭。尤其是沈約的《宋書·樂志》記錄詳細,今天我們見到的許多漢魏晉宋歌辭都是因為它的收錄得以保存。
除了正史以外,由魏晉到隋唐,出現了一批個人著作,或記錄樂府情況,或辨析樂府歌辭的含義。如晉王僧虔的《技錄》,南朝宋張永的《元嘉正聲技錄》,陳釋智匠的《古今樂錄》,盛唐吳兢的《樂府古題要解》、劉徠的《樂府古題解》、崔令欽的《教坊記》,中唐元稹的《樂府古題序》,晚唐段安節的《樂府雜錄》等,都屬於這方面的著作。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