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作的詩歌,它是《詩經》三百篇后的一種新詩。漢武帝時,劉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編輯成書,定名《楚辭》,從此,「楚辭」成為一部總集的名稱。至於后人以《離騷》為代表稱之為「騷」,這和后人稱《詩經》為「風」一樣,雖然名不符實,卻是有意把楚辭和漢賦兩種文體形區別開來。
出現在戰國時期的《楚辭》,是以屈原為代表的南方作家在南方民歌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一種新詩體。它與中原文學的代表作《詩經》一起構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的兩大源頭,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特殊的意義。
本書在王逸、洪興祖、朱熹、聞一多、姜亮夫等古今注家的基礎上,力求精煉、准確、生動地譯注,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讀者對這部「逸響傳辭,卓絕一世」的作品有更多、更全面、更直接的了解,讓屈魂成為砥礪我們人格、激勵我們自覺承擔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振興我們民族的永恆的精神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