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寸心籀篆(中國古代璽印鑒賞)》講述了: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數千年歷史發展的長河里,先古的遺存燦若繁星,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巨大財富。收藏是一門學問,我國古代文玩遺存種類繁多,按材質分有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漆器、竹木牙角等,按功能分有禮器、生活用具、農具、武器、車馬器、度量衡器、貨幣、璽印、服飾等等。這些器物從肇始到成熟,再到鼎盛,都有各自的發展軌跡和時代特征,它們既相互影響,又自成體系,大大豐富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目錄
壹 概述
一璽印與印章
二璽印的起源
三璽印發展概述
貳 璽印的分類
一、以稱謂分類
二、以材質分類
(一)石質類
(二)晶玉類
(三)瑪瑙、琥珀等印材
(四)金屬類
(五)陶瓷、磚瓦類
(六)牙角類
(七)竹、木、果核類
(八)合成材料類
三、以功能分類
(一)社會功能
(二)使用功能
叄 各歷史時期璽印
一、先秦時期古璽
(一)春秋時期
(二)戰國時期
二、秦漢時期璽印
(一)概述
(二)秦代璽印
(三)兩漢璽印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璽印
(一)概述
(二)三國、西晉時期官印
(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官印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印
四、隋唐五代璽印
(一)概述
(二)隋唐五代官印
(三)隋唐五代私印
五、宋遼金夏璽印
(一)概述
(二)宋代官印
(三)宋代私印
(四)遼代官印
(五)遼代私印
(六)金代宮印
(七)金代私印
(八)西夏官印
(九)西夏私印
六、元代璽印
(一)概述
(二)元代官印
(三)元代農民政權璽印
(四)元代私印
(五)篆刻藝術的肇始
七、明代璽印
(一)概述
(二)明代官印
(三)明末農民政權璽印
(四)篆刻藝術的興起
八、清代璽印
(一)概述
(二)清代官印
(三)清末農民政權璽印
(四)篆刻藝術的發展
肆篆刻藝術流派及其特點
一、明代五大流派
(一)文彭
(二)伺震
(三)蘇宣
(四)朱簡
(五)汪關
二、清代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歙派
(二)浙派
(三)鄧派
(四)晚清印壇名家
伍古印辨偽
一、識印文
二、看形制
三、看質地
四、看工藝
五、看銹體
六、看章法
七、查官職
八、綜合堪比
九、儀器鑒定
陸 精品賞析
一璽印與印章
二璽印的起源
三璽印發展概述
貳 璽印的分類
一、以稱謂分類
二、以材質分類
(一)石質類
(二)晶玉類
(三)瑪瑙、琥珀等印材
(四)金屬類
(五)陶瓷、磚瓦類
(六)牙角類
(七)竹、木、果核類
(八)合成材料類
三、以功能分類
(一)社會功能
(二)使用功能
叄 各歷史時期璽印
一、先秦時期古璽
(一)春秋時期
(二)戰國時期
二、秦漢時期璽印
(一)概述
(二)秦代璽印
(三)兩漢璽印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璽印
(一)概述
(二)三國、西晉時期官印
(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官印
(四)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印
四、隋唐五代璽印
(一)概述
(二)隋唐五代官印
(三)隋唐五代私印
五、宋遼金夏璽印
(一)概述
(二)宋代官印
(三)宋代私印
(四)遼代官印
(五)遼代私印
(六)金代宮印
(七)金代私印
(八)西夏官印
(九)西夏私印
六、元代璽印
(一)概述
(二)元代官印
(三)元代農民政權璽印
(四)元代私印
(五)篆刻藝術的肇始
七、明代璽印
(一)概述
(二)明代官印
(三)明末農民政權璽印
(四)篆刻藝術的興起
八、清代璽印
(一)概述
(二)清代官印
(三)清末農民政權璽印
(四)篆刻藝術的發展
肆篆刻藝術流派及其特點
一、明代五大流派
(一)文彭
(二)伺震
(三)蘇宣
(四)朱簡
(五)汪關
二、清代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一)歙派
(二)浙派
(三)鄧派
(四)晚清印壇名家
伍古印辨偽
一、識印文
二、看形制
三、看質地
四、看工藝
五、看銹體
六、看章法
七、查官職
八、綜合堪比
九、儀器鑒定
陸 精品賞析
序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數千年歷史發展的長河里,先古的遺存燦若繁星,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巨大財富。
收藏是一門學問,我國古代文玩遺存種類繁多,按材質分有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漆器、竹木牙角等,按功能分有禮器、生活用具、農具、武器、車馬器、度量衡器、貨幣、璽印、服飾等等。這些器物從肇始到成熟,再到鼎盛,都有各自的發展軌跡和時代特征,它們既相互影響,又自成體系,大大豐富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收藏的起源應該很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收藏領域中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治國有方,而且也十分鍾愛收藏,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帖」的王羲之《蘭亭序》,可謂字字珠璣,即是他藏品中的一件。他不但在生前召集名家重臣臨帖摹寫,死后還將此件千古名帖帶進墓中。宋代,金石學興起,收藏活動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大批的書畫、金石學者盡搜商周甲骨、金石、鍾鼎文字以及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古璽、瓦當,以求參變篆意,革新書風,大大推動了民間收藏活動的盛行。自此,民間收藏的范圍也逐漸擴大,文玩收藏的品類也漸趨拓寬。北宋收藏家呂大臨(1044-1091)的著錄《考古圖》中就收錄了當時秘閣、太常、宮廷和民間所藏共計224件青銅器、13件玉器和1件石器,並記載有38位民間收藏者。明清以來,民間文玩的收藏已蔚然成風,不僅人數增多,名家輩出,各種收藏著錄也相繼問世。但是由於清廷腐敗無能,國外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舊中國的大門,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燒殺擄掠,大批的宮廷、民間珍寶被搶掠殆盡。至民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外國商人又紛紛來華爭購各種文玩藏器,一時文玩作偽之風極為興盛,致使各種文玩贗品充斥泛濫。
建國初期,民間文玩收藏在「破四舊」及轟轟烈烈的「文革」運動中陡然冷卻,收藏之風一時歸於平靜。
收藏之風的再度興起應是20世紀的80年代。改革開放的一聲炮響,大地復蘇,春意盎然,祖國各地百業俱興。20余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國力不斷增強,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開始把目光再次轉向收藏。今日,民間大大小小的收藏團體、古玩城、私營博物館以及市場門店遍及各地,民間文玩收藏之風熾烈。
從某種角度看,藏寶於民不但可以彌補國家相關部門收藏的不足與缺憾,對於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有着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古代文玩大部分與館藏文物一樣,同屬人類的文化遺存。之所以稱之為「文玩」,是與館藏文物相區別而言。第一,館藏文物一般都是經過國家相關機構或部門進行過科學考證的,有着明確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考古研究價值,它為研究社會發展進步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而文玩不同,雖大部分亦屬於文物的范疇,或許也具有文物同等的研究價值,但由於只在藏家之間交流、把玩與欣賞,逐漸喪失了原本的遺存環境,同時又缺乏權威機構的鑒定認可,其科考價值遠不及館藏文物。第二,館藏文物的主要作用是為研究和考證提供依據,並不在市場上流通,准確地說不能以經濟價值取衡量其存在的重要性和意義的。而文玩則不同,它是在市場流通的一種商品,它的價值主要是在市場流通交易中產生的商品經濟價值。當然,這樣機械地區分文物與文玩也未免過於簡單。收藏文玩之所以成為當今人們的精神追求,正是因為人們在探究文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藝術、風俗等等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在真與吉、善與惡、得與失、金錢與道德之間,考量、修煉身心與情操,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的品位,所以,文玩具有藏之不貧、擁之不俗,集商品經濟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於一身的特點。
……
收藏是一門學問,我國古代文玩遺存種類繁多,按材質分有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青銅器、金銀器、漆器、竹木牙角等,按功能分有禮器、生活用具、農具、武器、車馬器、度量衡器、貨幣、璽印、服飾等等。這些器物從肇始到成熟,再到鼎盛,都有各自的發展軌跡和時代特征,它們既相互影響,又自成體系,大大豐富了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收藏的起源應該很早。在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就是收藏領域中的典型代表。他不但治國有方,而且也十分鍾愛收藏,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帖」的王羲之《蘭亭序》,可謂字字珠璣,即是他藏品中的一件。他不但在生前召集名家重臣臨帖摹寫,死后還將此件千古名帖帶進墓中。宋代,金石學興起,收藏活動逐漸從宮廷走向民間,大批的書畫、金石學者盡搜商周甲骨、金石、鍾鼎文字以及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古璽、瓦當,以求參變篆意,革新書風,大大推動了民間收藏活動的盛行。自此,民間收藏的范圍也逐漸擴大,文玩收藏的品類也漸趨拓寬。北宋收藏家呂大臨(1044-1091)的著錄《考古圖》中就收錄了當時秘閣、太常、宮廷和民間所藏共計224件青銅器、13件玉器和1件石器,並記載有38位民間收藏者。明清以來,民間文玩的收藏已蔚然成風,不僅人數增多,名家輩出,各種收藏著錄也相繼問世。但是由於清廷腐敗無能,國外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了舊中國的大門,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燒殺擄掠,大批的宮廷、民間珍寶被搶掠殆盡。至民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外國商人又紛紛來華爭購各種文玩藏器,一時文玩作偽之風極為興盛,致使各種文玩贗品充斥泛濫。
建國初期,民間文玩收藏在「破四舊」及轟轟烈烈的「文革」運動中陡然冷卻,收藏之風一時歸於平靜。
收藏之風的再度興起應是20世紀的80年代。改革開放的一聲炮響,大地復蘇,春意盎然,祖國各地百業俱興。20余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國力不斷增強,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發生了許多變化,開始把目光再次轉向收藏。今日,民間大大小小的收藏團體、古玩城、私營博物館以及市場門店遍及各地,民間文玩收藏之風熾烈。
從某種角度看,藏寶於民不但可以彌補國家相關部門收藏的不足與缺憾,對於傳承和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有着積極和深遠的意義。
古代文玩大部分與館藏文物一樣,同屬人類的文化遺存。之所以稱之為「文玩」,是與館藏文物相區別而言。第一,館藏文物一般都是經過國家相關機構或部門進行過科學考證的,有着明確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考古研究價值,它為研究社會發展進步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而文玩不同,雖大部分亦屬於文物的范疇,或許也具有文物同等的研究價值,但由於只在藏家之間交流、把玩與欣賞,逐漸喪失了原本的遺存環境,同時又缺乏權威機構的鑒定認可,其科考價值遠不及館藏文物。第二,館藏文物的主要作用是為研究和考證提供依據,並不在市場上流通,准確地說不能以經濟價值取衡量其存在的重要性和意義的。而文玩則不同,它是在市場流通的一種商品,它的價值主要是在市場流通交易中產生的商品經濟價值。當然,這樣機械地區分文物與文玩也未免過於簡單。收藏文玩之所以成為當今人們的精神追求,正是因為人們在探究文玩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藝術、風俗等等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在真與吉、善與惡、得與失、金錢與道德之間,考量、修煉身心與情操,豐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的品位,所以,文玩具有藏之不貧、擁之不俗,集商品經濟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於一身的特點。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