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位列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首,成書于20世紀初。小說剛一面世,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時人評價日︰“中國官場,魑魅魍魎靡所不有,然數千年以來,從未有人為之發其奸而摘其覆者。有之,則自南亭此書始。”時隔百年後的21世紀初,官場文學再一次風起雲涌,一大批描寫官場的小說層出疊現,蔚成氣,仿佛要與《官場現形記》隔著一個世紀遙相呼應。這不免讓人想起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官場伎倆,本大同小異。”
《官場現形記》最初連載于《世界繁華報》,署名“南亭亭長”,前後持續兩年多時間。其後被匯集成書出版。不知是因為連載的需要,還是作者有意為之,全書沒有一個中心人物,也沒有貫串始終的情節,而是采用“聯綴話柄”的結構方式,由一個人引出下一個人,蟬聯而下,儼然是“你方唱罷作者登台”,下場的人不再上場,但總有人在台上接著唱下去。這樣的寫法,使得《官場現形記》能夠在70多萬字的篇幅內,涉及了當時全國14個省中的11個,刻畫了大大小小的官吏100多個,為讀者展現了一幅清末官場貪污腐敗的“群丑圖”。其場面範圍之廣,人物之多,貪瀆伎倆之全,堪稱古今之最。
書中的人物,用胡適的話來說,是“此書里沒有一個好官,也沒有一個好人”。其實不是書里沒有好人,而是官場上沒有好人。這一點慈禧太後看得很清楚︰“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來的清官?但是御史不說,作者也裝作糊涂罷了。就是御史參過,派了大臣查過,辦掉幾個人,還不是這麼一回事?前者已去,後者又來,真正能夠殺一做百嗎?”當時的官場就是這樣的腐敗不堪。上到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下到撫道知縣,直至典史師爺等佐雜小吏,無官不貪,無吏不污。他們共同奉行的“座右銘”是“千里為官只為錢”,而且大多對此直言不諱,貪污受賄已經成了官場公開的規則和目的,就連老佛爺自己也坦言︰“某人當差謹慎,在里頭苦了這多少年,如今派了他去,也好讓他撈回兩個。”在這樣的官場上,官大的通過出賣官缺而中飽私囊,官小的則一方面用錢來保位、遷升,一方面又要更加變本加厲地用官職來牟利。官場完全成了商場,而其獲利則遠大于商場。用書中人物田小辮子的話說︰“任他缺分如何壞,做官的利息,總比做生意的好。”另一個人物黃二麻子在生意場上“遍嘗苦辣甜酸滋味”之後,也終于恍然大悟道︰“統天下買賣,只有做官利錢頂好!”這也就無怪乎官場外的人都拼了命地往里擠——擠進去就有錢賺;也無怪乎官場里的人都拼了命地往上爬——爬上去就有更多的錢賺。
雖然官場上鑽營貪瀆的心思是一樣的,但其手段卻是五花八門,極盡能事。這也是《官場現形記》的一大看點。官居中樞的華中堂,“最恨人家孝敬他錢。你若是拿錢送他,一定要生氣,說︰‘作者又不是鑽錢眼的人,你們也太瞧作者不起了!”’但他卻收古董,而且一定要從他自己開的古董店買來才行。但凡送給他的古董,總還會出現在他的古董店里,等著人再次買了送給他。據說他就這樣一共收了“八千零六十三個”鼻煙壺!還有那個候補知府刁邁彭,知道上司不喜歡他,就“日夜鑽謀”︰“凡是面子上的巴結,人人都做得到,不必去做。總要曉得撫台內里的情形,或者有什麼隱事,人家不能知道,作者獨知道。或者他要辦一件事情,未曾開口,作者先辦到,那時候方能顯得作者的本領。”于是他安插眼線,見機送禮,直至暗中替撫台大人還債,終于贏得了撫台大人的青睞,一路官運亨通。至于他為了把自己拜把兄弟死後留下的300多萬家財弄到手,設計導演了一出天衣無縫的連環計,更是幾乎可以。當偵探小說來讀。類似這樣的手段伎倆,在《官場現形記》中俯拾皆是,而且一個個翻新出奇,實在讓人大開眼界。
作者李寶嘉,字伯元,1867年出生于江蘇武進一個書香門弟之家。1896年只身來到上海,先後創辦了《游戲報》和《世界繁華報》。他深感于當時官場的黑暗腐敗︰“羊狠虎貪之技,他人所不忍出者,而官出之;蠅營狗苟之行,他人所不屑為者,而官為之。”由此創作了《官場現形記》。作者最初計劃寫120回,可惜天不假年,在前60回結集出版後不久,李寶嘉就溘然辭世,年僅39歲。章太炎評價他是“固執大義,以文救國”的人;柳亞子則盛贊他是“強項不低首,力作掃妖氛”。
《官場現形記》較早的版本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上海世界繁華報本、光緒三十年粵東書局石印本、宣統元年(1909年)崇本堂石印本等。本書即以光緒二十九年本為底本加以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