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留風︰花木卷

修竹留風︰花木卷
定價:180
NT $ 157
  • 作者:李心釋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9-05-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536055269
  • ISBN13:9787536055261
  • 裝訂:平裝 / 166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古人愛花,也愛替花作主,給花許多傳說,就像人對自己的祖先作出種種神奇的描繪,人世間的眾多歷史變故,也經常附會在花木身上。

這本書中的花木是在非常寬泛的符號意義上談論的,並且明顯地著上個人偏好的色彩。書中每篇文章基本上是以花木的植物學特征、符號化過程、文化意義、審美特征、人文精神、圖像符號、民間影響等諸方面共同撐起一個框架。

人所看到的花木畢竟是喜歡看到的花木,人所做的只是以花為鏡,照見自己,卻忘了花木本身,所以花木文化不是花木的文化,而是人的文化,人的世界里的花木不是自然狀態下的花木,就像栽培的觀賞花,人賦予她們太多人為的東西,她們不是指稱自身,而是指稱人的世界的某種意義,並且花之各品無不影射著人事,如牡丹有雪夫人、玉美人、狀元紅、醉楊妃等,蘭有惠知客、黃八兄、觀堂主、十三太保等,月季有姣容三變、朱衣一品、西施醉舞、飛燕新妝、岳陽三醉等。那麼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花木具有了符號的性質。而這種符號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能指與所指之間任意性不強,存在著聯系的紐帶,即一個民族認識世界的特殊方式和審美眼光。
 

目錄

總序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言
一 雪的姐妹——梅
二 幽者自幽——蘭
三 竹里清風——竹
四 人淡如菊——菊
五 花與佛陀——荷花
六 盛世隱喻——牡丹
七 “人面”的傳奇——桃花
八 夏天的心髒——石榴
九 魂回杏花村——杏花
十 愛恨秉燭中——海棠
十一 芭蕉聲獨多——芭蕉
十二 風流長春花——月季
十三 凌波仙子——水仙
十四 歲寒之精——松柏
十五 獨佔三秋——桂花
十六 昔我往矣——楊柳
十七 花鳥聯盟——杜鵑
十八 一葉知秋——梧桐
十九 木中“雙嬌”——山茶和芙蓉
二十 青樓美人——玫瑰
後記
 

旅法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先生說過︰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歲月的滄桑,歷史的印痕,在上帝老人那慧目如電的注視下,不經意間竟造就了多如恆河之沙的人類及其“思考”作品。

據研究,人類已經存于斯幾數百萬年的時光,而在此之前呢?當上帝在靜觀萬象、俯視眾生時,偶然間瞥見,而今有這麼一幫子民竟汲汲于思索具有悠久歷史的“符號文化”時,當作何想?發笑麼?也許,未必!

應該說,自從有了上帝老人的眷顧而“創造”出人類,這世上便有了文化和思緒,涂染上了形形色色的情感意味,如同空氣一般彌散在世間各個角落,從而顯得韻味十足、力透紙背。顯在的外觀不再顯得單薄以至于“蕪沒于空山”,且日益豐富起來……

既如此,淺疏的體表油然承載並傳達起某種“弦外之音”,諸如“象征性”、 “主體性”、 “超越性”等便次第出現;久之,我們就觀其形而會其義,略其形而會其神;隨之, “人文性”、 “歷史感”、 “宇宙觀”等人類話語便在歲月年輪的碾壓下愈加迷人‥‥

漸漸的,華夏“女媧”的子孫們在面對祖先遺漏的多種花絮時,往往產生出一種神奇的美感距離,更為醇厚的“文化”味道也就被無意識接受與敞開︰接受的是生活,敞開的是神性。神性增加了厚度,生活融入了文明,文明推動了歷史,歷史整合了意義,意義拓展了體量,體量積澱了文明,文明化人了生活,生活充滿了神奇,神奇歸之于神祗,神祗創制了符號,符號遮蔽了本意,衍義得到了敞開……不斷的遮蔽與敞開,便構成了符號的雙重功能。人類文化正是在這輛雙駕馬車的裹挾下,蕩生出歷史煙雲。

何謂符號?符號即人化的第二皮膚。

什麼是人?人是擁有生命意識,並將其形式化從而喚起情感共通的生物。

人化即文化,文化即交流;交流是手段,情感為主旨。

從文化的起源看, “人”是文化的第一要義, “符號”則是其形態�濃縮。閃此,“人一文化一符號”構成了某種同一性命題。人們正是在“文化符號”和“符號文化”中強化其生命意義,生命的節奏由是成為人類文化的最早華章。

可以說,符號一經濃縮了生命情調,便起到一種鬼斧神工的作用,無形中構成了推動人類進步的積極動因。這或許就是我們每每在面對自然或文化杰作而嘆許為“上帝的杰作”之深層因由?

作者們無意在此建立一門“中國符號文化學”,因為大文化觀念本身即是一門體大思精的學問;也無意于條分縷析地去做考據和索引工作,因為歷史的人文誤讀即是符號的內在因了︰同樣無意于比較中西符號文化之間的異同.人類本一家,允許有個性c共性與個性共存不僅自然而然,也是一種歷史必然,多元性正是符號的本質特征。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其符號文化亦豐富深邃,自成系統。為生動表現巾華文化,編者從傳統音樂中擷取了幾首古琴曲名,如“古神化引”、 “板橋道情”等,旨在利用第一符號(語言)去言說第三符號(圖像)而揭示第三符號(題旨),試圖尋拾曾經的“左圖右史”傳統,以雅俗共賞的方式來達成真正意義卜的符號揭示與敞開,使大家從中得到某種精神啟悟!

出于上述“思考”,我們精心策劃並精選了二百余經典符號,其內容盡可能涵蓋中華文化的方方面面,雖然不盡完善,亦可一窺個豹。鑒于符號文化的自身規定性,尤其是當下審美文化的道成內身性趣味所使然,力圖用鮮活的筆調糅歷史、文化、藝術、審美、民俗、感悟于一體,宣敘出一部和諧的多聲部協奏曲。

這里的“符號”與國際上風頭正勁的“符號學研究”不盡相同。近半個世紀以來,國際符號學研究方興未艾,國內對這一問題也逐漸關注。人們有理由相信,李幼蒸先生的話並非空穴來風,他說︰

符號學研究將成為下世紀(21世紀——筆者按)初的中國顯學,中國符號學將成為國際符號學新的中心。同時,符號學亦將成為使中華傳統人文理想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有效工具。

需要說明的是,叢書從前期策劃到最終付梓經過了相當κ的快樂等待。幸運的是,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季羨林先生、張岱年先生、張道一先生等前輩學者們的熱情鼓勵與大力支持。季老年逾九秩,仍為本書揮毫題簽;張老亦題詞予以勉勵;業師道一先生表示做一位“實實在在的顧問”……大師們的鼓勵與前輩學者的關懷始終是我等奮力前行的不衰動力

文責自負,各盡其職;世事繁冗,未可盡表。

上帝.您還在發笑麼?阿門!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