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發展近來有一個日趨明顯的傾向,就是從過去關注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到越來越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特殊情境中應具備的專業智慧。教師在中小學實踐中常需思考的這樣的問題:智慧從哪里來?知識與智慧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積識成智」、「化德性為智慧」是智慧發展的必由之路,不斷增進知識、增長見識、涵養性情,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徑。其次,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故事作為反映教師教育教學經歷的媒介,承載着教師的歡樂與憂愁,蘊含着教師的性情與品德,體現着教師的理想與理念,凸現着教師的技能與技巧。一句話,其中不乏智慧的火花,睿智的見解。把這些故事中的智慧火花加以收集,積小智成大智,為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需。
這套叢書立足於為淺描與深描、事例與事理、知識與智慧搭建橋梁。各書所引用故事,大多是對教育教學事實的「深描」,我們在編纂這些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導讀」的設計以及對各故事簡要的評論,試圖使故事逐漸呈現出相關的意義與理論認識,汲取教師閃光的智慧,並借此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向縱深發展。
目錄
導論新課程改革與教師角色轉變
相關鏈接:教師角色隱喻中的社會期待
第一章 由知識傳授者轉向知識批判性分析者
引言
一、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
故事1:「米香」溢課堂活動激智慧
故事2:研究紙的吸水性
二、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質疑
故事3:《松鼠》的結尾是和諧的音符嗎
故事4:點亮學生的智慧火花
相關鏈接:知識的詮釋批判觀與教師知識及其特點的重新省思
第二章 由課程實施者轉向課程開發者
引言
一、開發與設計校本課程
故事5:看我七十二變
二、挖掘教材資源
故事6:給課文換一個創造性的結尾
三、活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
故事7: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
故事8:實踐與創新精神
相關鏈接:地方課程資源開發應把握的基本理念及途徑
第三章 由教案的執行者轉向
教學智慧的創造者
引言
一、靈活應對意外事件
故事9:會了,為什麼還要聽
故事10:失而復得的「雙」
二、及時捕捉生成性資源
故事11:化課堂意外為教學契機
故事12:為這樣簡約而精彩的復習課叫好
三、動態調整教學進程
故事13:課堂插曲
故事14:一堂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課
相關鏈接:教學智慧是什麼
第四章 由管理者轉向引導者
引言
一、關注學生生活世界
故事15:散落在季節里的風鈴——我的班主任手記
故事16:告誡同行,碰上這樣的女生千萬不要挽救
二、走進學生心理世界
……
第五章 由實踐者轉向研究者
相關鏈接:教師角色隱喻中的社會期待
第一章 由知識傳授者轉向知識批判性分析者
引言
一、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
故事1:「米香」溢課堂活動激智慧
故事2:研究紙的吸水性
二、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質疑
故事3:《松鼠》的結尾是和諧的音符嗎
故事4:點亮學生的智慧火花
相關鏈接:知識的詮釋批判觀與教師知識及其特點的重新省思
第二章 由課程實施者轉向課程開發者
引言
一、開發與設計校本課程
故事5:看我七十二變
二、挖掘教材資源
故事6:給課文換一個創造性的結尾
三、活用生活中的課程資源
故事7: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
故事8:實踐與創新精神
相關鏈接:地方課程資源開發應把握的基本理念及途徑
第三章 由教案的執行者轉向
教學智慧的創造者
引言
一、靈活應對意外事件
故事9:會了,為什麼還要聽
故事10:失而復得的「雙」
二、及時捕捉生成性資源
故事11:化課堂意外為教學契機
故事12:為這樣簡約而精彩的復習課叫好
三、動態調整教學進程
故事13:課堂插曲
故事14:一堂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的課
相關鏈接:教學智慧是什麼
第四章 由管理者轉向引導者
引言
一、關注學生生活世界
故事15:散落在季節里的風鈴——我的班主任手記
故事16:告誡同行,碰上這樣的女生千萬不要挽救
二、走進學生心理世界
……
第五章 由實踐者轉向研究者
序
編寫一套關於課程改革方面的「故事書」的想法由來已久。其動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新課程改革以來,不少教師通過敘事、案例、日志等方式記敘了自己的心路歷程,反映了自己在新課程改革中的思考與做法,將這些故事加以搜集、整理,本身就是在展示着教師的實踐智慧,「固化」着新課程改革的實踐成果;二是教師們的故事在不斷累積,數量在不斷增大,但也有教師陷人新的困惑,如何從故事中汲取智慧?如何擺脫故事敘述的簡單循環?如何真正使故事成為專業成長的階梯?這些問題的存在,使一些教師對敘事出現了「審美疲勞」,影響着敘事的深入,從而也影響着新課程改革、學校教育科研乃至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入。
敘事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比較恰當的研究成果表達形式。它體裁靈活,文字活潑,可長可短,可虛可實,與教師的職業特性相協調,與教師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它沒有專業詞匯的抽象,沒有理論冷冰冰的「面孔」,沒有學術論文的晦澀,沒有基礎學說的刻板,有的是思維的靈動,有的是切身的體驗,有的是直白的描述,有的是動人的情節。所有這一切,都使得敘事一出現,就被教師視為知已,深得教師喜愛,迅速在廣大教師中風靡。只要瀏覽一下相關網站或期刊,我們就不難發現教師敘事的熱情以及汗牛充棟般的實例。
但是,隨着敘事的逐步開展,教師們突然意識到, 「事」並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好「敘」,故事也並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容易親近。甚至有教師覺得是進入了一個「無底洞」,很難找到前行的路徑與方向。「入門易,深入難」,成了不少教師的心結。處此情景,引導教師敘事從淺描走向深描,從事例走向事理,從知識走向智慧,就成了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者必須共同直面的問題。
最早使用「深描」一詞的是人類學家吉爾伯特·賴爾,他對深描有着這樣的論述:描寫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通過特殊的視角和細致的分析,展示當事人的語言、行為、信仰等等,甚至是他們的「自我」概念,由此對當事人的文化進行分析。深描的文本要使其描述的動作和行為得到最大程度的還原,並且,這種描寫是在文本(context)的影響下的,有特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可以以小見大,管中窺豹。就此而言,從淺描走向深描,意味着教師在敘事當中,需要關注故事中的細節,關注當事人的心理活動,關注事件的各個方面,要將故事產生、發展的全過程展現出來。同時,在故事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切實對自我有着這樣或那樣的新認識,借助於故事了解教育教學的真諦。
「事」與「理」總是有着密切聯系的。教師對故事的記敘與描述,使得「事」呈現其形貌,但如果沒有「理」的分析和闡發,就有可能使故事停留在「事例」階段,缺乏「事理」的挖掘與升華。一般來說,將身邊的教育教學故事形成為「例」較為便捷,而進一步探究「例」背后的「理」則較為困難,而后者恰恰是故事存在的依托與基礎。意義的探尋,理論的提煉,智慧的積聚,無一不是通過「事理」的探討來實現的。總體來說,許多教師已經具備了記敘事例的本領,而發現事理的能力尚有待加強。要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對教育教學故事本身有詳盡的敘述,也需在對教育理論的吸納、消化,同時還需要有對教育問題的獨到見解,換句話說,是需要跳出故事看故事。
教師的專業發展近來有一個日趨明顯的傾向,就是從過去關注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到越來越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特殊情境中應具備的專業智慧。教師在中小學實踐中常需思考的這樣的問題:智慧從哪里來?知識與智慧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積識成智」、「化德性為智慧」是智慧發展的必由之路,不斷增進知識、增長見識、涵養性情,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徑。其次,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故事作為反映教師教育教學經歷的媒介,承載着教師的歡樂與憂愁,蘊含着教師的性情與品德,體現着教師的理想與理念,凸現着教師的技能與技巧。一句話,其中不乏智慧的火花,睿智的見解。把這些故事中的智慧火花加以收集,積小智成大智,為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需。
這套叢書立足於為淺描與深描、事例與事理、知識與智慧搭建橋梁。各書所引用故事,大多是對教育教學事實的「深描」,我們在編纂這些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導讀」的設計以及對各故事簡要的評論,試圖使故事逐漸呈現出相關的意義與理論認識,汲取教師閃光的智慧,並借此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向縱深發展。
……
敘事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比較恰當的研究成果表達形式。它體裁靈活,文字活潑,可長可短,可虛可實,與教師的職業特性相協調,與教師的興趣愛好相一致。它沒有專業詞匯的抽象,沒有理論冷冰冰的「面孔」,沒有學術論文的晦澀,沒有基礎學說的刻板,有的是思維的靈動,有的是切身的體驗,有的是直白的描述,有的是動人的情節。所有這一切,都使得敘事一出現,就被教師視為知已,深得教師喜愛,迅速在廣大教師中風靡。只要瀏覽一下相關網站或期刊,我們就不難發現教師敘事的熱情以及汗牛充棟般的實例。
但是,隨着敘事的逐步開展,教師們突然意識到, 「事」並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好「敘」,故事也並不像當初想象的那麼容易親近。甚至有教師覺得是進入了一個「無底洞」,很難找到前行的路徑與方向。「入門易,深入難」,成了不少教師的心結。處此情景,引導教師敘事從淺描走向深描,從事例走向事理,從知識走向智慧,就成了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者必須共同直面的問題。
最早使用「深描」一詞的是人類學家吉爾伯特·賴爾,他對深描有着這樣的論述:描寫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通過特殊的視角和細致的分析,展示當事人的語言、行為、信仰等等,甚至是他們的「自我」概念,由此對當事人的文化進行分析。深描的文本要使其描述的動作和行為得到最大程度的還原,並且,這種描寫是在文本(context)的影響下的,有特定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可以以小見大,管中窺豹。就此而言,從淺描走向深描,意味着教師在敘事當中,需要關注故事中的細節,關注當事人的心理活動,關注事件的各個方面,要將故事產生、發展的全過程展現出來。同時,在故事中要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切實對自我有着這樣或那樣的新認識,借助於故事了解教育教學的真諦。
「事」與「理」總是有着密切聯系的。教師對故事的記敘與描述,使得「事」呈現其形貌,但如果沒有「理」的分析和闡發,就有可能使故事停留在「事例」階段,缺乏「事理」的挖掘與升華。一般來說,將身邊的教育教學故事形成為「例」較為便捷,而進一步探究「例」背后的「理」則較為困難,而后者恰恰是故事存在的依托與基礎。意義的探尋,理論的提煉,智慧的積聚,無一不是通過「事理」的探討來實現的。總體來說,許多教師已經具備了記敘事例的本領,而發現事理的能力尚有待加強。要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對教育教學故事本身有詳盡的敘述,也需在對教育理論的吸納、消化,同時還需要有對教育問題的獨到見解,換句話說,是需要跳出故事看故事。
教師的專業發展近來有一個日趨明顯的傾向,就是從過去關注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應具備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到越來越強調教師在教育教學特殊情境中應具備的專業智慧。教師在中小學實踐中常需思考的這樣的問題:智慧從哪里來?知識與智慧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對於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認識到,「積識成智」、「化德性為智慧」是智慧發展的必由之路,不斷增進知識、增長見識、涵養性情,是智慧生成的重要途徑。其次,我們也需要認識到,故事作為反映教師教育教學經歷的媒介,承載着教師的歡樂與憂愁,蘊含着教師的性情與品德,體現着教師的理想與理念,凸現着教師的技能與技巧。一句話,其中不乏智慧的火花,睿智的見解。把這些故事中的智慧火花加以收集,積小智成大智,為教師專業發展所必需。
這套叢書立足於為淺描與深描、事例與事理、知識與智慧搭建橋梁。各書所引用故事,大多是對教育教學事實的「深描」,我們在編纂這些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導讀」的設計以及對各故事簡要的評論,試圖使故事逐漸呈現出相關的意義與理論認識,汲取教師閃光的智慧,並借此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向縱深發展。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