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慕克在十字路口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
定價:192
NT $ 167
  • 作者:帕慕克 陳眾議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日期:2009-10-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42631470
  • ISBN13:9787542631473
  • 裝訂:平裝 / 26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帕慕克先生在東西,古今之雙重十字路口游走,卻清醒地認識到,他是在進行一場戰爭,盡管他幾乎一開始就已明白,他不可能贏,因為他是在進行一個人的戰爭。

一本匯集了帕慕克在訪問中國期間的演講,中國諸多學者、作家對帕慕克作品的解讀以及帕慕克與中國學者之間的交流對話的著作《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出版,對了解帕慕克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價值。2008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和外國文學研究所的聯合邀請,帕慕克來華訪問,與中國作家莫言等舉行了交流研討。

本書中收錄了莫言解讀帕慕克的文章《好大一場雪——〈雪〉賞析》、帕慕克在其作品研討會上的發言《我是一個書卷氣的作家》、大江健三郎與帕慕克的對談《作家的使命》等等帕慕克訪華期間的演講和與諸多學者專家的交流對話。

帕慕克,1952年生,土耳其著名作家,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當代歐洲最杰出的小說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作品被譯成50多種語言出版,在眾多國家和地區暢銷。文學評論家把他和普魯斯特、托馬斯‧曼、卡爾維諾、博爾赫斯、安伯托‧艾柯等大師相提並論。1998年《我的名字叫紅》出版,這本書確定了帕慕克在國際文壇上的的文學地位;獲得2003年都柏林文學獎,這個獎獎金高達10萬歐元,是全世界獎金最高的文學獎,同時還贏得了法國文藝獎和意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目錄

代序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兼說懷舊
第一部分 帕慕克演講錄
我們究竟是誰?
我是一個書卷氣的作家
隱含作者
你為誰而寫作?
第二部分 解讀帕慕克
《寂靜的房子》
19世紀中葉以來的土耳其文學及帕慕克的作品
《寂靜的房子》
《我的名字叫紅》
意識形態的顏色
向死而生的寫作
對《我的名字叫紅》的一點理解
《我的名字叫紅》︰暴力美學的三重邏輯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法國文學——奧爾罕‧帕慕克的呼愁之源
伊斯坦布爾的游歷,《伊斯坦布爾》的親歷
憂傷的城市,憂傷的心靈
論帕慕克“呼愁”的實質
《雪》
好大一場雪
雪的概念結構
“失根憂傷”與“魂歸何方”
《白色城堡》
永遠無法抵達的白色城堡
《杰夫代特先生和他的兒子們》
我與《杰夫代特先生和他的兒子們》的緣分
《新人生》
《新人生》的多重解讀
《黑書》
在卡夫山上追尋自我
綜論
從帕慕克到伊斯坦布爾和他的文學世界
談帕慕克作品與當代俄羅斯小說
帕慕克的低聲細語
第三部分 對話帕慕克
作家的使命——大江健三郎與帕慕克的對談
身份認同與文化融合——穆宏燕對帕慕克的專訪
寫作‧文學評論‧圖書排行榜——莫言與帕慕克、基蘭‧德賽的會談
東西文化與文學想象——與帕慕克座談
附錄
奧爾罕‧帕慕克訪華行程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兼說懷舊 陳眾議

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土書中說到,過去的那個凹凸不平的文化全景,就是海明威的脈絡;而在海明威之前,則是另一位作家——司湯達。“這並不是武斷的選擇,”他說,“而是曾對司湯達表示欽佩的海明威自己暗示的。”司湯達的主人公大都處在理性主義的清醒與浪漫主義的激情之間。一百年後,海明威的主人公竟奇怪地來到了同樣的十字路口,即從啟蒙運動老樹干長出的各種技術主義哲學和由浪漫主義樹千派生的虛無主義思想的交叉路口。我今天斗膽替卡爾維諾的這一個家族增添兩名成員,一名是他的老祖宗塞萬提斯,另一名便是他的新成員帕慕克,盡管事實上臨慕克先生傾慕的托爾斯泰、福樓拜、博爾赫斯等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



且說帕慕克先生在東西、古今之雙重十字路口游走,卻清醒地認識到,他是在進行一場戰爭;盡管他幾乎一開始就已明白,他不可能蠃,因為他是一個人在進行戰爭,至少在伊斯坦布爾,他幾乎是在孤軍奮戰,而且對手是隱形的、不可戰勝的。此話得從他生子斯長于斯的伊斯坦布爾說起。記得一位朋友是這祥掐繪伊斯坦布爾的︰有人告訴他,土耳其是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和諧統一的典範。那里的建築風格、市民生活無不體現著這一特點。當然,後來他由衷地相信了這土點。在他看來,伊斯坦布爾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她還是華麗、迷人而又充滿活力的現代都市。東正教堂和清真寺交相輝映,各色輪船在海面一匕游弋,川流不息的車輛在鵝卵石鋪就的古舊街道上穿梭,汽車喇叭和各種叫賣聲、汽備聲匯成一片,構成一幅十分動人的三維圖畫,東方與西方、過去與現在融合于斯。于是,有人領周五為安息日,有人在周六做主禱,而基罾徒則周日望彌撤。總之,上干年的拜佔庭文化,數百年的奧斯曼帝國,加上更早和更新的因素,伊斯遐布爾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多元化大都會。

這恐怕也是大多數外國游客和土耳其人的看法。然而,猶太先知所羅門說過︰“你要看,而且要看見。”這和中國古人所謂的“視而見之,見而察之”如出一轍。帕慕克便是–個“視而見之,見而察之”的明眼人,而且這眼是長在心里的。

然而,面對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這對啪箜綻錯的坫字路口,帕慕克的內心充斥著懷舊感。這是土種近乎自虐的苦痛,隨之而來的,或淡或濃,必定是無盡的憂傷。他的懷舊感甚至漫潤于他無處不在的、強烈的自傳意識中。

雖然懷舊感人瞥有之,但未必所有人都會從文化的高度去發動一場戰爭,一場沒有硝煙卻充滿憂傷的戰爭,而且幾乎注定是孤軍奮戰。

帕慕克在一篇題為《火災與廢墟》的散文中寫道︰“我還不夠年長,無法見證四周鄰里燃燒與毀滅的歷程;但我見過火災是怎樣摧毀最後一批本質宅邸的。它們大多在午夜發生,透著某種神秘……那時候,拆毀自己的舊屋,建造新式公寓樓,向世界展示你多富有、多現代,是違法的。直至由于梁柱年久失修、日漸腐朽,宅邴不再適合居住,人們方可般出,也會得到允許將房屋拆毀。但有人為了加快這一過程,便撬開瓷磚,讓木頭曝露在雨雪之中。還有更快捷!更大膽的選擇,那就是在無人察覺的夜晚,放一把火將其焚毀。因此,一度有傳聞說,那些火災都是看管這些古舊宅邸的園丁們縱火引起的。還有另一種說法,說它們在燒毀之前,就已被轉賣給某某建築商,而後者又指使他人將其付之一炬。”與此同時,“伊斯坦布爾的人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從上百萬激增到了一千萬。從上空俯瞅,你立刻就會明白,為什麼家族的沖突、貪婪、過失以及自責都已于事無補。你會看到鱗次櫛比的水泥軍團,就像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中的軍隊土樣,一路掠劫所有宅邸、樹木、花園,連動物也不放過,摧枯拉朽,勢不可擋。你會看到巨大的力量不斷推動瀝青的蔓延,你會看到其足跡就在四周鄰里擴散,步步逼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迅捷。而你曾在那里度過了仿佛永恆的天堂般的歲月(著重號系引者所加,下同)。研究一下城市地圖或統計數字,看看這不可阻擋的運動軌跡,誰還會有期待?如果有人期待……那真該看看托爾斯泰。他對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是那麼不抱希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