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建築師個人專輯之所以冠名為“前衛”,並非為追求時髦。我想其用意無非是想要強調在這一批建築師的身上所反映出來的或多或少的“敢為人先”或“走在前面”的氣質而已。
收錄在這套專輯中的建築師,涉及的範圍和時間跨度較大,既有早已去世的西班牙建築師安東尼奧‧高地,也有目前正活躍于世界建築舞台的瑞士建築師馬克思里奧‧博塔及韓國建築師柳春秀等等。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勇于創新,不願意模仿或重復他人。例如安東尼奧‧高地,就不能簡單地將他的設計歸類于傳統建築或限制在某種明確的風格之中,也不能把他看成是某位大師的優秀追隨者。他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提出了創作就是回歸自然的格言,被人們譽為用建築表達思想的哲學家。即便是深受柯布西耶等丙工主義大師影響的馬里奧‧博塔,也沒有讓自己的思想受到束縛,而是立足于本國的地方傳統,逐步形成了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獨特風格,使人感受到建築的地方性特色的強烈感染力。
客觀地說,由于建築師本人所處的文化背景以及個人經歷的不同,在他們身上不可避免地會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其風格的形成也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如果僅僅只憑其一項或幾若作品就對其做出評判,難免陷入“盲人摸象”的誤區。只有將他們的主要作品按照時間順序加以整體性觀照,才有可能建立起盡可能完整的總體印象,也才有可能較粉一面地了解他們的思想方式及其具體創作活動的發展過程。這套個人專輯正好可以為我們提供這種便利。它並不只是選取這些建築師最為人熟知的得意之作,而是匯集了他們在不同階段的多項作品,盡管其中有些作品帶有明顯的摸索痕跡,但卻不會對這些建築師的形象產生絲毫的影響,反而會讓人感到更為真實。
既有建築師本人的觀點(論文、訪談或評介),又有編年式的作品簡介,是這套個人專輯所具有的一大特點,它可以使讀者在對建築師的思想與作品的反復對照中加深理解,這是任何權威的評論都無法比擬的。
認識他人,才能正真認識自己。在境外知名建築師即將越來越多地參與我國建築設計市場競爭的形勢下,靜下心來,對國外同行的創作特點及其演化軌跡進行盡可能深入的了解,也許比浮光掠影似地“尋求靈感”或走馬觀花似的“參觀考察”更有助于學習建築的真諦,看清目前存在的差距,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這也正是這套個人專輯的價值所在。
是為序。